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骆驼阵破战象,没来成中国的帖木儿,如何南下征服印度?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微漫烟叶

字数:4253,阅读时间:约8分钟

编者按:说到历史上的游牧征服者,有两大家非常熟悉,一位是蒙古征服者成吉思汗,一位是经常与明朝朱棣斗兽的瘸子帖木儿。本文咱们不斗兽,就来说说历史上这位征服者对于印度的征服。

这里先说一下蒙古人与突厥人之间的争斗。“大约距今两千年前,古代被称为蒙古的那个部落,与另一些突厥部落发生了内哄,终于引起战争……另一些部落战胜了蒙古人,对他们进行了大屠杀,使他们只剩下两男两女。”①这是一则流传下来的关于蒙古起源的故事,虽然未必可信,但是从中可以看出,蒙古人印象里面与突厥人的血海深仇。
在13世纪,突厥人先蒙古人一步西征,很快就在印度建立了强权政府“德里苏丹”。而帖木儿这个突厥化的蒙古人,南下的目标就是德里苏丹国。

帖木儿与德里苏丹的军队 

自德里苏丹建国以来,时刻面对北方的蒙古入侵者。在早期,德里苏丹凭借强大的战斗力,取得了胜多败少的辉煌战绩。这一点不但印度史料有记载,就连蒙古史料也承认。如“他(都哇)有一些儿子,……夏天他们住在古耳和合儿赤斯坦境内,冬天则在哥疾宁地区……他们不得不经常与德里的算端(苏丹)们作战。德里的军队不止一次击溃他们。”②
所以当听闻帖木儿要南下进攻德里苏丹国的时候,谋士都认为帖木儿疯了。那么,帖木儿的自信究竟来自何方?
这还是要从帖木儿的军队开始说起。当时的帖木儿军队以骑兵为主。
首先,他改变了蒙古的民兵制,将十二个部落构成精锐的中央常备军,其他二十八个部落照原来的习俗组成民兵。但是帖木儿已经不断征战26年,所以这些军队也已经身经百战,与职业军队无异。其次,帖木儿与成吉思汗的军队不同,是有军饷的,每一位士兵的军饷按照一匹马的价格,要是作战勇猛,可以增加1~4匹马的赏金。
显然,帖木儿这么做是为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帖木儿手中还有一支戈尔沁卫队,他们善于马下作战,如在帖列克河战役中,“那些卫士围绕着帖木儿,以跪姿持盾掩蔽,构成一个活围墙,严密保护帖木儿的安全。有数个卫士甚至冲出去,夺得敌人数辆车回来,作为屏障。”③
另外,帖木儿还不拘一格的提拔人才,只要是有才干之人,不管是异教徒还其他民族都能受到重用。在他围攻阿勒颇期间,“一个马木鲁克王朝的叙利亚战士重伤无数,据说光是头上就有30几处剑伤以及其他伤,还不算他身上受的伤,这个战士躺在死人堆里,满身是血,还剩最后一口气正走向死亡,他被带到帖木儿之前,据阿拉伯史学家伯尔迪记载:'帖木儿深深地为这个战士的勇猛和坚韧而惊叹,要求立刻用最好的药物医治这个之前从未见过的叙利亚士兵。’④”就是由于帖木儿这种英雄不问出身的方式,其麾下聚集有大批能征善战之辈。
在排兵布阵方面,蒙古传统原本是以左中右为主的布置,但帖木儿在与脱脱迷失作战的时候,“他亲自对本方的战斗阵势作了布置。他完全按新的方式来组织军队作战单位,全军的左右两翼与中军各配备一支前卫部队同时,为加强中军的战斗力,还配备了一支后备部队,由帖木儿的卫队和二十个战斗经验丰富的联队组成。帖木儿亲自统帅,随时准备策应各翼。”这是帖木儿对传统的蒙古军队作战布阵的出色改革,所以巴托尔德说:“战斗中帖木儿采取七支部队的特殊布阵型式,这在当时还是史无前例的。”⑤
最后说一下帖木儿军队的武器装备。这可以从两次大阅兵中看出来,第一次是在对战金帐汗国的时候,他的每一部都在高举着他们的牛尾或马尾旗接受检阅.帖木尔穿着全套礼服,带着镶嵌着红宝石、配有貂皮装饰的金冠参与仪式.每个士兵带着他们的长矛、锤矛、短刀、皮盾、弓和装有30支箭的箭袋,参加阅兵。有的士兵配双刀,长的挂左边,短的挂右边,精锐重骑兵们配备全套战马护甲,有的还带着套索。
这次大阅兵进行了两天。第二次阅兵活动是在安卡拉大战之前,他的所有部队的护甲、马鞍、箭袋、腰带、矛上的三角旗、盾、大旗分别被涂成红紫黄白等多种颜色以示区分。就像阿拔斯王朝以来的许多伊斯兰部队一样,帖木尔军也有军服。帖木尔军的行军顺序也很有讲究,帖木尔本人在行军中通常跟在作为前卫的几个万人队之后,然后是骑兵大部队,骑兵之后是步兵主力部队和辎重部队。由此可以看出,帖木儿的军队比起传统蒙古军队无疑更强。
而帖木儿的敌人——德里苏丹之所以能够多次大败蒙古人,与其强大的军队是分不开的。德里的军队分为骑兵、步兵与象兵,并和蒙古人一样以骑兵为主。在苏丹阿拉·乌德·J·卡吉尔(自称亚历山大二世)时期,更是建立了中央常备军,并号称光骑兵就有475000之多。凭借这支强军,他北破蒙古,南灭印度各国达到了德里苏丹鼎盛时期。但是随着德里苏丹的衰落,到帖木儿入侵之时,德里苏丹国又恢复到最早的民兵组织。
这些骑兵,“每一骑兵备有两把长剑,一把短剑以及一副弓箭,骑兵有时用铠甲。骑兵除了骑乘的马之外,有另带一匹备用马。骑兵按此分为三等:第一等Murattab,一骑兵备有两匹战马者;第二等Sawar,一骑兵备有一匹战马者,第三等Do-aspa,一骑兵备有一匹非良种马者。”⑥由于和蒙古人一样也是以骑兵为主,所以蒙古人的骑兵战术,德里苏丹并不惧怕。
值得一提的是,每个古代王朝入侵印度都不得不面对的大敌——战象。这些战象给穆斯林入侵造成极大的杀伤与震撼,“来自大象的死刑彻底摧毁了汗国士兵的士气,有一头大象用长鼻卷起并抛起汗国的旗手,然后用安置钢刀的长牙接住从空中落下的身躯,并裁成两段,其他大象则从马上将骑士拉下并踩死。”⑦这些大象还装备有木塔,里面有5~6名士兵,与象甲。
至于步兵装备有弓剑矛等武器,其中以弓箭手地位最高。显然德里苏丹的军队还是有传统的游牧色彩,这也就是为啥可以对蒙古连战连胜的原因,但是这次的敌人是蒙古的加强版帖木儿。

印度之战 

公元1397,帖木儿一身令下,九万大军踏上了征服印度之路。起初战斗一番风顺,但很快帖木儿就遇到了他的第一个难关,就是高嵩如云的兴都库山脉,它唯一的通道在海拔3800米上,只要当地的卡菲扎人阻拦,就算不能阻挡帖木儿的大军,也能给予其重创。对此,帖木儿没有畏惧。
他不顾六十高龄,身先士卒。为了保证兵贵神速他只带领少量精锐部队,毅然踏上了征程。为了不打草惊蛇,帖木儿保持隐秘性,军队只在夜间进军。由于夜间寒冷刺骨,外加冰面打滑,62岁的帖木儿一度让人抬着行进。到达目的地之前,帖木儿的战马都已死亡殆尽。但是帖木儿依然无所畏惧,到达目的之后,立刻发动进攻。一场苦战之后,他大获全胜,成功的打通了通向德里的道路。
9月,帖木儿的军队到达印度河,他的工程部队建造了一座桥,使其成功渡河。帖木儿一路上烧杀抢夺,搓毁了大量城镇与农村,还俘虏大量的平民。在到达德里之时,帖木儿忽然遭到德里骑兵的攻击。之后帖木儿成功的击退了他们,而印度俘虏在攻击时欢呼雀跃,使帖木儿担心他们会在接下来的战斗中造反,所以就将他们全部杀掉,被屠杀者据说有10万之巨。
屠杀完俘虏后的帖木儿有两条路选择:
第一条路是围攻德里。此时德里只有德里守备部队,他们分为两种。第一是苏丹直辖部队,第二是各贵族的亲兵,其他各地的军队尚在远处。
显然,帖木儿此时有绝对的数量优势,但是蒙古人并不擅长攻城,之前的蒙古人曾经就说过“派他当头哨,直到十个指甲揭盖,叫他攻攀山一样的城池,派他当探马赤,直到他的五个指甲磨秃,叫他攻攀锻铁一般的城池。”⑧
同时,德里易守难攻,在阿拉·乌德·J·卡吉尔苏丹时期,按照印度史料记载,蒙古人15万大军围攻德里。虽然他们成功击败各地援军,并且动用先进的火炮,但是始终无法攻克德里,只能在两个月之后被迫解围而去。
有前车之鉴的情况下,帖木儿显然不可能贸然攻城。
另一条路是将德里的军队引诱出来一举歼灭。但是由于帖木儿的军队对印度的大象颇有畏惧,所以帖木儿先挖了一条很深的战壕,之后用堡垒将战壕保护起来作为两条防线。
之后,他又在战象必经之路铺满加大的铁蒺藜,最后还准备了大批的骆驼,这些骆驼背上捆着高高的木块和稻草。再做完这些准备之后,帖木儿先派出一支弱军去德里城附近引诱,成功将德里军队引诱到平原上来。
德里的军队有120头大象、4万步兵与1万骑兵。他们的骑兵布置在两翼,中间布置着大象,后面跟着步兵。当德里的军队到达战场的时候,由于地面有大量铁蒺藜,他们没有急于投入战象,而是先将一部分军队派出来清理战场。帖木儿则以箭雨对其打击。当德里军队清理完战场,帖木儿迅速命军队出击。他们在堡垒前列开阵势,发出似狂暴地雷鸣般震耳欲隆的声音,向敌军袭来。
此时的德里苏丹迅速出动他们的大象,“所有大象在距离鞑靼人队伍1000米处聚集起来,然后狂嚎着向敌军冲去,战场扬起遮天蔽日的沙尘,发出的嘶鸣声震隆发聩。……大象背上安置着巨大的铜皮战鼓……当它们进攻时,(大象身上的人)猛敲战鼓。”⑨
一开始,帖木儿的军队面对大象陷入恐慌,被德里的军队打的节节败退。这个时候帖木儿“命载草之骆驼进入战場,双方接触,即纵火烧草,骆驼背上火起,遂使敌阵中之巨象,四处逃窜。因巨象性畏火,见之即走。”⑩那些在象群背后冲锋的步兵,之前还一个劲的跟着冲锋,现在瞬间倒大霉了。他们先是遭到了大象的践踏,之后又是骆驼的践踏,最后由帖木儿的军队给予致命一击,终结这场会战。

帖木儿在德里 

就这样,帖木儿乘胜攻破了德里,随后他的军队如通常一样的大肆抢劫。以前帖木儿征服一地之后,就将当地人民大肆屠杀,之后做成人骨塔,用来威慑当地,之后就走。但是这一次,帖木儿却将德里的土地分给自己的手下管理,明显是想保有此地。
主要原因是在之前的战斗中,帖木儿实际是防守反击,主要摧毁敌人让其不能对其造成危险即可。但是这次的战争是主动征服战争,所以要对征服地进行管理才行。不过对于帖木儿军队,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得到了大量的战象,这些战象在之后对马木鲁克和奥斯曼时大展神威,另一方面德里也并没有就此结束,战后德里苏丹进入最后一个王朝阿富汗人统治时期,一直到帖木儿的后代将其灭亡为止。

注释:①拉失德《史集》第一卷(第一分册)
②拉失德《史集》第二卷
③李则芬《中外战争全史》
④DAVID NICOLLE PHD《THE AGE OF TAMERLANE》
⑤马骏骐《帖木儿对金帐汗国策略》
⑥张荫桐《莫卧尔帝国的曼沙达尔制度》
⑦KONSTANTIN NISSOV《WAR ELEPHANTS》
⑧佚名《蒙古秘史》
⑨约什·卡明斯《最强兵法 军事史上最不可思议的战术详解(全彩图文版)》
⑩克拉维尔约《东使记》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微漫烟叶,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