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四大真人,影响中国几千年

道教传说的四位大真人即通玄真人、冲虚真人、南华真人、洞灵真人,道教尊之为四大真人,为老子的四位弟子。

道性、天尊、真人、无为、虚空等等,都是同体异名的概念。如同佛性是佛、真如、如来法身一样,这是道教对真人问题探讨的深入。

通玄真人为战国未期黄老新道家的代表人物文子,姓辛名銒,号龙拯,葵丘濮上人,著《文子》一书,他对老子的道论有所发挥,认为”道“即“气”。

《文子》一书写到:重浊之气为地,精微之气为天,精气为人,清气为虫。他认为老子的无为并非坐着不动,而是排除主观臆断,按客观规律办事,在《自然》篇中他指出“所谓无为者,非谓其引之不来,推之不往,迫而不应,感而不动,坚滞而不流,卷握而不散也,谓其私志不入公道,嗜欲不枉正术,循理而举事,因资而立功,推自然之势也。并主张依靠众人的智慧和力量来办事,如《下篇》写到'故积力之所举 , 即无不胜也 , 众智之所为,即无不成也。在《自然》篇中写到“用众人之智力,乌获不足持也,乘众人之势,天下不足用也。故圣人举事未尝不因其资而用之也。”他的这种思想得到了当时社会的推崇,唐玄宗天宝元年封其为通玄真人。

冲虚真人,为春秋末至战国前期道家学者列子,列子名御寇,亦名圄寇、圉寇,郑国人,著《列子》一书为早期黄老道家重要典籍,主张清静无为、独立处世之思想,概括起来为“贵虚”和“贵正”。《吕氏春秋·不二篇》曰:“列子贵虚。”这种思想主张摆脱人世间贵贱、名利的羁绊,任其自然,把客观存在看作不存在,一切无所作为。

唐玄宗天宝元年封为“冲虚真人”

南华真人,为先秦道家学派的庄周,字子休,宋国蒙人。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做过蒙地的漆园吏,蒙地在春秋和战国前期属宋,战国后期属梁。著《庄子》一书,司马迁《史记·老庄申韩列传》称其书“十万余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其实庄子是老子思想的最好继承者,在历史上“老庄”并称,共同建立了以“道”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但庄子的思想与老子又有所不同,老子贵柔,主张戒盈防满,在现实关系中求得自身的长保。庄子则认为现实关系是对人的自然本性的严重束缚,主张超脱现实关系而尽情逍遥。庄子同样将“道”视为生天地的本体,但他又认为并不代表“道”具有物质性,不过是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的精神。他多次强调道是产生万物的本体,但它是非物质的,并举例说“道通一气”,但道并不是气,气是道派生的。最后庄子将道集中在“虚”上,他在《人间世》中说:“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即追求“道”的最高精神境界,在务“虚”上下功夫,做到外天下、外物、外生、朝彻、见独,从而修道、得道。进而把老子的思想推向一个新的层次。唐玄宗天宝(742—756年)元年(742年)追封庄子为南华真人。

洞灵真人亢仓子,据传为古代仙人,黄老新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又称亢桑子、庚桑子,相传《亢仓子》(《洞灵真经》)一书由其所著。传说他姓庚桑,名楚,陈国人。居畏垒之山,其臣去之,其妾远之,居三年,畏垒大穰。后来,隐毗陵盂峰,道成仙去,其乃老子的弟子。又传说为《庄子》中的寓言人物,得太上老君之道,能以耳视目听。隐居毗陵峰,登仙而去。《亢仓子》主要解说老子之言,阐发老子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道家“道”的学说。唐天宝中尊为道教四子真经之一。亢仓子以为,道乃万物本根。《亢仓子·全道》曰:“物也者,所以养性也。今世之惑者,多以性养物,则不知轻重也。 是故圣人之于声也,滋味也,利于性则取之,害于性则捐之,此全性之道也。”又称:“故圣人之制万物也,全其天也,天全则神全矣。神全之人,不虑而通,不谋而当,精照无外,志凝宇宙,德若天地,然上为天子而不骄,下为匹夫而不惛,此之为全道之人。”这就是要达到一种清静无为的自然境界,超脱一切荣辱得失的思虑,容身于道中,从而获得至真之道。他的思想皆与《老子》主旨相合,故为道教一并崇奉。唐玄宗天宝(742—756年)元年(742年),追封亢仓子其人为“洞灵真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