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在西单的手帕胡同
西单路口西向 图源 / 三磊设计
每次经过西单路口,只见车如流水马如龙,环顾一周,只见高楼大厦一栋栋,丝毫没有一条老胡同的影子。
其实,在西长安街、复兴门内大街的拓宽以及西单的升级改造过程中,单说西单路口,就拆了不下五条胡同。
比如复兴门内大街原本是报子街和旧刑部街,西长安街北侧的头条胡同也是在拓宽过程中消失的。
1914年《北京地图》中的报子街、旧刑部街和头条胡同
再比如西北角的中国银行之下,曾经是白庙胡同;东北角的西单文化广场之下,埋葬了东、西二条胡同;东南角的中国人保大厦,原本是安福胡同的一部分,而西南角的中武大厦,埋葬的则是西单手帕胡同。
西单附近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拆掉(全部或部分)的胡同 底图:最新北平大地图(解放版)
昨天,我们介绍了西单手帕胡同口的商业辐辏、车马喧嚣,吟咏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龚自珍曾在这里居住,曾断言“光绪间所谓新学家者,大率人人皆经过崇拜龚氏之一时期”的梁启超或许也没有想到,在他的偶像龚自珍离开京城百年后,他的小儿子梁思礼海外留学归来,和他的小妾王桂荃,一起住在了西单手帕胡同。
从忧国忧民的龚自珍、梁启超,再到大国工匠梁思礼,时空汇聚在了这条胡同,折射出京城乃至整个中国数百年的发展历程。
西单手帕胡同 图源 / 厚德东方
今天,我们接着来说说民国报人成舍我在这里办报的故事,张恨水当时就在为成舍我办报;以及曾经培养了钱学森、张维等牛人,还创下了最贵学区房记录的北京实验二小。
成舍我在这里创办《世界晚报》 张恨水是副刊编辑
提起民国报业,成舍我绝对是个传奇人物,而且是位敢于说真话的报人。
尤其是那句“我和汪(汪精卫)碰,最后胜利必属于我,因为我可以做一辈子新闻记者,汪不能做一辈子行政院长。”其铮铮铁骨,如今读来,依旧令人敬佩。
据他所说,他这一生,坐牢就不下20次,报馆被封也有10多次,甚至险遭皖系军阀的残酷屠刀。
与此同时,他从业时间最长,创办媒体最多,与张季鸾、邵飘萍、史量才一起,合称“民国四大报人”。
成舍我 图源 / 网络
1924年4月1日,成舍我以200银元为启动资金,在西单手帕胡同35号家中创办了《世界晚报》,迈出了独立办报的第一步。成舍我白手起家,自己任社长,龚德柏做编辑,吴范寰为经理,张恨水兼任副刊编辑。
成舍我集记者、编辑和社长于一身,往往都是清晨出门,去国会和各部采访,有时还会去鸦片馆、饭馆、酒店等鱼龙混杂的地方打探消息,总能采访到独家新闻,下午就可见报发行。
编辑龚德柏懂日文,利用语言优势,每天都跑到东交民巷的日本公使馆,和馆里的人拉关系。通过从公使馆得到的消息,加以分析猜测,这就成了一条条独家新闻。
另外,成舍我还慧眼识英才,从《益世报》挖来一位文坛名不见经传的张心远,也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章回小说大家”张恨水,担任副刊《夜光》的主笔,撰写小说分期刊登。张恨水也是凭借在《夜光》上连载的第一篇长篇小说《春明外史》,一举成名。
春明外史 图源 / 网络
《春明外史》被传为作者张恨水的自传小说,展现了上世纪20年代北京的风俗图景,其中有军阀政客的横行霸道和醉生梦死,也有穷苦百姓的愚昧和痛苦。
更有甚者,还将其中的人物与现实中的人“对号入座”,认为张学良、曹锟、胡适、徐志摩、陆小曼都是他笔下的人物原型。
《春明外史》连载5年之久,每天刊登500字,近百万字,共86回,直到1929年1月24日,才全部载完。完结后很快便发行了单行本,连续再版了几次,都被抢购一空,张恨水俨然是当时的“当红炸子鸡”。
张恨水 图源 / 网络
就这样,在“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动荡时局之中,依靠民众日益增长的新闻需求,相对宽松的报业发展环境,以及造纸、印刷、广告等行业的进步,成舍我创办的《世界晚报》凭着每日的独家新闻,以及副刊《夜光》老少咸宜的小说作品,在京城十几家“晚报”中杀出重围,风靡一时。
成舍我创办的第一份报纸《世界晚报》 图源 / 网络
1925年2月10日,创刊不到一年,成舍我便在石驸马大街甲90号创办了《世界日报》,仍约请张恨水担任副刊《明珠》主笔,并于1927年3月开始连载《金粉世家》,轰动一时。
同年9月,成舍我还创办了《世界画报》,自此便形成了晚报、日报、画报同时出刊的“世界报系”,此后更是占领了北方报业发行的所有时段和新闻市场。
成舍我创办的部分报纸
自《世界晚报》创刊起,张恨水陪成舍我走过了创业初期的艰难历程,也收获满满,1930年,张恨水辞去《世界晚报》和《世界日报》的副刊编辑职务,专心写作,成为专职作家。
百年名校实验二小 曾创下最贵学区房记录
胡同里书香四溢,除了以上名人以外,更是因为曾有一座北京实验二小,可以称得上是西城区第一牛校,更是北京小学的领头羊,引得无数家长竞折腰。
2016年,曾有一则这样的新闻:“530万买11平米学区房”,46万的单价,创造了当时北京最贵学区房的记录,这个房子位于文昌胡同,是实验二小的学区房。
530万买的11平米学区房 位于附近的文昌胡同 图源 / 网络
管中窥豹,家长们对实验二小的疯狂,由此可见一斑。
北京实验二小的优秀是从根儿上就开始了的。学校创建于清宣统二年(1909)9月19日,距今已有111年的历史,是北京创办最早的小学堂之一,也是当时北平国立小学中教学设备最好的一所。当时校内还专门建了一座图书馆,有上万册藏书,这条件在整个北平城的小学校里都是首屈一指的。
1909年,京师女子师范学堂建成后,随即在石驸马大街创办了附属小学,定名京师女子师范学堂附属两等小学堂。
最初,学校只收女生。1913年夏,学校从石驸马大街迁到了北边与之平行的的手帕胡同34号(后来的18号),并开始招收男生。
手帕胡同里的师大附小 底图:北平内城西部图,约为上世纪四十年代
此后,随着京师女子师范学堂名字的变化,附属小学的名字也屡有变化,直到1955年,定名北京第二实验小学。1966年至1976年“文革”期间校名几经更改为延安小学、手帕胡同小学、新华小学。1979年3月31日,恢复原名。
2006年9月,学校原址手帕胡同18号改建为华能大厦,将低年级部迁入次年修缮好的克勤郡王府。
克勤郡王府的北京第二实验小学 图源 / 网络
百年间,实验二小培养了一众名家,各个领域都有涉及,许多名字我们都耳熟能详,比如“两弹之父”钱学森、两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张维、社会活动家王光美、哈佛大学教授张光直、奥斯卡最佳音乐奖获得者作曲家苏聪、电影导演滕文骥等。
2012年,北京实验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成立,2014年合并了两所小学,建立了白云路、广外、玉桃园和涭水河四所分校,如今已经辐射至全国多个地区。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分布图 图源 /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官网
此外,北京实验二小还是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基地,每年以各种形式代培全国各地校长数千人,堪称小学教育界的“黄埔军校”。
从白手起家一手创办“世界报系”的成舍我,到老少皆知的章回体小说家张恨水,再到名人辈出的百年名校,西单手帕胡同里曾经书声琅琅,曾经墨香阵阵……
而今,拆的拆,搬的搬,胡同也只剩下西段不大1/3的部分。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连胡同也没了,或许这些故事就只能存在于文字和图像之中了……
关于西单手帕胡同,您有哪些回忆?
欢迎在留言区分享~
· end ·
致谢和声明
本文图片部分源自网络,侵删。
参考文章
[1]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官网
[2] 刘继兴,民国报人成舍我,各界,2014年
[3] 陈明远,张恨水的经济生活,同舟共进,2007年
[4] 宁威,从《世界晚报》到《立报》——平民性、商业性与民国报人成舍我的探索,新闻爱好者
[5] 陈 溥,新文化街溯源:李大钊在此一带有三处居所,北京晚报,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