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节:一个被世人遗忘,却又温暖的日子
农历初一,寒衣节,中国传统节日,与清明节、中元节合称中国“三大鬼节”。
这一天,人们会进行祭扫活动,纪念已故亲友,谓之,送寒衣。
严冬将来,这一天不仅代表着对先祖的祭祀,更是对在世之人的关照与惦念。
为他们送去御寒衣物,让温情与暖衣陪伴亲友度过冬季风霜。
天气寒凉,人心温热。我们在缅怀往昔的同时,怀着一份对未来的期待,珍惜身边人,注重当下事。
相传寒衣节起源于周朝的腊祭日,农历十月初一,民间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
《诗经》有载:“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为从九月开始天气逐渐变冷,人们也该适时添衣,因此十月初一又称授衣节。
唐朝时,因府兵制和战争频发以致于男子常年在外征战,家中妇女便会在秋天赶制御寒衣物,等到九、十月送往边疆。
宋朝时,由于十月才入冬,九月尚显早,因此拜墓送衣的习俗推移至十月。
明朝时,出现专门售卖寒衣的纸店。寒衣上回写明亡者的籍贯姓氏,宛如邮寄信件。
这一天晚上,家家户户都会烧纸衣,家有新丧者,则用白纸制,家贫无力买者,则自行制作。可以在坟上焚烧,也可以在家中烧寄。
寒衣节这天,是寄托哀思,关怀亲友的日子。逝者虽逝,然生者常念,心有牵挂,便不畏严寒。
传说,秦朝时孟姜女的丈夫被官兵抓取北疆修筑长城,冬日时分,孟姜女带着御寒的衣物千里寻夫。
到了长城脚下得知丈夫已死,悲痛欲绝,昼夜长哭,终于感动天地,哭倒了长城,也找到了丈夫尸骨。
随后以一己之力与秦始皇正面相抗,最后怀抱丈夫遗骨,跳海殉夫。
因为民间一直流传着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的故事,所以长城内外便将十月初一称作“寒衣节”,逐渐形成了悼念已故亲友的风俗。
在古代,农历十月正是稻谷丰收时节。《礼记·月令》载:“是月也,天子始裘。”天子会穿着冬衣昭告天下,冬日已来。
相传,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后,为了顺应天时,于十月初一行“授衣”之礼,并把刚收获的糯米、赤豆等做成热粥赐予群臣。
南京有“十月朝、穿棉袄,吃豆羹、御寒冷”的民谚,寒衣节由此而来。
从前有个放牛娃,在和地主抗争的时候,被地主砍死,他流下的鲜血染红了洒落一地的大米。
后来穷人为了纪念他,就在他死的那天,即十月初一的时候,吃红豆饭。
至今仍有相关童谣:“十月朝,看牛娃儿往家跑;如若不肯走,地主掴你三犁担子一薄刀。”
有一种思念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蓼莪》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
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
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
民莫不穀,我独何害!
南山律律,飘风弗弗。
民莫不穀,我独不卒!
——先秦·佚名
看那莪蒿长得高,却非莪蒿是散蒿。可怜我的爹与妈,抚养我大太辛劳!
看那莪蒿相依偎,却非莪蒿只是蔚。可怜我的爹与妈,抚养我大太劳累!
汲水瓶儿空了底,装水坛子真羞耻。孤独活着没意思,不如早点就去死。没有亲爹何所靠?没有亲妈何所恃?出门行走心含悲,入门茫然不知止。
爹爹呀你生下我,妈妈呀你喂养我。你们护我疼爱我,养我长大培育我,想我不愿离开我,出入家门怀抱我。想报爹妈大恩德,老天降祸难预测!
南山高峻难逾越,飙风凄厉令人怯。大家没有不幸事,独我为何遭此劫?南山高峻难迈过,飙风凄厉人哆嗦。大家没有不幸事,不能终养独是我!
龙应台在《目送》中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年幼时,子女在父母的保护下成长,等到羽翼渐丰后,开始向往外面的世界,渴望脱离父母的牵绊,自由自在的飞。
他似乎从不曾回头,心中的天地辽阔,却独独忘了家的方向。
奉献了大半辈子爱与热的父母,带着不舍与牵挂,在日日夜夜的盼望中生了白发。
等到子女蓦然回首时,相伴的日子越来越少,丧亲之痛又教会了多少人学会珍惜?
经历过的人总是苦口婆心的劝,尚未经历的又时常不以为意。
只希望在父母健在时,常回家看看,物质的补偿永远没有悉心的陪伴来的慰贴与真挚。
学会珍惜,不要等失去后才追悔莫及。
有一种思念叫:欲挂坟前剑,重听膝上琴。漫携琴载酒相寻。
《梦微之》
夜来携手梦同游,
晨起盈巾泪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
咸阳宿草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销骨,
我寄人间雪满头。
阿卫韩郎相次去,
夜台茫昧得知不?
——唐·白居易
夜里做梦与你携手共同游玩,早晨醒来泪水流满巾也止不住。
在漳浦我三次生病,长安城草生草长已经八个年头。
想你在黄泉之下,泥土侵蚀你的骨肉,最终化作一抔黄土,而我如今虽在人世,却也是两鬓苍苍。
阿卫韩郎已经先后去世,黄泉渺茫昏暗能够知晓吗?
逝者已逝,生者长留。
当深夜独处时,当佳节团圆时,我们总会想起昔日亲友。那时相伴相知,有过相互争执,也有过彻夜长谈。
在一次次的互诉衷肠中惺惺相惜,即便天各一方彼此的感情也不会消逝。
古时的鸿雁传书,现今的电话微信,总能寄托思念,暂得慰藉。
可如若一方已逝,生死相隔,思念无尽却无处可寄。
唯有惜取眼前人,淡看生死事,将怀念长久寄托,努力而幸福的生活。
有一种思念是: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水仙子·夜雨》
一声梧叶一声秋,
一点芭蕉一点愁,
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棋未收,
叹新丰逆旅淹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
都到心头。
——元·徐再思
梧桐叶上的每一滴雨,都让人感到浓浓的秋意。
一声声滴落在芭蕉叶上的嘀嗒雨声,都使得愁思更浓。
夜里做着的归家好梦,一直延续到三更之后。灯花落下,棋子还未收,叹息又将滞留在这新丰客舍。
十年宦海奋斗的情景,江南家乡父母的担忧,一时间都涌上了心头。
在外拼搏的游子时常会思念家乡,那是儿时的天真烂漫,是留存心间的温暖抚慰。
当迷茫徘徊时,当孤独坎坷时,家乡或许无法给予此刻最为有效的帮助与指点,但它总能鼓舞人心,让我们重新拥有前进的无限动力。
故土,是牵挂、是港湾,是一次次暗夜将行中的精神支柱。
常回家看看,随后带着新的期待,一往无前,蓬勃昂扬。
寒衣节,是寄托哀思,关怀亲友的日子。
它是传承千年的中华传统,伴随着岁月的流淌,或许此时它稍显黯淡,但它背后所承载的精神与内涵,却将亘古流传。
每当我们追思亡者时,也请记得在寒衣时,寄哀思,诉衷肠。
更要学会珍惜当下,期待来日。愿已故之人清净安息,愿尘世长行之人平安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