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构图 | 学会这4种透视关系,照片更有味!

“十一”黄金周,四舍五入等于“拍照”黄金周。

翻一下朋友圈,你有没有看到从内心点赞的照片呢?

好的照片,首先要有好的构图。看完这篇文章,你也能在这个秋天拍出“大片”!

随着摄影器材的普及以及摄影技术门槛的快速降低,摄影越来越“大众化”,人人都可以是摄影师,都可以是影像生产者。

在摄影中,构图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如何理解透视规律和空间感,则是摄影构图的重要知识点。德国摄影师恩斯特·韦伯认为,选择“正确的透视”是摄影构图的重要基础。

一般情况下,摄影中常见的透视关系有以下四种:线性透视、空气透视、散点透视多点透视

线性透视

线性透视即人们平时所说的“透视”,是“用几何方法在平面上把立体物象显示出来”。线性透视又叫作线条透视,是利用线条表现画面空间深度感的手法。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积累了大量线性透视现象和透视规律的经验:

第一,景物距离拍摄点远近不同则其影像大小不同,距离拍摄点近的物体影像大,越近则越大;距离拍摄点远的物体影像小,越远则越小。

第二,物体有规律排列形成的线条或互相平行的线条有向中间汇聚的趋势,越远越靠拢,越远越集中,最后形成一点消失在天际中。

素描中的透视感

拍摄方向影响了画面的线性透视,影响了画面所表现的空间深度。正面和侧面角度拍摄,画面线条多为平行,缺乏线条透视方向和力量。如果采用斜侧面方向拍摄,画面就会发生明显变化,这个角度能化平行线条为斜线条,有利于展示线条透视的纵深。

《博尔绍芭蕾学校》

美国摄影师科内尔·卡帕的《博尔绍芭蕾学校》拍摄于1958年,地点是俄罗斯莫斯科。它抓住了芭蕾的灵魂,在画面中,斜侧面角度的运用,使空间得以展现,站成一排练习的舞者由近及远形成了由大渐小的线条,引导观众的视线一直看向画面深处。

拍摄高度也影响着画面线性透视的状况,拍摄高度是展示线性透视的起码条件。一般来讲,平角度拍摄透视感弱,有规律排列形成的线条和自然景物中固有的线条被压缩,不能较大限度地平展在画面上;仰拍、俯拍有利于表现线条透视效果。

《薰衣草田野》

美国摄影师罗伯·肯德里克的《薰衣草田野》拍摄于1998年,地点是法国普罗旺斯。画面中展现的是一望无际的薰衣草田野。这幅画面采用广角镜头、俯角度拍摄,使得一行行薰衣草的线条感得到突出和强化,近暗远亮的区域分布,也有利于画面透视感的表现。画面中的小屋引导观众注意力向远方延伸,俯身劳作的人物成为画面的视觉支点。

拍摄距离同样影响着画面的线性透视,拍摄点和景物两者之间的距离变化,是造成线条收缩或急或缓的基本原因。拍摄点距景物越近,线条收缩越强烈,线条透视越明显;拍摄点距离景物越远,线条收缩越弱,线条透视就越不明显。所以,在拍摄现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尽量靠近景物拍摄,以求得较强的空间透视效果。

镜头焦距对画面线性透视也有明显影响。标准镜头拍摄的画面,其空间透视效果与人眼观察的正常视觉效果最为接近。而各种广角、超广角、长焦、超长焦以及其他特殊附加镜的竞相发明,为人类改变线性透视提供了种种可能。在实际拍摄中,要想加强线性透视感,一般要采用短焦距镜头、近距离拍摄;要想弱化空间透视感,则往往采用长焦距镜头、远距离拍摄。

《奥克弗诺基水上公园》

美国摄影师山姆·阿贝尔的《奥克弗诺基水上公园》拍摄于1998年,地点是美国佐治亚州。画面中展现的是一只独木舟在奥克弗诺基沼泽中前行。这幅画面采用广角镜头拍摄,使得独木舟影像产生明显透视变形,呈现为三角形。画面以主观视角拍摄,给观众以强烈的体验感。

空气透视

与线性透视一样,空气透视也是表现深度的传统概念,它主要是与大气及空气介质有关的透视现象,往往利用物体在大气中的变化,创造出一种富有空间深度感的幻象。最早注意到空气透视效果的是意大利画家达·芬奇。

《蒙娜丽莎的微笑》背景就是利用了空气透视

影响空气透视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首先是空气中的介质,如雨、雪、雾、尘土、水汽、烟等,有这些介质,往往画面的空间透视感强,缺乏这些空气中的介质,画面的空间透视感往往较弱,但是空气中的介质也不能太多,否则空间感也会受到削弱。

光线方向也会影响到空气透视状况,逆光和侧逆光是获得空气透视的基本条件。景物呈现在这种光线下,画面有了过渡层次的变化,由于逆光照射,每个物体外部都有了鲜明的轮廓,近处物体清晰,远处物体由于介质作用,逐渐淡化。此外,逆光、侧逆光还可以照亮空气中的介质,使其得以强化。

《雾中去》

何藩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著名演员、导演,还是国际知名的摄影师,《雾中去》这张照片就是由他拍摄而成。这幅摄影作品画面近暗远亮,可以使人的视线越过浩渺烟波,最终落在远处的小船上,空间深度感也得到了很好的表现。

散点透视

按照中国、日本古代画家的构图准则,画面空间幻觉的产生,并不在于线性透视,而是来自画家对自然的感受。所以,中国、日本的古代画家在作画时,从不局限于一个固定的观察点,而是一会儿爬上山顶眺望,一会儿走下石阶细看,然后综合自己多次观察的印象,随心所欲地画出反映他内心感受的画面,这就是所谓的散点透视。散点透视构图法造成的空间幻觉,带有明显的个性特征,而且随意性较大,能潇洒自如地表达摄影家对世界的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摄影家对生活的感受。

运用了散点透视的《清明上河图》

多点透视

多点透视是对线性透视的逆反,摄影家常常使用镜面反射或叠印技术,故意破坏线性透视的空间幻觉统一性,把从几个视点观察的影像组合在一个画面中,以期把复杂的美学观念带入画面。还有些摄影家则干脆打破了画面画框的束缚,采用三联照或四联照的形式来构图,把几个线性空间的人物、景色并置在一起,用相似性和差异性参半的几个画面相互影响,构造新的空间。

《克里斯多夫·伊舍伍德和鲍勃·霍尔曼谈话》

大卫·霍克尼的《克里斯多夫·伊舍伍德和鲍勃·霍尔曼谈话》拍摄于1983年3月,地点是美国洛杉矶圣塔莫尼卡。这幅画面采用粘贴法制作,体现出多点透视的多种视觉效果。

(0)

相关推荐

  • 线条和透视

    线条间的交织暗示一种前后空间关系,在画面中,如果集中依靠线条的这种前后交叉关系去表达空间,可以获得独特的视觉效果.重要的是,要使线条秩序化,防止因为过多的线条产生过于复杂的交织关系,而使画面产生混乱感 ...

  • 透观

    渐减透视 渐减透视是线性透视的一种,是指大小相同的景物从近处向远处延伸所产生近大远小的透视感,表现为从高度上逐渐缩小,最后汇聚成一点.这种距离透视的场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会经常遇到,如林荫道上并排的树木 ...

  • 写生时,为什么远处山偏蓝色? | 油画风景基础

    为什么油画写生时,远处的山看起来是蓝色?油画风景中,如何创造画面的空间感? 最简单的方法:使用空气透视法. 空气透视法: 空中透视:是大气对远距离观察的物体,产生的光学效果. 如:在白天,当山脉离我们 ...

  • 你知道包围曝光与HDR的关系吗 学会包围曝光 让你的照片更出彩

    对于一些使用佳能相机的初学者来说,在刚好了解了曝光补偿功能的使用,却发现有时在设置曝光补偿时,却出现了设置一次参数要拍摄三次的现象.这一篇就来说说这个问题. 其实出现这种情况是拍摄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设 ...

  • 13种大厨必备酱汁,学会了做菜得味道也更上一级!

    有了酱汁,不仅可以节约做菜时间,味道也能提升一个档次! 麻辣味 红油海椒30克(或红油100克),花椒粉20克,红酱油30克(如老抽需加水稀释),精盐30克,味精20克(碾粉),白糖30克,料酒50克 ...

  • 【情感挽回】征服女人切莫死缠烂打,学会这几种方法更有

    点关注获取最新资讯 - 序 言 - 01 俗话说:女追男隔层纱,男追女隔座山.这源于男生和女生对待爱情不同的思考方式,相比之下,女生更加细腻,对待情感也更敏感,能够更快察觉男生的心意是喜欢还是拒绝,而 ...

  • 学会对比构图,拍出的照片更有感觉!

    来源:星象视觉 ID:gh_54ed1b394183 摄影其实便是拍摄光和影,在学习了摄影一段时间后,你可以拍出曝光精准.构图漂亮的相片,但我们怎样可以令拍出来的作品更上一层楼,令人留下深刻印象呢?对 ...

  • 学会欣赏别人,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智慧

    突然想提一个问题,面对别人的优秀,你怎么看?我相信能够坦然面对别人比自己优秀的人必然是少数,而就是这样的少数人才有可能在未来某一天出类拔萃,成为那个想象中的自己. 而很多人面对别人的优秀,不少会是酸酸 ...

  • 学会倾听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值得终身学习的艺术

    学会倾听是你人生的必修课:学会倾听你能给人留下虚怀若谷的印象:学会倾听,有益的知识将盛满你的智慧储藏室. 上帝分配给我们每个人两只耳朵,却只给一张嘴巴,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叫我们少说多听. 我们用两年时 ...

  • 学会这份Snapseed操作指南,照片更好看!

    Snapseed 超 炫 酷 hello大家晚上好鸭.好久没和大家聊聊修图技巧了,也有不少同学留言里问到一些关于Snapseed后期修图的问题 Snapseed作为手机修图界的大佬之一,不仅工具齐全, ...

  • 花木扦插不生根,学会另2种繁殖方法,生根快、成活率更高

    枝条扦插繁殖是繁殖花木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但是在用这种方法扦插木质较硬的桂花.茶花.月季等花卉时,就经常会遇到插条不能正常生根,或者出现插条黑腐的现象.其实在扦插这类较硬木质的花卉时,除了采用枝条扦插法 ...

  • 学会这三种立意技巧,让你的作文离满分更近一点

    立意是写作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快速.准确.新颖.深刻的立意是满分作文的第一特征.快速而准确的立意方法有以下几种: 1.反向立意. 反向立意的方法也被称作"反弹琵琶",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