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方舆笔记之四大古都:南京
南京,六朝古都,古人说它“虎踞龙蟠,帝王之所”,但是除了在明初短暂作为大一统王朝的首都外,全都成了被统一的一方(参见拙文千年南北大势),并且是偏安、短命的代名词。既然无法统一全国,那么金陵的王气何在,为何南朝还前赴后继的定都于此?
古代中国的外部威胁主要来自于西北方,一旦长安陷落,洛阳不守,中原也难逃战乱。
南京背靠大海和东南丘陵,远离中原四战之地,坐拥太湖粮仓,非常适合用来获得喘息之机,形成西北——东南对抗格局,以期重整河山。
对于南京偏安的定义并不准确,其战略格局类似于长安,险不在自身而在四周,身处不利的地理大势之中(参见拙文四大古都长安篇)。南方对抗北方主要是利用黄淮地区丰富的水网,但是黄淮水系大多为西北——东南流向,而且南京的安危又系于长江上游荆襄、巴蜀,这是一种逆流格局,如不争必然不进则退,非常不利于偏安。细看历史就会发现,南方如果想偏安,必不会选择定都南京。如苏峻之乱,建康灭烬,温峤建议迁都豫章,东吴豪杰请求定都会稽;南唐丢失江北,中主李璟迁都南昌;靖康之耻,南宋更是以杭州为都。
东晋是正统政权南迁,南唐以大唐继承者自居,无论是否真心恢复中原,也必须在政治上摆出恢复中原的进取态势,欲恢复中原必定选择南京为都城,向天下昭示自身的政治正确。如果效仿宋高宗建都杭州,以百里之险求保命,等于在政治上宣誓承认偏安,不图恢复。
南京在地理上也并非偏安之所,其纵深太浅,一旦丢失淮南则长江之险不足凭,即使占据淮北地区,依然有拓跋焘饮马瓜步,金军南下之忧,难免胡马临江,需要时刻保持警惕。晋室南渡至南朝灭亡,江东势力与荆襄势力的较量伴随始终,巴蜀地区亦时失时复。事实上定都南京时时刻刻有内忧外患,难以偏安,从东晋到刘宋激烈的北伐,再到南陈吴明彻绝地反击,南朝并未安于现状,而是不忘北伐,即使如南唐一般安逸,亦有一段用兵楚、闽的作为。
伴随政治中心东迁,海洋时代来临,欲取得发展的国家必须定都于海边,南京无疑赢得了一次发展的机遇,但是明朝并未好好把握这次机会。进入近现代,南京无法兼顾内陆的劣势开始凸显。随着西北问题解决,边疆得到巩固,中国的主要威胁主要来自于东方,而且沿海被第一岛链封锁,南京又过于靠海,正面宽大没有掩护,无法有效保证安全,一旦北京不保,南京亦不能免,既不利于一统又不能偏安,不再适合作为都城,只能作为东部重要城市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