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一老师讲《伤寒论》2021年10月27日课

​结一老师讲《伤寒论》

2021年10月27日课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晚上好,我们今天晚上继续进行伤寒论课程的学习。

一、条文

1、”55、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

伤寒,脉浮紧,本应用麻黄汤发汗,但这个时候如果不发汗而有这个鼻衄流鼻血,那么还是用麻黄汤主之。之前第47条的条文(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他没有用麻黄汤,但是他流鼻血也会自行痊愈。但是,本条的情况其实是对上一条做一个补充,就是如果他流鼻血之后,这个脉仍然是浮紧的,那么还是需要用麻黄汤去发汗才能痊愈。

2、“56、伤寒,不大便六七0

日,头疼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与桂枝汤。”

“伤寒不大便六七日”,这个热自里上迫,而导致头疼有热的,可以用承气汤下之。我在初中初一、二年级的时候,条件比较简陋,我和我们寝室的几个人都是很少喝水的,伙食也不好,所以说,那时候有段时间都是四五天,甚至六、七天才会解一次大便。这种不解大便也没有太大的痛苦,唯一的一个不好的地方,就是这个内热没有通过大便出去,因为没有大便,所以在脸上就冒出来很多痘痘啊。就是除了一个是青春期,但也跟长期的这个大便不畅通有关系。

“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如果是阳明里热,一般会小便赤,如果小便清,我们就可以判断这个病不在里,而在表,我们仍然要用麻黄汤发汗。所以我们问诊的时候,这个问大小便二便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问清楚的大小二便,可以帮助我们去判断它是在里还是在表,是一个实证还是虚证,这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问清楚。

如果发汗之后表证未解,头痛依然没有停止,说明热邪已经深入,导致逼迫这个血液上行,而出现流鼻血的状态,这个时候还有表证,该怎么办呢?这个时候要用桂枝汤发汗解表。

胡希恕老师说: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假如他这不是小便清,而是小便赤,而仍然有恶寒的状况,那该怎么办呢?是用承气汤攻下,还是用这个麻黄汤解表啊?这个我们之前讲过:这个表证未除,还是要先解表!假如说这个人小便赤,在这种状况之下,还是应该要先解表,除非说他这里除了头痛之外,还有一个小便赤、发热、大便不畅通,这个里证非常明确,然后表证很轻微,在里证非常明确的状况之下才可以用承气汤!这是胡老的一个观点。

3、“57、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太阳伤寒,服用麻黄汤后证已,约半天时间,后见心烦、脉浮数等症。为表邪未净,复感外邪,这个时候宜用桂枝汤发汗解表。

4、“58、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中医有八法:就是汗、吐、下、和、温、清、消、补,这里提到一个汗、吐、下三种方法,如果用之得当,则是去病的良法,如果用之太过,则使人亡血亡津液。如果幸而用了这个汗、吐、下法,虽然有亡血亡津液,但是后来没有其他一些不适的症状,阴阳调和,身体自愈,这个病邪也就会退,后期注意调养这个所亡掉的一个津液和这个血,就会自动的恢复起来。

5、“59、大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

临床上,有人经过一个大下之后,又用了一个发汗的方法,导致小便不利,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这个治法不对,导致这个体内的一个津液大量的亡失,这个时候不用去治他,等他身体的一个津液自动恢复起来,小便利后,就会自动的痊愈。

胡老:“勿治之”的意思是,这个小便不利的情况,乃亡失津液所导致的,不需以常规利尿的方法去治,如果再去利尿,就会更加损伤体内的津液。如果还有其他一些症状确实需要治疗帮助恢复的话,那可以看他的脉证去做一个辅助的治疗。

6、“60、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虚故也。”

先用了下法,导致了这个里虚而又发汗,发汗是什么?发汗是解表的,如果你又重新发汗,导致这个表也虚,这就造成了表里都虚了。所以,这个人他会出现脉微细的一个状态。

7、“61、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下之后,复发其汗,昼日烦躁,夜而安静。”这个与栀子豉汤证的“虚烦不得眠”不同。不呕,则不是少阳证;不渴,则不是阳明证;无表证,说明不是表证未解的烦躁;脉沉微又身无大热,表明为虚寒在里的一个阴证的烦躁,以干姜附子汤主之。

这个烦躁一证,三阳证会有,三阴证也会有,临床上,我们要通过全面的问诊信息,全面的脉证去判断,不能够仅仅就从一个烦躁就去判断他是阳证还是还是阴证,这个一定要非常细心的去鉴别。

二、几个医案

医案1:来自宋朝的名医许叔微。

一个妇人,得伤寒数日,咽喉干,烦渴,脉弦细,医者用汗法治之,一开始流鼻血,然后肚皮当中出血,这个医生就吓得惊骇而遁,然后找这个许叔微看。许叔微就说,你这个病,它不是一个太阳病,乃是一个少阴证,这个之前的医生强用这个汗法来治,所以导致你鼻子也流血,脐中也流血,因为少阴证是不能够发汗的。

少阴强发汗,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而出,或从口鼻,或从耳目,是为下厥上竭,使为难治!这个许叔微就用了这个姜附汤,给这个患者服用了几副之后,这个出血就止了,得微汗而愈。

医案2: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的。

有一个姓冯的人,16岁,病伤寒目赤而烦渴,脉一息七八息,一呼一吸之间脉就跳了七八下。医欲以承气汤下之,一个医生就打算用这个承气汤,药已经煮好了,正好这个李东垣过来,这个患者的父亲冯某就告诉李东垣,李东垣他给病人脉之后就大惊失色,李东垣说,如果用这个承气汤,就会把这个患者杀死。

李东垣说:《内经》有言:“在脉诸数为热,诸迟为寒”,经脉八九至是热极也,殊不知《至真要大论》有云:病有脉从而病反者何也?这个歧伯曰:脉治而从,按之不鼓,诸阳接壤。这个王冰就注释说:言病热而脉数,按之不动,乃寒盛格阳而治之,非热也。

李东垣认为这个是寒盛格阳而导致脉一息八九至,所以李东垣判断为一个阴证,就给开了一个姜附汤,药啊还没煎好,这个病者指甲就已经发青,顿服八两,汗渐出而愈。这个分量非常重,顿服八两。

医案3、是李兆云医生的。

李某,男,40岁,1986年4月16日就诊,六天前患风寒感冒,经治诸证悉减,但遗留咽痛,曾口服红霉素及肌注青霉素,咽痛不但不减,反而加重,甚至不能进食及讲话。此刻见面色苍白,身冷恶寒,口淡不渴,不思饮食,微有咳嗽,咳吐少许白色的痰液。查看咽喉部不红不肿,扁桃体不大,咽后壁没有滤泡增生,舌苔淡白,脉沉紧。李医生辨证为阳虚外感寒邪,滞着于咽部所致。用干姜附子汤:熟附子15克、干姜十克,2剂久煎濒服,药后咽痛大减,已能进食、言谈,嘱其将原药服完,遂告痊愈,随访至今未曾复发。

好,今天晚上啊,就讲到这里。大家回去把之前的一些条文和内容复习一下,我们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有问题也可以在群里边互相讨论一下。

好,谢谢大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