跟《四五快读》死磕系列之炼狱篇 ——五六分册学习方法及自制课后练习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否则视为侵权!
拖了近一个月的《四五快读》第五—六册的学习方法及课后练习终于完工了,第一时间跟大家分享见面。
前两篇发布后,有朋友跟我说:看到你写的关于“四五快读”的文章题目,我就准备放弃这套书了。认字而已,干嘛要死磕,太恐怖了。无痛又快乐的学习不好吗?干嘛跟自己过不去。
没错,条条大路通罗马。不见得一定要死磕某一套书,从而达到最初的目的。不过,连试都没试过,又怎么知道是否适合孩子呢?
学习本身就是一件苦差事,认字更是。无论家长把认字的过程设置得多么有趣,多么精彩,孩子最终都要经历“记住这个字,会分辨,会正确使用这个字”的过程。所以,在我看来,认字的过程就是一种历练,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让这个过程愉快又高效。当然,不排除有一些天生就喜欢认字,对汉字也比较敏感的孩子,认字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太轻松了。
我将《四五快读》五六册称之为炼狱模式, 绝不仅仅因为这两册的字又多又复杂,而是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为了让孩子学得高效又扎实,我煞费苦心,穷尽脑细胞,如炼狱般。
虽然过程没那么想象中的美好,但学完《四五快读》前六册后,我发现孩子可以自己阅读一些简单的绘本了,很早之前买的“我会自己读”,现在也真的能自己读了,而且孩子的词汇量也在逐渐丰富,自己编故事时,形容词也比以前用的精准了。我想,这就是识字带来的肉眼可见的“好处”吧。
我们在进行《四五快读》五六册的学习时,我在学习策略和学习目标上都较前四册不同。五六册的学习,我更注重孩子对汉字的理解和延伸,让孩子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思考与之相关的组词,成语,古诗或绘本等。用一张看不见的大网,把孩子脑海里跟这个字有关的信息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建立连接,从而让孩子从组词到使用能融会贯通,真正做到理解记忆。
五六册的每一课,我们都有这样的小卡片,每个字,我都会让孩子联想,可以组词,也可以是古诗,也可以是成语,总之,她能想到的一切跟这个字可能有关的都可以跟我一起讨论。如果是同音字,我会作为拓展,跟孩子仔细讲解,具体到词的意思,什么场景适用,为什么不是这个字等等。
这种方法发散了孩子的思维,让孩子将被动识字变为主动思考,增强了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也在肯定中收获了自信和成就感。
我发现当孩子形成这样的发散思考的习惯后,在其他学科也非常适用。比如我们读英语分级读物时,看到某个不太熟悉的单词,孩子会联想到某本书或者某个动画片里也有这个单词,这样通过回忆和联系上下文,就能大致猜出单词的意思了。
众所周知,识字很枯燥,即便有时候用了识字app,也难免因为审美疲劳而降低学习效率。这个时候,抓住孩子的兴趣就显得颇为重要了。
孩子的天性都爱玩,但孩子的童年也不能只有玩。尤其是在面临幼升小的时候,面对一个贪玩不想学习的孩子,家长分分钟就会暴跳如雷。
我们在识字的过程中,每每孩子觉得枯燥乏味的时候,我会把当天学习的新字跟孩子的兴趣结合起来,唤醒孩子低迷的情绪,让孩子在视觉上感到一丝新鲜,从而又能投入的学习汉字。
这样的方法很多都是瞬间的灵感,所以一般都没有“备课”,“提前准备”的环节,只要能调动孩子的兴趣,让孩子重新投入的学习汉字即可,方法不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兴趣成为孩子学习的永动机,不仅能调动孩子的兴趣,也能培养孩子的内驱力。何乐而不为?
在五六册学习的过程中,依然遇到了一些“老虎,老鼠,傻傻分不清楚”的汉字,最常见的是“钓”和“钩”,“拔”和“拨”,“颗”和“棵”。
这些字看起来都一样,雌雄难辨,但仔细看又不一样。虽然我们在逐字讲解的过程中都一一做过解释,可当把这些字放在一起时,还是容易混淆。对此,我也是想了很多办法。
以“钓”和“钩”为例。
首先,跟孩子一起观察两个字,左边的偏旁都是一样的,区别在于后半部分。其次告诉孩子两个字的性质不一样,一个表示动作,一个表示事物。第三,跟孩子模拟不同的场景,让孩子选择应该用哪个字。模拟的场景最好是孩子容易理解的,家长尽可能描述的详细一些,让孩子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代入感,也便于孩子理解这个字。最后,让孩子试着用相近的字编故事,家长从旁指正,让孩子用自己编的故事去理解这些相近的字。
以上就是我们学习《四五快读》第五—六册的方法,从第一—二册的识字兴趣的建立,到第三—四册的理解记忆的转变,再到第五—六册的发散学习。我们的识字过程,一步一步按照孩子的认知和年龄的增长,逐步提升和丰富的,我们最终将奔着阅读和理解的目标迈进。我想,这也是所有孩子识字的目标—理解和运用。
第五六册的课后练习,经过反复的修修改改,也已全部完成。仍跟前四册的初衷一样,100%覆盖五六册的生字,以复习为目的,让孩子在复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提示阅读理解能力,为未来的大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欢迎大家分享你们的识字故事,或者孩子在做这套《四五快读》练习册时,有什么好玩有趣的答案,也欢迎大家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