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的孤独,你永远读不懂!拿什么拯救你父母的孤独?
俗话说老年人有七怕——怕死、怕病、怕孤独、怕被骗、怕花钱、怕失眠、怕无用。
在我周围接触到的老人里,从他们口中听到最多的则是“怕孤独”。
孤独的原因太多了:比如退休造成的生活落差、肌体衰老带来的痛苦和失落、熟悉的朋友不断离世的哀伤、子女不在身边的寂寞、离开工作后缺乏爱好的无聊……
各种因素一层层地剥离着老人们内心的幸福感,也不断地加重着他们的孤独感,导致他们越来越抗拒身边的一切。
我爸的好友李叔今年78岁,老伴75岁。退休前,李老夫妇都是西安某著名大学的教授。良好的家庭环境,在培养子女的问题上充满了优势。李老的两个儿子,曾经是、如今也是他老俩口的骄傲。夫妇俩的儿子都考上了上海重点大学,取得高学历后,如今都在上海定居。
在世俗意义上,有如此优秀的两个儿子,对于任何家庭长辈来讲,此生都算是功德圆满了。而“功德圆满”也是过年跟李老聊天时,最喜欢说出的词。
在我听来,这四个字从他们嘴里说出,却并不尽是欣慰的情绪,相反,多多少少还有些自我劝慰式的唏嘘。俩儿子定居上海,李老的老年空巢生活,过了有将近十年。起初,一切似乎还很和谐,充裕的养老金,两位老人还经常出门旅游,过着逍遥自在的日子。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对在抚养子女“功德圆满”的老人,却越来越感受到了垂暮生命的负荷。
两位老人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尤其最近一两年,更是每况愈下。李老患有心脏病,老伴儿有高血压。老俩口是彼此的医生,一个替一个量血压,一个监督另一个吃药。他们知道控制病情的重要性,心里都知道,一旦其中一个倒下,另一个都没力气将对方背出家门。而且,另一个也势必会跟着累倒。这就是多少老人不敢生病的真实原因。
过年跟他们聊天,问怎么不去上海跟孩子住。谁料想他们说“俩娃在上海买了房子,人生基本就被套死在那一百五十平方米上。按说一百五十平米,除了一家三口也能住下我和老伴,但娃们都没主动开口。唉~娃不容易,再者上海也没熟人,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咱小区老王,和老伴搬去跟孩子住,没住一个礼拜就回来了。这生活方面也不习惯,我们老俩口就不去添麻烦呐。”
问到老俩口平时在家做什么的时候。老人提到“在家看看电视。早上6点就醒来了,睡不着。就看着这表啊,时间过的太慢了。过去咱还能去小区对面广场玩一玩人多,热闹。呵现在,好家伙,早上去广场的人没几个,现在我们也不去了。没事干,就干坐着呗,看时间到点就做饭。可惜呀,人老了,不中用,连做饭都做不好,那老婆子总是忘记有没有放盐,吃口饭也难呐,现在就只有混日子喽。!”
“前两天还把娃以前的照片整理出来了。我想,这群龟儿子有一天也会追忆自己的童年吧。这也是给我们进养老院做的准备工作,要离开家了,我和老伴儿想好了,除了养老金、身份证,好像值得我们唯一带走的还有娃们的照片。人生前一个阶段积累下的一切有形的事物,我们都带不走,也不需要带走了。你以后过节想你叔就去养老院,那地方好滴狠,都是我们这么大年龄的人,聚在一起热闹呀。”
听到这里,眼角有些湿润,谁曾想到曾经叱咤风云的大学教授到如今悲凉孤独。我们都想多陪在父母身边,可从现实是,工作、家庭、孩子、已经让人精疲力尽,真的无暇抽身陪伴父母。我想解决父母孤独最好的方式应该是让父母和同龄人住一起。每天清早一起聊聊昨晚的梦,中午晒晒太阳,搓搓麻将,跳跳广场舞,写写诗....这样的生活方式好过在家孤独等死吧。
我想这个故事也是很多中老年朋友生活的缩影,有同感的人请分享给更多人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