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赏析|《孟子》选读之一: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孟子去齐①。充虞②路问③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④。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⑤。’”
曰:“彼一时,此一时⑥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⑦,其间必有名世者⑧。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⑨;以其时考之,则可矣⑩。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注释|
①去齐:离开齐国。去,离开。
②充虞:孟子弟子。
③路问:在路上提问。
④不豫色然:神色不愉快的样子。豫,愉悦。
⑤不怨天,不尤人:不埋怨上天,不责怪他人。尤,责怪。此两句出自《论语·宪问》,是孟子转述孔子的话。
⑥彼一时,此一时:那时是一种情形,现在是又一种情形。彼一时,指前日充虞闻君子不怨天,不尤人之时,即在平常日子里君子应抱哪种态度处世。此一时:指离开齐国的时候,即主张不能实现,关系天下兴衰治乱,不得不有忧天悯人的表现(见焦循《孟子正义》)。
⑦五百年必有王者兴:自尧、舜、禹至商汤,自商汤至周文王、武王,皆约五百余年,而圣人出。王者,施行王道的人,即圣人。
⑧名世者:指德业名望很高,能辅佐王者的杰出贤才。
⑨以其数,则过矣:用年数来论,已超过五百年之期。数,指年数。意思是说,从周武王时代,到孟子生活时代,已有七百余年。
⑩以其时考之,则可矣:用时势来考察,正是人心思治,该有王者出现的时候。时,时势。
|译文|
孟子离开齐国,充虞在路上问道:“老师的神色好象有不愉快的样子。以前我曾经听到您讲过,‘君子不该抱怨天,也不该责怪人。’”
孟子说:“那时是一种情形,现在是又一种情形。(从历史上来看)大约每过五百年,必定有圣王兴起,其间还必定有声望很高的贤者来辅佐。从周(武王)至今,已有七百多年了。用年数来论,已经超过五百年了;用时势来考察,也该有圣贤出来救世了。上天还不想使天下平治吧? 如果想要平治天下,如今这样的形势下,除了我,还会有谁呢?我为什么不愉快呢?”
|评析|
孟子生活在战国中期,那时,各诸侯国之中以齐、粱二国最为富强,有称王天下的资本。因而,孟子对这两个国家的期望值很高。梁惠王对孟子尊而不亲,敬而不用。惠王去世后,继位的襄王又“望之不似人君”,故而孟子来到齐国。齐宣王虽然也对孟子礼敬有加,以客卿之位待之,却不愿采纳他推行仁政的政见。非但如此,齐宣王趁着燕国内乱,吞并了燕国且大行暴政,引起各诸侯国的攻伐。孟子大失所望,离开了齐国。
学生充虞看出了老师此时的心情,故而提问。从他们师生的对话中,我们体味到了孟子因理想遭受挫折而流露出的无奈,更感受到了他那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勇往直前的担当精神。“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所表达的,正是对自己毕生理想和信念的坚定不移,对承续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的高度自觉,和“拯救生民于水火之中”的英雄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