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要学会知争而认怂
我家的怂史
文/许石林
人生在世,该计是非的时候计是非,该计利害的时候计利害。通俗地说,为人要以正直之心争,但是,该怂的时候要认怂,其实,人的一生,更多的是怂,而不是争,愚以为:要知争而认怂。
曝光自己两单怂史——
1996年清明节,我应邀与媒体的同事束因立、李玫去陕西参加当年的公祭轩辕黄帝陵典礼,头一天住在西安人民大厦,作为陕西人,晚上我带他俩去某著名的街道吃夜市,摊位全是临时搭棚,散市后拆除,次日复如之。逛到某小吃摊,要了一笼韭菜肉包子,我先夹了一只,一口咬下,当时就懵了:吃到了非食物的东西,马上剧烈地吐。
摊主是那种目光生冷憎倔的典型的典型西安下流模式,见我狂吐,拎着菜刀过来,厉声问:咋咧么?咋咧么?
我边吐边摆手:给我一杯水……吃到一大块盐。
李玫给我倒了一杯水,我快速地漱了口。
又匆匆结了帐,带他俩走了。他俩问:真吃了一块盐?看把你难受的。
我说:真是一块盐。于是,带他们品尝别的。看他们吃得很开心。
次日,我对他们说:你们以为我昨晚吃的是盐?是一块泥!韭菜没择没洗切的。如果割韭菜头一天浇粪水,那吃的很可能就是一块屎!
此次西安夜市,教会我从此在饭馆不吃韭菜、不吃细叶菜。
我将自己的这单怂史在朋友圈曝光,收到各种评论。有人说这是“大智若怂”,我更认为是“大怂若智”,充其量也就是“怂中生智”。
有人会问:你为什么不当场指出来,或者投诉。算了,多大的事儿嘛。你给他当场指出来,就要从嘴里拿证据,夜市上,怎么分辨?吵吵嚷嚷地,别再把摊主惹急了,干出点别的事儿来,我可了解自己乡党的性格。更主要的,不要扫了同行的朋友的兴。
我们家的认怂是有遗传的——
先祖母在时,常对子侄媳妇辈除了说积善故事,就是让子孙认命忍耐的话,常常是引用了许多例子,最后引俗语劝人知足:“命是命,蒜窝不得成瓮。”
我们出嫁的女儿们即我那些姑姑、堂姑姑们,有来娘家哭诉日子贫窘不好捱过的,先祖母周之布粮之外,又劝:“谁的日子有多好嘛,都是慢慢孪(凑合着、坚持着)哩么,慢慢把娃孪大了就对了……”
祖母八十高龄多,一日自外返回,在我们村外路边,被一飞驰而来的摩托车挂倒,骑车的是一位年轻人,冒冒失失,见老人被挂到,吓懵了,跨在车上,不下车——他应该是头脑中飞快地思想纠结:到底是扶还是逃……
祖母于尘埃中强支撑起身,向骑车的年轻人挥手说:娃呀,你赶紧走!赶紧走!我屋里人多,等一下他们来了,小心你走不利了。
年轻人闻言,如梦方醒,汽车飞驰而去。
关中俗语:“门背后栽杈把,娶下媳妇像阿家(婆婆)”。
数年前,我母亲一日在深圳小区买菜回,被一辆面包车拐弯时挂倒,摔在路边,她自己爬起身,强忍腿疼,一句话也不说,司机问怎么样?她仿佛自己做错了事一样,连说不要紧不要紧。边说边爬起来,赶紧走开。腿疼了数月,不告诉家人。后来说起,她说:我嫌人看哩!人家车又不是故意的,你不赶紧起来走,躺到地上惹得一群人看,嗯!难看得……
2020年9月8日
本文原载《深圳航空》2020年10月号
来源公众号:许石林(ID:wlxushi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