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君为国的宋代宣州知州吕好问
忠君为国的宋代宣州知州吕好问
兰 天
吕好问(1064—1131),字舜徒,为吕公著之孙,吕希哲之子,出身官宦之家,寿州(今安徽寿县)人。南宋初被封东莱郡侯,以荫补官。宋钦宗时(1126)任御史中丞,不久改兵部尚书,建炎元年知宣州。靖康之难后,金人立张邦昌为伪帝,以吕好问为事务官,但吕好问力劝张邦昌迎立康王赵构为帝,主动封存皇宫,后张邦昌被问罪,吕好问也曾多次替张邦昌说公道话,责问李纲说:“王业艰难,正纳污含垢之时,今对诸人绳以峻法,惧者众矣。”但最后张邦昌仍被赐死。同时,吕好问与杨时并列当时的道学家,以道家学说为范,素谓“南有杨中立,北有吕舜徒”。
吕好问像
吕好问在为官的过程中,虽然屡次遭到罢免,但从不疏远政治空间,仍积极参与政事谏言献策为国分忧,为民生操劳。其初入仕途是凭借着皇帝的恩惠封赏补授官职,崇宁初年,追查朋党的事情,吕好问因为是元祐朋党的子弟被废弃不用,后来两次监东岳庙,掌管扬州仪曹。由于,宋徽宗内禅帝位,宋钦宗准备下诏解了党禁,废除新法,尽复祖宗之故,而蔡京党戚根据中外,害其事,政策难以施行。吕好问言:“时之利害,政之阙失,太上皇旨备矣。虽使直言之士抗疏论列,无以过此,愿一一施行之而已。” 又言:“陛下宵衣旰食,有求治之意;发号施令,有求治之言。逮今半载,治效逾邈,良田左右前后,不能推广德意,而陛下过于容养。臣恐淳厚之德,变为颓靡,且今不尽革京、贯等所为,太平无由可致”,宋钦宗采纳了吕好问的意见。宋钦宗谕之曰:“卿元祐子孙,朕特用卿,令天下知朕意所向。”在靖康元年,以荐召为左司谏、谏议大夫,擢御史中丞。
吕好问家族世系
在宣州知州上任之前,吕好问不畏强权,积极参与政事,建言献策,多次上疏奏呈言蔡京过失恶行,请求流放蔡京到海外;罢黜一批结党营私的官员以儆效尤;正神宗配飨;褒奖表彰江公望、黄庭坚和任伯雨等官员;除青苗之令;赦免之前元符年间上书被贬黜的一批官员,前后数十次上疏奏呈皇帝。每次奏对,皇帝即使在应该用膳的时间,但仍然让他上奏完他的表章。当边关告急,朝廷大臣不知所措,只知遣使讲和。金人佯攻一些城池而攻略游刃有余,诸将因为和议的缘故,都坚守城池不出战。吕好问进言:“彼名和而实攻,朝廷不谋进兵遣将,何也?请亟集沧、滑、邢、相之戍,以遏奔冲,而列勤王之师于畿邑,以卫京城。”奏疏呈上没有被采纳。金人陷真定,攻中山,朝廷上下震骇,廷臣狐疑相顾,仍然以和议为主导意见。吕好问率台属弹劾一些大臣畏懦误国,吕好问却反被迫出知袁州。宋钦宗悯其忠诚国家,让他下迁吏部侍郎。
面对内忧外患的时刻,吕好问在政治上坚定民族立场,我们不难看出在靖康之耻之际,吕好问以自身的政治智慧以及忠君为国的情怀积极保全宋室,在以下几方面均体现了其忠君为国的观念和行为。
第一,当时由于东京陷落,二帝及诸大臣及后宫被俘,金人撤兵北返,金人立张邦昌为帝,以吕好问为事务官,张邦昌入居都省,吕好问质问张邦昌曰:“相公真欲立邪,抑姑塞敌意而徐为之图尔? ”张邦昌曰:“是何言也?”吕好问曰:“相公知中国人情所向乎?特畏女真兵威耳。女真既去,能保如今日乎?大元帅在外,元祐皇太后在内,此殆天意,盍亟还政,可转祸为福。且省中非人臣所处,宜寓直殿庐,毋令卫士侠陛。敌所遗袍带,非戎人在旁,弛勿服。车驾未还,所下文书,不当称圣旨。” 于是让吕好问摄门下省。
第二,吕好问虽然领了伪朝的官衔,但仍然行使旧职。当时张邦昌虽然没有改元,而百司文移,必删去过去的年号,惟独吕好问所行文书,仍然称“靖康二年”。
第三,当北宋旧臣吴开、莫俦请张邦昌诏见金使于紫宸、垂拱殿,吕好问曰:“宫省故吏骤见御正卫,必将愤骇,变且不测,奈何?” 张邦昌矍然制止了此次会见,避免了北宋旧臣与金使的正面冲突与不测。
第四,王时雍议肆赦,吕好问曰:“四壁之外,皆非我有,将谁赦?”乃先赦城中,尽力保全都城百姓。
第五,当时金人密谋以五千骑兵俘获康王赵构,吕好问闻之,立即遣人告诉康王,言:“大王之兵,度能击则邀击之,不然,即宜远避。”并且言:“大王若不自立,恐有不当立而立者。”之后又劝说张邦昌曰:“天命人心,皆归大元帅,相公先遣人推戴,则功无在相公右者。若抚机不发,他人声义致讨,悔可追邪?” 于是张邦昌谋划派遣谢克家奉传国玉玺前往大元帅府,吕好问建议须等到金人退去才能派遣出发。
吕好问家族墓地
正如所料,金兵不久就需要返回北方,商议留兵用以护卫张邦昌伪朝廷。吕好问曰:“南北异宜,恐北兵不习风土,必不相安。” 金人曰:“留一勃堇统之可也。” 吕好问曰:“勃堇贵人,有如触发致疾,则负罪益深。” 金人撤兵之后,吕好问立即遣使到大元帅府劝进,请元祐太后垂帘,张邦昌易服归太宰位。宋元祐太后自延福宫入听政,宋高宗即位,太后遣吕好问奉手书到行在所,宋高宗慰劳之曰:“宗庙获全,卿之力也。” 除尚书右丞。
与此同时,丞相李纲和朝廷群臣在都城被攻陷之时不能保持忠节,宋高宗打算都按罪论处。吕好问进言曰:“王业艰难,政宜含垢,绳以峻法,惧者众矣。”侍御史王宾驳论吕好问曾经担任过伪政权的职务,不可以担任新朝官员。宋高宗曰:“邦昌僭号之初,好问募人赍白书,具道京师内外之事。金人甫退,又遣人劝进。考其心迹,非他人比。” 吕好问自觉惭愧,力辞去所授官职,并且言:“邦昌僭号之时,臣若闭门洁身,实不为难。徒以世被国恩,所以受贤者之责,冒围赍书于陛下。” 奏疏入,吕好问除资政殿学士,任知宣州、提举洞霄宫。
吕好问觉得自己在此次国难之时,自身未能保全气节,主动上书请辞丞相之职到宣州任知州,作为宋代士大夫阶层进退之间,无不是以国家为重,在宣州任上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加强军事防御,稳定民心,保全了危难时局的宣州民众,免遭生灵涂炭,稳定了当时江南宣州地区的时局,为宋室的南迁做出了贡献。
宋代宣州图
吕好问一生的官宦之旅在宣州知州任上结束了自己的为官生涯。通过梳理吕好问的为官轨迹,可以观察到他的忠君为国的为官之道,积极建言献策,上疏言事,秉持公正的社会责任,心系宋室安危。由于朝廷政治派系纷争,“癸卯尚书右丞吕好问充资政殿学士知宣州,初好问与李纲论事不合,会邓肃奏伪命,臣僚其言事务官颇及好问,侍御史王宾亦上疏极论好问”,吕好问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知宣州,可以说在当时最紧急的任务是如何维护摇摇欲坠的宋王朝的延续。
在宣州任上,吕好问心忧朝廷如何应对金人步步紧逼的军事压力,更多的是在思考,当时金人已经退兵,朝廷大臣认为不再顾虑,武备开始松弛,吕好问进言曰“金人得志,益轻中国,秋冬必倾国复来,御敌之备,当速讲求。今边事经画旬月,不见施设,臣僚奏请皆不行下,此臣所深惧也”,忧国为民之心是这一特殊时期是宋朝官员普遍心理特征,一方面,积极修筑城墙工事防御金兵强盗,维护地方治安稳定。宋建炎三年,吕好问得请给上供钱五万缗付宣州守臣修城,加强防御工事,以抵御金兵,阅数月以工毕,后地方文人周紫芝作《新城赋》,以赞吕好问的筑城举措。另一方面,吕好问在宣州担任知州时还积极发掘当地人才,“李宏,宣城人,宣和初知旌德县,时州郡多故,宏召集乡勇训练有方,建炎间盜张遇寇江上,进逼宣境,知有备不敢犯郡守,吕好问荐其才”,这是朝廷正是亟需武将人才的时刻,吕好问任知宣州仍不忘为国输才,发掘国家可用之人才。
( 作者系江苏省昆山市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苏州科技大学专门史研究生,苏州市传统文化研究会会员)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
公众号Id:xclswh999
制作:童达清
联系微信号:ltsr2718
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