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的精气神之道2

北宋思想家,理学奠基者程颢、程颐,两人并称“二程”,是中国儒学史上千秋璀璨的双子星,他们兄弟二人初创了宋代理学体系。

程颐的四传弟子、理学集大成者朱熹正是在二程所创立的本体论框架下进行系统的理论创造,而将儒学发展至最光辉、最鼎盛。

程颢是哥哥,程颐是弟弟,程颢比程颐大一岁。二人虽是亲兄弟,成长背景相同,一起接受教育,但性情却截然不同。

弟弟程颐性格极为严谨、冷峻,甚至刻板。他律己极严,自幼不乘轿子,认为是“以人代畜”。而程颢则为人宽厚,平易近人,待人接物“浑是一团和气”。

在教学上,程颢循循善诱,门人朱光庭接受程颢的教育,对人说:“光庭在春风中坐了一个月”。这就是“如坐春风”这一典故的来历。

故《近思录》卷十四载:伊川先生撰《明道先生行传》称其待人接物“如春阳之温,如时雨之润”。

(宋·程颢)

史书称他:“资性过人,充养有道,和粹之气,溢于面背。门人交友,从之数十年,亦未尝见其忿厉之容。遇事优为,虽当仓卒,不动声色。”

谢显道也有云:“明道先生如泥塑人,接人则浑是一团和气。”

又侯师圣云:“朱公掞见明道于汝州,逾月而归。语人曰:‘光庭在春风中坐了一月。’”

民国期间,有一北平名医王益三先生,师承清末御医,留下的养生遗训仅仅四个字,即“不急不怒”。

做到不急不怒,满面春风,便是养气之本。斯人气乃壮也。

三、养神——顺乎自然,自求口食,为养神之道

《易经·颐》彖曰:“颐,贞吉,养正则吉也。”《集解》引宋衷曰:“君子割不正不食,况非其食乎?”

什么是“正”?正,就养生角度而言,即是顺合自然,顺应自然。自求口食即求其正、求其自然。这句话来自《颐卦》的《彖传》之语,揭示了人生颐养的根本规律。

营养过剩和强迫关怀,都是社会经济条件提高,而衍生出的违反自然的做法。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说:“食能养人,亦能伤人,取养之道贵在有度。”

我国宋代伟大诗人陆游说“多寿只缘餐饭少”,这是他长寿的经验之谈。陆游出生于仕宦家庭,一生不愁衣食,然而他在饮食上,从来不过饱,少吃盐;以素食为主,多吃野菜,常喝粥和羹。

他在《居室记》中说:“朝晡食饮,丰约惟其力,少饱则止,不必尽器。休息取调节气血,不必成寐。读书取畅适性灵,不必终卷。”主张少食餐饭,反对暴饮暴食。在他的诗篇中,多次提到“起居饮食每自省”。

(宋·陆游)

其实,“多寿只缘餐饭少”,主张节制饮食,历来是我国养生界的共识。

《黄帝内经》云:“饮食有节,起居有常。”管子说得明白:“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起居不时,饮食不节,寒暑不适,则形累而寿命损。”

苏东坡在《养生颂》中也说:“已饥方食,未饱先止。”

(0)

相关推荐

  • 认真对待每一餐饭

    认真对待每一餐饭 你有多久没好好吃饭了?快节奏的社会,每个人都很忙,忙到把吃饭当作差事,外卖,泡面,零食--不求好吃,饱腹即可. 后来下定决心,一日三餐不再凑合.买了可定时的电蒸锅,睡前把新鲜的食材放 ...

  • 易学人物二程及程氏易传

    程颢,宇伯淳,生于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后人号为明道先生,与弟弟程颐并称为"二程",均为北宋五子之一(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 程颐,字正叔,生于宋仁宗明道二年( ...

  • 在中国封建史上,是宋朝女性地位最高你敢信吗?

    问答音频探究视频辟谣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西池<朝文社>(原<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字数:2294,阅读时间:6分钟 众所周知,中国女性在古代封建史上的地位十分低下.纵 ...

  • 学术探讨 | 古诗中的养生学

    养生与健康长寿是医学的基本问题,也是人类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一直孜孜以求的目标.近年来,国泰民安,人们的养生保健意识越来越强,普及养生文化,对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也具有现实的重大意义 ...

  • 《易经》中的精气神之道

    宋人叶采有诗曰: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时. --<暮春即事> 这首诗曾收入<千家诗>中,足以显现古人读<易> ...

  • 《易经》中的精气神之道3

    <易经>中的精气神之道3 许多长寿老人也以自己的亲身体会来印证这一养生之道.如寿至83岁的清代"文豪寿星"袁枚,他在自己的书房中高挂着 "无求便是安心法,不饱 ...

  • 《易经》中的精气神之道1

    <易经>中的精气神之道1 宋人叶采有诗曰: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时. --<暮春即事> 这首诗曾收入<千家诗&g ...

  • UC头条:第十四卦大有——博爱的取舍 [易经中的取舍之道]

    <易经>大家可能会想到算命.风水,有很多江湖术士更是打着<易经>的旗号招摇撞骗,所以,在很多人心中它就是迷信的代名词.也正因为这样让更多的人从内心深处抵触<易经>, ...

  • 金锁玉关看易经中学好“道 ” 用好“术”

    <易经>是要求我们依"道"奉行的一本书,而这里的"道",不但是道德,更是万物发展的规律,而"术"就是揭示规律的一种手段.我们只有 ...

  • 《易经》中的生存之道

    跟<易经>学生存 所谓生存之道,概括为四个字就是:趋吉避凶.要想趋吉避凶,需要抵达<易经>中做人的最高境界--无咎.孔子晚年感慨学<易>可以无大过,<周易·系 ...

  • 易经中揭示的终极之道是什么?

    跟题目相对应的还有一个问题:易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这个回答绝对千人千象,很多人说,它就是一本算卦的书,当然,易经最初确实是用来占筮的,而且这里我还要再说一点,世界上所有的文化,所有的文明,最初都是来 ...

  • 曾仕强:《易经中的管理智慧》01道法自然,02天地人和,03阴阳之道

    <易经中的管理智慧>01道法自然 <易经中的管理智慧>02天地人和 <易经中的管理智慧>03阴阳之道 曾仕强易经的奥秘经典与语录: 1.阴阳就是构成宇宙万事万物最基 ...

  • 003《易经》与《诗经》中的男女之道

    <易经>与<诗经>中的男女之道 ――<易经>与<诗经>共读 <易经·序卦传>曰:"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