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象陉山!了解这座山的意义,要从杜甫的老祖宗说起
长葛新郑交界处,有一座陉山,山上有一座子产墓。
这是许昌市境内现存最早的名人墓葬之一。作为俭葬的典型,在文化史上影响深远。
“未能知生,安能知死?”
子产墓以简明的形式,给出了圆满的答案。
杜预像
陉山俭葬墓,让杜预终生难忘
杜预是魏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在讨伐吴国的战争中起着关键作用。镇守襄阳期间,百姓称其为“杜父”,歌颂道:“后世无叛由杜翁,孰识智名与勇功。”
这样一个智勇双全的人物,临终时如此交待后事:
我曾在陉山见到一座坟墓,据说埋葬着郑大夫祭仲,或是子产。
山顶四望无碍,坟墓朝向东北的新郑县城,寓意不忘本;墓道只封塞后面,前面不填土,以示藏无珍宝;砌墓不用山上的石材而用潩水卵石,不劳工巧。
君子借此墓表明了情怀,小人无利可图,故能经历千载而完整无损。
我要取法郑大夫,以俭仆的方式来完结自己的一生。
远古之人不合葬,他们明白死生之道,生则有识,死则全无。中古圣人改为合葬,大概以为分葬合葬本无定则,目的在于垂教世人。人生的事还没有弄清楚,哪能知道死后的事!此后人们或合葬或分葬,各以愿望行事。
我以前做台郎的时候,曾因公事经过密县的邢山(今属长葛)。山上有一坟墓,问农夫,说是郑大夫祭仲的墓,或说是子产的墓,遂即率领随从人员去祭奠参观。
坟墓造在山顶上,四望无碍,山脉南北走向而朝向东北,意为不忘故国。隧道只堵塞后面而前面敞开,不填土,告诉人们里面没有珍宝,不需要刻意深埋。山上多美石而不用,收集洧水的自然卵石砌墓。不尚工巧,石亦无用。
君子推崇此种葬法有节俭之意,小人从中也无利可取,所以经历千载而完整无损。
杜预又说:
我去年春天入朝,因妻子丧亡,按陪陵的旧制,上表在洛陽东首阳山之南营造墓地。所得的地域中有一座小山,虽然比不上邢山,然而东仰二陵,西望宫阙,南观伊洛,北望夷叔,旷然远望,心情安适。所以栽树开道,作好建墓准备。到时候要用洛水圆石砌墓,隧道开向南面。我要效仿郑国大夫,以俭约来保全坟墓。
唐代大诗人杜甫是杜预的后裔,曾在杜预墓下筑室而居。他撰文祭祀远祖,不免提到陉山。
峻极於天,神有所降。
不毛之地,俭乃孔昭。
取象陉山,全模祭仲。
多藏之诫,焯序前文。
小子筑室,首阳之下。
不敢忘本,不敢违仁。
子产墓
郦道元在长葛做过官,把子产墓写入《水经注》
杜预留下一个疑问:陉山上埋葬的是祭仲,还是子产呢?
郦道元在《水经注》中给出另一个说法:两个人的墓都在上面。实行俭葬的是子产墓。
“山上有郑祭仲冢,冢西有子产墓。累石为方坟,坟东有庙,东北向郑城——杜元凯言'不忘本’。际庙旧有一枯树,其尘根故株之上,多生稚柏成林,列秀青青,望之奇可嘉矣。”
元代科学家郭守敬在《水经注疏》中问道:杜预亲见山上只有一冢,郦道元却说有两冢,是附会为之,还是传闻失实?
以郦道元的治学精神和人生经历,其记载应该是可信的。
郦道元曾出任颍川郡守(郡治在今长葛市老城镇),对当地风物有详尽考察,甚至有直接生活体验。比如长社因“社树暴长”得名,郦道元就有独到体验:
“我在景明年间到任颍川,在南城西侧修建客馆。施工中掘出一个大树根,太巨大了,疑是传说中暴长的社柏留下的树根。“
子产像
子产墓香火不绝,武则天曾派人致祭
如今的陉山顶上只见一座坟冢,定名为子产墓,被郑州、许昌两市各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子产名侨,本为姬姓公孙氏,又以父字(子国)为氏,故又称姬侨、公孙侨、国侨。
他是郑国贵族,长期担任国相。
《史记》称:子产执政一年,浪荡子不再轻浮嬉戏,老年人不必手提负重,儿童也不用下田耕种;二年之后,市场上买卖公平,不预定高价了;三年过去,人们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四年后,农民收工不必把农具带回家;五年后,男子无须服兵役,丧仪不需要引导就符合规范。
子产治郑26年而死,丁壮嚎啕大哭,老人如儿童般啜泣:“子产死了,老百姓可怎么办啊?”
孔子听到子产的死讯,也流下了眼泪,称赞他继承发扬了古人为政仁爱的遗风,“古之遗爱。”
据说,子产死后家无余财。郑国的男人拿出金玉,妇女捐献珠宝。但子产的儿子没有接受,亲自负土垒石,把父亲葬在陉山顶上。
捐赠的金玉最终被丢弃在子产封地的河流里,这就是郑州的金水河。
因子产墓在许州地界,祭祀子产列为古代许州的官方典礼。武则天时期,曾特意派人前来致祭。
清初,长葛县令何鼎诗云:
先贤古庙倚高台,台上陉山空翠来。
画壁春秋走父老,灵旗日夜隐风雷。
政成火烈歌思远,铸就刑书法网开。
瞻拜几年惭众母,田畴犹喜不污莱。
陉山
墓中文物现身,证实杜预所言不虚
前些年,人们在陉山采石,一度危及子产墓安全。
2011年,媒体这样报道:“子产墓位于新郑、长葛、禹州交界处,以前从三地都有山路通向子产墓,现在从新郑方向上山的路已经被采石场炸毁。”
在这一时期,子产墓不幸遭遇盗掘。
2010年2月,一伙盗墓贼窜至陉山子产墓,盗得青铜镞若干,青铜弩机、青玉璧、银鎏金蝶形佩、陶胎琉璃珠各一件,并以5000元的价格售出。
破案后,盗墓者交代,十来个人为此忙了三天。
延续两千多年的传奇终被打破——“以俭自完”的子产墓终未能躲开盗墓者觊觎。
差可告慰的是,在社会各界努力下,危及古墓的采石场终于停工。遭遇盗扰之后,警方也及时报了案。
墓中盗出的物品,后来被定为三级文物。
子产墓代表着陉山文化的高度,印证着中华节俭文化的源远流长。
以子产国相的身份,这陪葬器物,确实单薄了些,证实杜预所言不虚。
↑↑ 点击可加关注,浏览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