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革前夜:我们为什么坚定布局电动车? |【经纬低调研究】

我们看好电动车领域,这是一个极为广阔的市场,也是一个不可能被一家公司所垄断的市场。经纬在2017年末投资了理想汽车,2018年初投资了小鹏汽车,尽管两家公司看起来选了并不完全一样的路径,但相同的是,他们都有非常强的创始人及其团队。

中国的造车新势力才刚刚开始,后面依然有很长的道路要走。我们理解这条道路的艰辛之处:它既是重资产又同时重研发、运营,这里面有太多外界难以体会的东西。像小鹏与理想这样的公司,经纬至少都为此配备了不少于10人的投后团队,在招聘、政府关系、品牌、资金/资源对接、紧急医疗服务等经纬擅长的重要功能上,提供帮助与支持。

下面这篇文章梳理了我们对上述两家整车商的投资逻辑,和在整车环节的既有布局,未来我们还会再写一篇梳理上下游产业链投资逻辑和布局。

布局整车商的优势还在于,可以以一个更为全局的视角去看整个电动车产业。上下游核心产业链环节上,我们认为也存在丰富的机会,比如车载芯片、自动驾驶。时至今日,我们依然欢迎这些领域的优秀创业者,在各自的领域上如果有不错的建树,愿意的话,都可以和我们聊聊,我们也会知无不言我们所获得的,对这个行业的更为整体与全局的趋势看法与判断。以下:

1

电动车不仅仅是把油换成电

更是“从功能机到智能手机”般的大跨越

造车,一直被称为“工业制造的皇冠”,它是一个国家制造水平的标杆。

这件事之所以不容易,是因为它需要一条庞大产业链的配合,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有短板。最终能不能成,也不是拿着几千万闭门打造一辆世界顶级的豪华车就行,而是在特定成本和时限之下,打造出成千上万辆普通消费者敢买、爱开的主流车型。

如果拉长时间维度,过去100年里,全球汽车工业几乎没有创业公司出现,直到2003年成立的特斯拉(Tesla)打破僵局,中国在近20多年里也少有新车企产生重大突破。汽车是一个无比成熟的行业,在传统车企巨头的发动机、变速箱等技术层面,新公司没有任何机会。

新机遇来源于两点,一是汽车电动化降低了进入门槛,在整车环节产生了新机会。这是因为电动车不再需要发动机、变速箱等机械传动类零部件,取而代之的是电池、电机、电控系统,可以说就是装着轮子的电池加底盘。这绕过了传统车企巨头的技术壁垒,并且电池、电机、电控的核心技术是相通的,降低了供应链管理的难度,在不久的将来生产电动车可能就像智能手机一样模块化。

第二是电动化之后更容易实现智能化。因为传统燃油车的车载电池很小,并且各个ECU(电子控制单元)都是独立的,很难支持整车级别的OTA(Over-the-Air Technology,空中下载技术)升级,这种升级就类似iPhone升级操作系统一样。

但电动车全是电池,完全不存在这个问题,而且在整车电子电气架构上有革命性改变,所以从特斯拉到小鹏、理想,就像iPhone手机一样,自交付第一辆车后就开始不断地升级自己的“操作系统”,这也是未来自动驾驶的基石

从这个角度来说,汽车的确是我们今天用的硬件设备里智能化程度最差的,远远低于手机。汽车与外界的连接很弱,车载显示屏基本是个装饰,功能有限。大部分车都没有生命力,出厂之后没有迭代和更新,只会越用越烂。

所以电动车对比传统燃油车,不仅仅是能源革命那么简单,更像是苹果对比诺基亚、智能手机对比功能机,是一个颠覆性的机会。做车虽然很难,需要钱、团队、供应商体系、国家政策方方面面都到位,但今天在中国这些东西都汇聚在了一起——这是一个超级势能。

我们看好电动车,并不仅仅因为能源的改变(把油换成电),核心在于智能化前景。

就如同手机行业,触屏的出现并没有让手机进入智能时代,触屏仅是一个重要的操作体验,但触屏本身并不等于智能。

对于电动车来说,能源的改变就相当于“触屏”这一功能,它与智能化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只有在车电动化之后,车企强化软件研发能力,通过OTA不断升级“操作系统”,才能成为智能汽车时代的“iPhone”。

当时经纬中国合伙人王华东做了一项针对移动互联网的研究,他发现过去10年里大部分投资人都在关心下游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但其实如果在那个时间点投了上游的核心手机厂商,或是在2010年前后智能手机刚刚兴起时,买入核心零部件公司的股票,投资收益不比同期投一家移动互联网公司成功IPO后的收益少。

例如顺着智能手机高速增长的,是上游摄像头龙头舜宇光学。这家公司从2009年前后的低价走量慢慢壮大,在2014年赶上了智能手机普及的红利,为三星、华为、小米等手机厂商供货,迅速成长为全球手机镜头龙头,股价也从2010年的1.5港元,涨到了今天的145港元,翻了100倍。

基于这个逻辑,我们先投了自动驾驶领域的易航智能。不过随着对自动驾驶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我们在2017年发现自动驾驶大概率要和整车结合在一起,例如自动驾驶需要足够多的数据,而只有整车商才有这么多的数据源,所以我们开始布局整车。

对于整车商来说,智能化亦是极其重要的能力。具体来说,车企的OTA(Over-the-Air Technology,空中下载技术)能力,是被大多数人忽视的一项革命性改变。因为整车级的OTA,才令车真正变成了一台连接互联网、有意义的计算终端。

并且这是自动驾驶的基石。自动驾驶需要不断上传、下载和更新数据,这就需要更强大的算力和操作系统,真正实现“软件定义汽车”,令车企变成一家“软件 运营”公司,而不仅仅是卖车。

在这些变化之下,电动车什么时候会迎来大爆发?按市场主流机构预测,一方面电池成本下降,另一方面电动车出货量上升,临界点预计会在2022-2023年到来,届时将实现电动车与燃油车的全生命周期平价,全生命周期包括购买和后续的维护成本,电动车的维护成本是很低的。

在电动汽车销量上升的同时,积累的数据将是指数级的,拥有研发能力的企业将令电动车逐步成为智能移动终端,从而实现类似于手机从功能机向智能机迭代的进程。

当然,电动车由于是大宗消费品,更换频次较低,因此渗透率和更新迭代的速度会慢于智能手机,但整个市场空间和天花板更高。

针对电动车这种全新的超级产业,投资的“快”和“狠”是第一位的,历史不会给第二次机会。2017年末,我们投资了理想汽车;2018年初,投资了小鹏汽车,并且在上下游产业链上,例如自动驾驶、车载芯片、车联网等领域都有布局。投对赛道、投对人,短中期道路哪怕再曲折,前途也是异常光明的。

2

 小鹏汽车:站在智能化变革前夜

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史一直令人揪心,早期“用市场换技术”被证伪,燃油车最重要的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中国企业离世界一流水平依然相差甚远。

在这个大背景下,电动车被寄予“弯道超车”的厚望。站在这个足以诞生超级富豪的大产业前,任何一位入场的战士都身怀绝技。

小鹏汽车是国内造车新势力中最像特斯拉的一家,但区别是,特斯拉的产品核心在于自动驾驶能力,小鹏追求的则是智能化操作系统(Xsmart OS),也就是在应用层面上更为突出。

这有点像苹果IOS的路径。小鹏在软件体系上,把研发生产、软件硬件等所有要素都耦合在一起,做一个比较大的封闭体系,以追求信息循环的高效率。所以对于小鹏来说,车上所搭载的那套系统才是核心。

电动车的操作系统不是研发出来就完事了,它需要不断更新和升级。这时候OTA技术也成为了电动车厂的标配,小鹏在这方面也投入巨大,实现了整车级别的OTA。

OTA是电动车对传统汽车的革命性颠覆。在实现整车级的OTA之前,需要的是电动车从电子电气架构上做出革命性改变。一辆传统汽车大概有70多个ECU,他们分别控制不同的汽车零部件,比如空调系统、音响系统、座椅系统、门窗系统等等。这些ECU之间互相独立,有自己独有的感应器和控制系统,相当于一台车上有70多个算力很弱的计算机。

这些独立的ECU,都只能实现自己特定的功能,无法进行信息交换,更不可能在云端进行整车层面的在线升级。而且由于软件层面的开发语言不一样,传统汽车也完全不是一个统一的电子产品,根本不可能对一台具体的车进行应用开发。

但在电动车时代,这些问题都将被解决。特斯拉或者国内的造车新势力,都采取了新的整车电子电气架构,因为电信号在电动汽车里是四通八达的。例如,去掉车内原先碎片化的70多个ECU,将原本70多个ECU控制的众多功能,简化为三个主要的域控制器:ADAS控制器,整车控制器和娱乐控制器,可用算力大幅提升,并且可以打造一个整车层面的操作系统。

电动车的OTA升级,不仅仅是升级娱乐系统、UI界面,而是对所有的固件系统,包括动力层面都可以升级。传统汽车在买回家以后,基本上完全定型了,30年前的车型在30年后几乎一样。但对于智能汽车来说,买了之后可以持续升级,在这个前提下,智能汽车才是一个活的产品,这是燃油车很难做到的。

自2018年底至今,小鹏共进行了8次OTA升级,系统可以实时把传感器数据上传到云端,通过标注去训练深度学习算法,再把改进的算法或是升级包OTA回到用户的车里。

小鹏也有很大的智能化潜力:历次OTA升级一览

根据小鹏汽车刚刚递交的IPO文件,小鹏在过去两年的研发总投入高达37.5亿元人民币,在所有员工中,43%专注于研发,这部分的66%专注于汽车设计和工程,剩下的34%一半在自动驾驶,一半在智能操作系统。

在定价策略上,小鹏比较专注于大众市场,定价在15-30万区间。年轻人对车最能接受的两个价格段分别是10多万和20多万,30万以上就是BBA(奔驰、宝马、奥迪)的天下,所有人实际上都在与他们竞争。

目前,小鹏发布了两款车型:早期的紧凑型SUV G3和轿跑P7,P7是何小鹏加入公司后设计规划的。小鹏P7的出现,打破了国内造车新势力缺少中高端纯电动轿跑的空白,也让特斯拉Model 3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国内竞争对手。

小鹏P7定位智能轿跑

不过,P7的定价其实比特斯拉国产版Model 3更低,虽然Model 3最便宜的版本是28万,但只有黑色座椅和黑色外观,想要有任何改动都需要加钱,最终落地往往需要30万以上。而小鹏P7的定价在23万-34万,其实避开了特斯拉的价格段。

小鹏的定位就是这么清晰,它可能并不奢华,但针对的就是高性价比市场,它的定价整体低于特斯拉、蔚来和理想,产品力体现在续航和智能上,P7是目前续航里程最高的纯电量产车型之一。

小鹏在执行层面的稳健也十分重要。车企毕竟不是互联网公司,流量一冲上去可能发生质的改变。车企还是一只脚踏在制造业里,过分的激进很危险。小鹏的发展一路都比较稳健,公司几乎没有出现过现金流紧张的情况,也没有因为资金充裕而过度投入营销。

我们自2017年A轮首次投资小鹏后,持续押注每一轮都有跟投,即便是在电动车遭遇市场质疑的2018年。我们看好小鹏稳健的管理团队及智能化前景。

经纬中国合伙人万浩基总结道:“之前有不少资本不看好电动车,从投入产出比来讲可以理解。但经纬还是VC的性格,投赛道、投人、投未来的可能性,小鹏无疑是一个非常对的选择。”

3

在电池能量密度没有核心突破,

充电桩没有那么普及之前,

如何解决里程焦虑?

在电动车成为新的智能终端之前,它得是一辆性价比高的好车。

中国上一次出现电力危机,是在90年代空调普及的时候,那时候很多小区电网的电力,还不足以支撑每家每户都安装空调。

电动车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一个1000户小区的电网,如果在夏夜有100辆车同时充电,目前的电网可能就支撑不住,而电力系统的扩容是一个系统性问题。在充电桩还没有那么普及的当下,“里程焦虑”痛点明显。

投资圈有句话是:理想的赌性与小鹏在不同维度。理想赌了增程这条没有人敢走的路,即为电动车加装一套增程系统,来提供无限续航。

增程与混动相反,混动与传统燃油车相同,依然有变速箱,只是加装了电池来帮助车省油。

增程则反过来,理想ONE通过电池组和增程发电系统配合,所有动力来源于电机,增程器不直接驱动,而是将油转化为电,给到前后电机用于驱动车辆,富裕的电量充进电池。理想ONE目前只发布了一款车型,总续航达800公里,其中电池可支持180公里,能够满足市区的日常通勤需求,如果需要远途行车,45L油箱可支持620公里。

在理想真正交付汽车之前,资本市场一直对增程路线充满质疑。首先,没有名牌大厂已成功的车型是采用增程技术的,这是一条几乎没有人走的路;其次,增程的确增加了技术复杂度,对增程器、动力电池、整车平台的设计匹配优化等都有相当高的要求,弄不好就体验很差。

从最终结果来看,理想汽车在大部分人都不相信的时候把这条路完美的执行了。理想采用了中等大小增程器配备大电池的解决方案,证明了只要增程器设计合理、动力电池搭配适当、整车平台开发深入,增程技术路径具备相当强的综合竞争力。

从最终结果来看,理想在大部分人都不相信的时候把这条路完美的执行了。理想采用了中等大小增程器配备大电池的解决方案,证明了只要增程器设计合理、动力电池搭配适当、整车平台开发深入,增程技术路径具备相当强的综合竞争力。

除了高速工况表现一般的先天劣势,增程比纯电价格更低(因为电池安装量小)、BOM成本较低,以及最重要的——车主没有“里程焦虑”。

理想ONE于2019年11月开始量产,截至2020年6月30日,已交付10473辆,交付破万仅用时仅195天。

从市场定位来看,理想也选择了最优质的市场——中大型新能源SUV。因为中国汽车市场已进入成熟期,未来增长快速的领域为高端车、中大型SUV和新能源汽车三大领域,而理想瞄准的就是这三个市场的复合细分市场(中大型新能源SUV)。电动车玩家中,特斯拉(Model X)、蔚来汽车(ES8、ES6)也瞄准在这一块市场,但理想ONE的价格更具优势。

理想ONE在中大型SUV市场中的位置-理想汽车招股书

由于理想目前只发布了一款车型,所以生产制造上更为简洁,交付难度相对可控。李想团队极致的“抠门”,使得公司资金运营效率极高,在2020年一季度毛利率已经转正,这是造车新势力中最快的。

理想的策略是,把目前市面上豪华车里的中大型车,做到原来一半甚至更低的价格,然后从功能上,用智能化体验完胜传统品牌。

李想认为,汽车行业的爆品是指一款车型能够年销量10万辆以上,并且在汽车更加智能化以后,这个量仍然会继续往上升,可能一款车型年销30万到50万辆,会形成未来5-10年的爆品新标准。

理想ONE

在市场普遍不看好理想的2017年末,我们下了重注,就是看好其技术路线的应用潜力,以及高管团队在智能化方面的思考。

李想认为,一家智能汽车公司里,应该有很大比例的研发人员是服务于已购车用户的。就像诺基亚的研发人员有95%是为了把手机卖出去而存在,但苹果可能有接近50%的研发人员是为了把手机卖出去以后而存在的。这是认知差别导致的结果,也是造车新势力与传统车企做法不一样的地方。

理想ONE采用了四屏与全车语音交互,标配辅助驾驶系统。理想汽车搭载了全车OTA(空中下载技术)功能,可以对增程电动系统与智能技术进行升级。自2019年12月至今,理想ONE已推送8次OTA软件升级,这是电动车时代车可以越用越好例证。

在当下,车的销量决定了公司生死,也决定了能否在2025年拿到自动驾驶赛道的入场券。成功突破的公司,将在未来二十年内成为全球数一数二的新车企和自动驾驶服务商。

如今,造车新势力们基本都跨越了交付1万辆的门槛。不过,我们认为1万辆是很容易跨越的门槛,基本是来自行业内部或是朋友圈的销量。1万辆之后,造车新势力们将面对真正的消费者,他们只会用钱来投票。

汽车不是手机,手机出一款产品,卖完一年,第二年就出新款。但一款车做好,起码要卖5-10年,才能回本。因为所有的研发、营销等投入巨大,如果不能在卖过了1万辆之后,继续维持这个车型的销量,最终就有可能亏本。未来,如果一家新车企不能维持一年3-5万辆的销量,就会被淘汰。

造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并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即便是特斯拉也已经做了十余年,无论是小鹏还是理想,都还只是一家3-5年的企业,面对整个汽车行业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大势,依然处于早期阶段。

目前,电池还占了电动车40%多的成本,但随着技术升级和规模效益,成本一定会逐步降低,电动车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有望在2023年前后全面低于燃油车,之后将开启对燃油车的大规模替代。

并且这个替代过程可能很快,电动车和燃油车不一定会共存太长时间,类似于智能手机替换功能机,或是Netflix替换实体视频租赁公司。如今,我们就站在这个大变革的前夜。

(0)

相关推荐

  • 无法OTA,智能电动车就像一具“行尸走肉”

    IAUTO 速度 深度 态度 导|语 2021/06/03 无论蔚来.理想还是小鹏,三家目前身处头部梯队的新势力造车,因为拥有强大的OTA整车升级功能作为加持,令其目前已经量产的智能电动车,仍在不断地 ...

  • 抛给哪吒,三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IAUTO 速度 深度 态度 导|语 2021/07/30 当下的哪吒,自身仍存在诸多无法回避的问题.但既然选择面对中国新能源市场这块巨大的"蛋糕",想要分羹,再难也需要咬牙走下去 ...

  • 为年轻“鹏友”准备的第一台智能汽车,全新小鹏G3i都有哪些升级?

    最近,小鹏官方放出一则小鹏 G3 改款的预告视频.这则创意视频的主题是"小鹏G3i 焕新而来,改变的不止是一张脸",在抖音等视频网站吸引了很多人疯狂点赞和关注.视频主角偷偷潜入小鹏 ...

  • 软件定义汽车,汽车就是服务!

    在2021年开年大课<特斯拉的现在与未来>上,王煜全分析了特斯拉这家企业,他认为:上一个时代卖产品,下一个时代卖服务. 今天分享的文章,让我们一起来畅想:未来的汽车,怎么从一个机械部件组成 ...

  • 小鹏汽车的OTA思维:用户“幸福度”决定OTA价值 | 汽车商报

    5月26日,本报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小鹏P7 Xmart OS 2.6.0版本OTA在即,多项新功能即将上车. 值得注意的是,截止至2021年4月底,小鹏汽车通过OTA累计为G3及P7用户推送23次重 ...

  • 为什么科技巨头开始造车了?| 甲子光年

    水够大,鱼不够多. 作者:赵健 编辑:甲小姐 新造车的发展阶段可以分为三个元年. 2014年可以称之为"发展元年".这一年,造车新势力崭露头角.在接下来不到两年时间里,以蔚来.小鹏 ...

  • 新势力5月交付量:理想出局,哪吒跻身第一梯队?

    造车新势力是近些年汽车市场中的话题中心之一,无论是资本操作,还是新车新科技发布,都会引起广泛关注,尽管他们之中,位居第一梯队的蔚小理月均销量也只有区区数千辆,远远不足一些传统车企一款车的销量,但他们却 ...

  • 孙勇:“软件定义汽车”究竟会给汽车行业带来哪些改变? | 汽车商报

    最近两个月,以AI企业为主的第二拨互联网造车新势力纷纷杀入汽车行业,他们在进入汽车行业时,均提到了一句话:"软件定义汽车". 这句话过去我听过很多次,不过没有走心做过更多.更深入的 ...

  • 关于小鹏,有些担心是多余的

    IAUTO 速度 深度 态度 导|语 2021/03/04 结合目前的种种迹象,无需过多担心小鹏汽车自身以及P7后续的处境. 文丨崔力文 编辑丨小叮当 "小鹏,真的卖不动了?" 月 ...

  • 拥有一辆会进化的SUV是什么体验?第三代哈弗H6 FOTA升级让你天天开新车

    提到OTA,也就是Over The Air空中下载技术,对你来说可能已经不再是什么陌生的字眼.我们生活中有太多东西可以OTA,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智能家电等等,在智能设备上似乎已经是标配.而 ...

  • 可生长的汽车丨12个品牌进行OTA,极星2、几何C迎来首次升级

    近两个月,正值上海车展前后,OTA升级的车型也不少.不完全统计,共有12个汽车品牌在过去的两个月进行了不同程度的OTA升级,其中只有广汽传祺和长城汽车是燃油车.有2款车型是首次OTA,分别是极星2和几 ...

  • 电动汽车畅销4定律

    3月,电动汽车市场春光明媚.   小鹏汽车交付5102辆,同比增长384%: 蔚来汽车交付7257辆,同比增长373.4%: 理想汽车交付4900辆,同比增长238.6%--   这段旖旎春光,只是新 ...

  • 可生长的汽车丨大众ID.系列首次OTA升级,荣威5年“老车”再更新

    7月的OTA月报新鲜出炉! 据车云的不完全统计,过去一个多月共有10个汽车品牌的多个车型进行了OTA升级.其中,大众为旗下ID.系列的车型进行了首次OTA升级,威马W6也迎来了OTA首秀.令人值得称道 ...

  • 未来已来,电动车押注谁?

    六.关于特斯拉 苹果手机和诺基亚手机,虽然都叫手机,但其实根本就不是一个物种.诺基亚的塞班是可以浏览网页的电话,IOS 和安卓是可以打电话的掌上电脑,大家可以计算一下,现在大家每天用手机的时间里,有多 ...

  • 剪刀门轿跑!头部新车企这些重磅新车值得一看!

    如果说2018年,是考验造车新势力的一年:2020年,对造车新势力来说就是灾难性的一年.这一年,受疫情和车市下滑影响,许多造车新势力停工停产,资金链断裂,甚至走上了破产清算的道路.   不过,也有一些 ...

  • 新的一年,新的OTA丨OTA月报

    过去一年里,我们用6期OTA月报与读者一同记录了智能汽车成长的一点一滴,我们也见证了很多车企OTA的重要时刻. 例如,蔚来从最早被称作"半成品",一路成长.升级,直到今年10月,蔚 ...

  • 小鹏汽车的2019: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密钥?

    在海口新能源暨智能网联汽车展会来临之际,巨量引擎汽车汇聚汽车行业的领军人物,共同探讨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届时,巨量引擎汽车联合电驹哥,邀请小鹏汽车副总裁.品牌公关总经理李鹏程接受由巨量引擎打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