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夜,我重温了一遍《布达佩斯大饭店》!

他绝对用一份了不起的优雅,

维持住了那个世界的幻觉。

——《布达佩斯大饭店》

文丨旧故麻袋

看到微博上有句话说“圣诞节,一年里最接近童话的日子”,于是,我在圣诞夜重温了一部童话般的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
说实话,电影并非提前安排或精心挑选,而是在我打算静下心来重温一部电影时,脑海中不自觉就冒出了《布达佩斯大饭店》这一选项。
《布达佩斯大饭店》这部电影大概是我三四年前看的,但回忆起来,印象依旧深刻。
影片风格很独特,群星云集;故事行云流水,仿佛在看一则寓言故事,处处寓含人性哲学,里面任何一个镜头任何一句台词都值得细细品味;美术能让人过目难忘,场景美得像一幅幅油画,人物、服装、配色......无比饱满;音乐灵动悦耳,BGM每一声都恰到好处。电影开场你就知道:完了,是恋爱的感觉。你会不由自主的感慨,这真是一场精致的视听盛宴啊!
我对电影的评价,很少用“精致”二字,但《布达佩斯大饭店》绝对配得上这样的褒奖。
说起来还有点好笑,我第一遍看《布达佩斯大饭店》时,并没有看懂,因为它太欧洲了。
一个不了解欧洲当时的政治环境,不了解当时背景下的人文纠结,更不了解法西斯、纳粹、希特勒的我,怎么可能看懂电影里的那些隐喻,怎么可能解读电影传递给观众的那些深刻。
没看懂就是没看懂,倒也没觉得丢人,毕竟并不是每部电影都需要看懂了才能欣赏,《布达佩斯大饭店》就是这样的存在,哪怕你只是欣赏它最表层的色彩搭配和拍摄构图,但这些看似皮毛的东西就足以令你无法忘怀。
再次打开这部电影,熟悉的画面映入眼帘,你会恍然大悟原来经典电影之所以能被称为经典,是因为它能让你每一次打开都有不一样的惊喜。俗一点比喻,就好比是“福袋”,里面就盛固定价值的东西,但每一只福袋里,都藏着不一样的惊喜。
当年这部电影获得了9项奥斯卡提名,其中四个提名获奖,口碑一时无二,豆瓣至今还有着8.8高分,这样一部成功的作品,值得被大家再三品味。
说《布达佩斯大饭店》牛逼,自然是要从它的卡司开始说起,以前电影中大牌明星多,那叫“大腕云集”,但在这部电影里,演员阵容的强大,真的是前无古人,本来还想说“后无来者”,但细心一想,今年的《好莱坞往事》的演员阵容也不赖。
拉尔夫·费因斯、托尼·雷沃罗利、阿德里安·布劳迪、爱德华·诺顿、裘德·洛、威廉·达福、马修·阿马立克、杰夫·高布伦、哈维·凯特尔、西尔莎·罗南、蒂尔达·斯文顿、比尔·默瑞、蕾雅·赛杜、欧文·威尔逊、汤姆·威尔金森、杰夫·高布伦、吉塞尔达·沃洛迪......或许你对这些名字一脸懵逼,但相信我,随便拿出来一个都是影帝影后级别。
老戏骨+中生代演技派+新生代,这一阵仗,演不出好作品就怪了。
故事设计很简单,就是战前全欧洲酒店业最有名的门房先生古斯塔沃先生和侍应生门童Zero(零)的冒险之旅,这样的双男主设定,好莱坞电影里比比皆是,为什么它就显得那么独特呢?理由很简单,因为这部电影不是简单叙事,而是回忆中嵌套回忆,故事中套故事。
直到最后一层层故事被揭开,才发现,原来这不是一个“历险故事”,也不是一场“喜剧”,而是一次“人性微光”的传承。
故事开头用的是第一人称视角,一位作家为了专心创作,来到了名为“布达佩斯”的饭店,这里曾经辉煌一时,如今却无比衰败,不多的住客,不多的服务员,人与人之间互相没有交流,充满距离,直到他遇见了饭店的主人穆斯塔法(也叫zero)。
年老的穆斯塔法偶尔到布达佩斯小住,但他从不住高级的套房,只住走廊尽头最小的门童房,他看起来十分孤独、安静、优雅,作家觉得他身上必定有故事,让他好奇不已。
没想到两人在澡堂相遇,穆斯塔法还主动搭讪作家,并邀请他共进晚餐,席间,他向作家讲述了这座饱经风雨的大饭店的“前世今生”。
这就有了故事中的第一层故事,也就是电影着重讲述的“古斯塔沃先生的故事”,算起来古斯塔沃先生应该是穆斯塔法先生的“师傅”,因为是古斯塔沃先生面试了他,并教会了他如何待人处事和一切关于酒店管理的专业内容;同时,古斯塔沃先生也是穆斯塔法先生的“兄弟”、“朋友”,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的关系更像“父子”,因为古斯塔沃先生去世后,穆斯塔法先生继承了一切。
在第一篇章里,我们深入了解了“古斯塔沃先生”这一人物,他是布达佩斯饭点的大堂经理,也是布达佩斯饭点的代言人和门面,因为很多人都是因他而来到布达佩斯大饭店的。
他为人谦和、温顺,做事有条不紊,性格绅士,着装一丝不苟,他从不逾矩、不慌乱,永远井井有条。
他知书识礼,喜欢读诗写诗,出口成章,如果这样的人出现在我们身边,我们很有可能觉得他是个装X,可他身体力行的告诉着所有人,对诗歌的喜爱,他发自内心的。
他是个体面且讲究的人,同时还富有爱心,不缺善良,他会为买个蜡烛斤斤计较,也会嘱咐门童将买蜡烛剩下的钱给断腿的擦鞋匠。
他爱喷古龙香水,他和其他员工住一样的小房间,架子上除了放几本简陋的书之外,唯一的区别是他的梳妆台放了好几瓶香水,这是属于他的精致,每天早上精心打扮,喷上香水,才能精神饱满的迎接饭店的每一位客人。
他懂得了解每一位客人的喜好,经常出入上流社会,非常受受七八十岁的贵妇们喜爱,他习惯用自己的巧舌和身体去满足她们,这些贵妇留着贵族礼仪,年轻时叱诧风云,中年时大多丧偶,老年时喜欢满欧洲酒店轮着住。布达佩斯大饭店,当时在欧洲可是名噪一时,被贵妇们翻牌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故事的源头就是来自于一位叫D夫人的80岁老太太,于是我们就来到了第二章节,故事的故事中的故事,也就是第二层故事。
D夫人在布达佩斯住了十年都不肯走,但古斯塔沃先生最终还是送走了她,结果不久后便传来噩耗,老太太在家中暴毙,古斯塔沃先生看到这一消息,毕竟和D夫人有些交情,想最后送她一程,于是即刻赶赴她的葬礼。可没想到的是,等着他的是一个陷阱,一个阴谋。
这一段章节的调子是暗灰的,阴沉的天空,没有阳光的早晨,街道灯光萧瑟,他到D夫人庄园的时候,刚好赶上律师公布遗嘱的热闹,厅堂里不知从哪来冒出来这么多亲戚,用古斯塔沃先生的话说:当一大笔财产去处悬而未决,人类的贪婪,和血管里的毒药,扩散的一样快。
没错,他目睹了这一刻,当遗嘱被律师拿起,每个人的眼里满是紧张和兴奋,人们脸上悲伤、哀痛的情绪不翼而飞,连装都懒得装。
当律师公布D夫人要把价值连城的名画《苹果男孩》无条件送给古斯塔沃先生时,每个人脸上都展现出一个不可思议的表情。
D夫人的儿子第一个不服,代表家人站出来和古斯塔夫先生对峙,发现古斯塔沃先生冥顽不灵,于是他就将计就计,来了一次栽赃嫁祸,对警方称D夫人是古斯塔沃先生杀害的。
由于D夫人的儿子迪米特里势力庞大,他便无视法律和契约,于是修改遗嘱、谋杀律师、追杀证人,进行了一系列肃清,而古斯塔夫先生也被他关进了牢房。
电影来到第三幕,监牢中的古斯塔沃先生没有丧失生的希望,即便他明白对手的实力雄厚,但他靠自己的交际能力,和狱友们成了好朋友,并共同谋划了越狱计划,这一段非常巧妙,从计划开始,到计划实施,最后完美逃脱,一气呵成,堪称“爽片”典范。
这里有意思的一幕出现在古斯塔沃越狱成功后,他见到前来接应的门童zero,问他要乔装打扮的用品和古龙香水,结果zero说他来的着急什么都没有准备。
古斯塔沃一气之下对zero来了一次“疯狂嘲讽”,嘲讽他的出生,嘲讽他没文化,但最后得知zero是因为战争家人被杀害才背井离乡,古斯塔沃立即就忏悔自己的愚蠢,痛骂自己是自私的人,并向zero道歉。
你或许会觉得古斯塔沃这样做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但从他的眼神中,你能感受到他的真诚,不是惺惺作态。
Zero倒是没在意他的辱骂,估计都习惯了他拥抱,一句“我们是兄弟”,给了古斯塔沃一个台阶下。之后,古斯塔沃一如既往的关照zero,甚至在火车上接受军队检查时,为zero挺身而出,最终命丧枪口。你或许会觉得这样“死”的毫无意义,但死亡不就是这样吗?不会事先说明,来了,就是来了。
古斯塔沃这一枪,既是为了zero,也是为了自己,为了他口中微弱的“人性光辉”。
第四篇章,回到现实,zero用他的口吻向作家讲述了他和古斯塔沃的冒险之旅,并悲伤的表示这就是全部,诚如他一开始所说的那样:这个故事不怎么样。
最后的最后,作者问zero:“你愿意把自己所有的财产跟国家换一个不能盈利的残破的酒店,是什么原因呢?是不是因为这有在这里你才能最接近古斯大夫先生?”年迈的zero笑笑说:“不是的,我只是为了怀念我的妻子阿加莎,因为我们曾在这里度过很美好的一段时光,虽然很短暂。”
影片开始,一个抱着书女子走近作家的雕塑,电影结尾也以此收尾,不得不强调一句:我爱极了这样的结尾!
网上对《布达佩斯大饭店》有很多版本的解读,有的看到了战争的残酷、有的看到文明消亡前的颓败、有的说这部电影的牛逼之处在于里面每个人物都有历史人物的投射、有的看到了因《苹果男孩》引出的宗教隐喻......我什么都不想深挖,重温一遍电影,我还是更愿意看到它的最浅层。
我想将它归类为喜剧,虽然它并不是,但我更愿意生活在有着马卡龙蛋糕般甜蜜的日子里,那些晦涩的、难懂的、生硬的,就让愿意看到的人看到吧,我是虔诚的教徒,只是看,不愿多想。
我多想自己也有古斯塔沃先生那样的心境,既能穿梭在复杂的上层社会,又能与酒店底层人共进晚餐时,为酒店员工布道 虽然没有多少人听,因为大家都在抢着吃饭,然而一点都不妨碍他把话讲完,把诗念完。
这大概是最有意义的人生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