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乱的十六国时期!关于这个年代,你有多少误解?
中国历史本质上就是一部治世和乱世的循环史。而说起中国历史上的乱世,可能一般的历史爱好者都能说出几个——比如东汉末年,比如唐朝末年和五代十国,比如元朝末年,比如明末清初……等等。但要说起中国历史上最乱的乱世是哪个,可能大部分人就不甚了解了。今天,咱们就来借着新版的高中历史教科书,谈一谈这个中国历史上最乱的乱世——十六国时期,讲清楚一些在网络上流传的错误概念。
十六国统治中心示意图
所谓十六国时期,是指西晋末年到南北朝初期,在北方和西南的四川地区先后存在过的十六个割据政权。和“十六国”这个名词相匹配的,还有一个名词,叫做“五胡”。它是指西晋末年以来在北方地区和西南的四川地区先后建立割据政权的五个所谓“胡族”——匈奴族、羌族、氐族、羯族和鲜卑族。“五胡”和“十六国”常常连在一起,号称“五胡十六国”,成为了一个史学界多年来常用的名词。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却是一个错误的概念。因为建立十六国的,并不是只有匈奴、羌、氐、羯和鲜卑五族,还包括了汉族和賨(读“从”)族。在十六国当中,前赵、北凉和夏三国由匈奴族建立,后赵由羯族建立,前燕、后燕、南凉、西秦和南燕五国由鲜卑族建立,前秦和后凉两国由氐族建立,后秦由羌族建立,成汉由賨族建立,前凉、北燕和西凉三国由汉族建立。
因此,十六国是分属于七个民族,其中还包括了主体民族汉族,统称为“五胡十六国”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也正因为如此,新版的高中历史教科书摈弃了“五胡十六国”的传统说法,改用“十六国”的称呼。知道了这个知识点的小伙伴们,以后就不要再用“五胡十六国”这种错误的说法啦!
十六国统治者实际上属于包括汉族在内的七个民族
同时,“五胡十六国”的说法,还很容易产生对受众产生一种误导,即认为十六国既然是五胡建立的,那么一定是采用游牧民族政治制度建立起来的“胡化政权”,汉人的一切衣冠、典章、礼仪、制度、生活方式全部被胡人的文化所取代。
其实,这也是一个错误的概念。撇开汉族建立的三个政权不谈,其余十三个所谓 “胡人政权”,其实也都是采用魏晋王朝典章制度和政治结构的封建政权。只要看看这十三个政权的国号——秦、燕、赵、凉、夏、汉等就会明白,这些国号全是中国历史上已经有过的国号,而采用哪个国号,主要是取决于这个政权的主要统治区域所在地。
比如主要统治区在关中地区的,一般叫秦,主要统治区在辽东和河北北部一带的,一般叫燕,主要统治区在河北南部和山西一带的,一般叫赵(不叫晋是因为已经有一个晋朝存在),主要统治区在甘肃一带的,一般叫凉。可见这些都是遵循中国传统的地理名称。
又比如,胡人统治者们自称的都是汉族传统尊号——皇帝,所使用的的都是符合汉族传统文化的年号。官职设置上也都是模仿魏晋官制,如司农、左仆射、刺史、中郎将、车骑将军等,权力交接方面也是完全采用汉族的封建宗法制,采取嫡子继承制。甚至各个胡人统治者登基为帝时,还要在程序上也模仿一番汉族帝王“三劝三让”的把戏,让下面大臣反复劝进,才肯“勉为其难”登上帝位,这和游牧民族的政治风格和政治文化完全不同。
当然,这些政权不可避免地也带有不同程度的胡人风俗和文化,不过把它们想象成西汉时的匈奴、隋唐时的突厥以及早期蒙古帝国那样的游牧政权,则显然是错误的。
十六国第一国——前赵(汉)的创始人刘渊,一般都被描绘成汉族帝王的形象
那么,为什么这些所谓“胡人政权”会在政治上有如此多的“中原色彩”呢?这就要从这些民族和中原的关系来着眼了。
关于十六国时期,网络上的小伙伴们经常容易犯一个很常见的错误,那就是一看到所谓“五胡”,马上联想到所谓“胡人入侵中原”,把十六国时期想象成是胡人入侵、汉人反抗、胡汉殊死搏斗的所谓民族战争时期,由此又出现把如冉闵之流抬高到所谓“汉族救星”地位的荒唐现象。事实上,建立十六国的七个民族,除了汉族之外的六族中,除了鲜卑族是活动在长城外的游牧民族,其他都是已经定居中原很多年的民族。
其中,賨(cóng)族是四川地区最古老的的土著民族,从商朝末年到西周初年,他们的祖先已经生活在今天的重庆地区,并建立起了巴国,因此中原人称他们为“巴人”。到秦征服四川以后,賨族数百年和华夏族杂居,渐渐被华夏族同化,语言也改用了汉语。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大批賨族迁往相对安定的汉中地区居住,再后来曹操灭汉中张鲁政权,又把这些賨族迁到了略阳、天水一带。由于那一带当时是氐族人聚居的地区,因此賨族也被称为“巴氐”。过去之所以称“五胡十六国”,就是因为把賨族和氐族混在了一起。賨族后来在西晋末年为了躲避战乱,跑回四川老家,在李特、李雄的率领下打跑了暴虐的西晋四川政府,建立了成汉政权。
位于四川渠县的賨人谷景区的賨族文化主题表演
再看氐(dī)族。氐族的祖先在历史上就居住在今天的陕西略阳、甘肃天水一带。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扩展疆域,把这一带的氐族征服,并在当地建立了武都郡,从此氐族变成了大汉王朝的子民。后来经东汉、曹魏和西晋,氐族一直在中原王朝的统治下。也就是说,到西晋末年的时候,氐族已经在中原王朝统治下生活了四百多年,他们在文化上已经相当程度被汉化了,语言也已经变成了汉语,姓名也都改用了汉族姓名。西晋末年天下大乱,氐族各部落为求自保,也在各自首领的统率下组成武装,同匈奴、羯、羌等族武装混战,最后在苻健时代强大起来,建立了前秦政权。后来到苻坚当君主的时候,前秦逐步统一了北方,氐族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统一北方的少数民族。
羌(qiāng)族进入中原的时间比氐族要晚。羌族原先生活在今天青海的湟中一带,后来在东汉初年被东汉军队击败,东汉政府把他们迁徙到天水、陇西一带。此后东汉与羌族百年间不断交战,东汉每次打败羌人,就把一部分羌人迁徙到甘肃、陕西境内,编户齐民,用作炮灰,以实现“以羌治羌”。东汉末年的混战中,割据西凉的军阀马腾和马超就曾经大量使用羌人士兵作战。这些内迁的羌族由于地位低下、受尽欺压,所以一直反抗不断。到西晋末年的时候,羌族在姚氏一族的率领下同各族武装混战,最后建立起了自己的国家——后秦。
现在被归入藏族的“白马人”,经考证可能就是历史上的氐族后裔
匈奴族归附中原的时间和羌族差不多。东汉初年,漠北的匈奴人发生分裂,南匈奴向南迁徙,归附了东汉王朝。东汉把他们安置在今天的内蒙古一带,用他们来抵御北匈奴的进攻。东汉末年,曹操为加强军力,将南匈奴分为五部加以控制,又从其中抽出大量青壮补充自己的军队。到了西晋初年,因为鲜卑的崛起,塞外的匈奴生存空间被不断压缩,不得不大量归附西晋。西晋出于加强边防力量的考虑,也乐意利用这些匈奴人当兵打仗。西晋末年天下大乱,内附的匈奴人也卷入了八王之乱中,他们当中的刘氏一族率先起兵自立,建立了前赵政权,最后灭掉了西晋。
至于羯(jié)族,实际上并不能被称为一个独立的民族。史家一般认为他们是归附魏晋的匈奴十九部中的一部——羌渠种,本质上其实是匈奴的一个分支(也有人说是匈奴的奴隶)。不过因为羯族的相貌比较奇特,高鼻深目,具有高加索人种的某些特点,明显有别于其他胡族,所以被视为一个独立的民族。
南北匈奴分道扬镳,南匈奴成为大汉王朝子民
从以上可以看出,这些民族有的是其居住地被中原王朝征服,被强制迁居到关陇一带,有的是主动归顺,成为中原王朝的子民。他们长时间和汉族一起生活,经济生活上已经开始向农业化转变,文化上也普遍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
例如建立前赵的刘渊,虽是匈奴左贤王,但却自幼熟读《诗经》、《尚书》、《孙子兵法》等经典。当西晋末年天下大乱的时候,其族人拥戴他当匈奴大单于,但他却说:“今见众十余万,皆一当晋十,鼓行摧乱晋,犹拉枯耳。上可成汉高之业,下不失为魏武,何呼邪韩足道哉!”他的目标是汉高祖、魏武帝的事业,而做个呼韩邪一样的匈奴单于,根本就不在他的考虑之内。所以他称帝建国之后,把国号定为“汉”(他死后其子刘聪改国号为“赵”),尊汉高祖刘邦等汉朝三祖五宗入太庙祭祀。
又比如建立后赵的石勒,虽然是羯族人,但世代居住在今天山西武乡一带。他不识字,却喜欢听儒生们讲《春秋》、《史记》、《汉书》,和刘渊一样对汉高祖刘邦充满了敬仰。他曾对大臣们说:“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然犹与韩、彭竞健而争先耳。倘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他所建立的后赵政权,从官制设置、政治架构以及治国思想上,都处处模仿中原王朝。
再比如领导前秦统一北方的苻坚,从小就热爱儒家经典,刻苦学习。成为前秦统治者后,他重用名臣王猛,宽徭薄赋,发展生产,同时又大力发展教育和文化事业,缓和民族矛盾,让饱受战乱之苦的北方各族人民带来了难得的治世。尤其难得的是,苻坚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严格管束前秦军队的军纪,没有发生一起见诸史书的屠城暴行,可见苻坚虽为氐族,但其仁德之心,即使汉族帝王也罕有其匹。
位于陕西彬县的苻坚墓
客观地讲,十六国时代确实存在着较为激烈的民族矛盾,胡汉之间互相攻杀,汉族统治者残酷压迫胡人,胡族统治者又残酷杀掠汉人,造成了北方尸山血海的悲惨局面。但西晋末年晋朝统治者自相残杀、祸乱天下才是造成这一乱世的根本原因。在八王之乱的混战中,胡汉各族人民都深受其害,有的成为八王混战的炮灰,有的如石勒一样被贵族官僚卖为奴隶,有的被迫为豪门世家充当佃客。为了反抗西晋的残酷压迫,胡汉各族纷纷发动起义。
如十六国之一的成汉就是賨族和汉族流民共同发动的起义所建立的政权,石勒最初也是跟随汉族牧民首领汲桑参加了反晋起义。西晋名臣江统曾写出了著名的《徙戎论》,主张把在中原定居的胡族全部迁回他们的祖居地,以避免将来胡人造反,危害西晋。
今天网络上很多人还把文中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说法奉为圭臬。其实,江统的《徙戎论》虽然颇有先见之明,但实际上不但根本无法实施,而且也立错了靶子。一方面,自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中原人口断崖式下跌之后,西晋王朝急需要用胡人来充当劳动力和兵源,把胡人迁出中原,不但依靠剥削胡人和靠胡人打仗的西晋权贵豪门不答应,而且事实上也做不到。另一方面,真正把西晋王朝带进天下大乱的,其实并不是造反的胡人,而正是野心勃勃抢夺帝位的司马氏藩王们。胡人固然和西晋朝廷不是一条心,汉人一样和西晋朝廷不是一条心,甚至连司马家的自己人都和西晋朝廷不是一条心,“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话说出来,岂不是打自己脸么?
石勒早年曾被西晋军阀卖为奴隶,最后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奴隶出身的皇帝
十六国——这个中国历史上最乱的乱世,因为笼罩上了民族矛盾的色彩,所以一直在网络上被某些人不断进行歪曲化的渲染和解读,用作宣扬狭隘民族主义的工具。又因为大众对这段历史普遍缺乏了解,所以就难免在网络文化的影响下产生种种误解。所幸,新版的历史教科书已经开始对这段历史进行了比较客观的定义和评判。希望看完本文的小伙伴们,能够对这段黑暗的历史有一个比较理性的认识,不要再被那些无良网文带偏了。
新版历史教科书对十六国乱世的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