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K死菌(或外膜蛋白)比活菌的效果好,这对于我们有什么启示?

最近看到2篇文章揭示AKK死菌的效果比活菌还好,单独的外膜蛋白就可以发挥等同的功效,从这个角度来说AKK菌发挥功效可能就是外膜蛋白产生的作用,相关的文章:

(1)Akk死菌比活菌有效:《nature》子刊证实“灭活Akk菌”可帮助减肥、改善心脏代谢

(2)【接上面的文章】为什么AKK死菌比活菌有效?

(3)今天推文的第二篇文章《BMJ子刊:Akk菌或能防肠癌!南京医科大团队发现,灭活的Akk菌或其外膜蛋白可以调节免疫响应,改善肠炎,预防肠癌》

如果AKK菌的外膜蛋白就可以发挥等同的作用,那么相应的药物研发就变的简单了,直接培养AKK菌,然后纯化出外膜蛋白做成药物就可以了,后续也可以在其他模式菌株中生产AKK菌的外膜蛋白,提高生产效率。

对于直接使用AKK活菌入药,我一直心存忌惮,就是因为这个菌可以降解粘蛋白从而对粘液层产生影响,而粘液层是人体的第一道屏障,如果洞穿了的话,肠道内容物就会直接与上皮细胞接触导致后者受损引发强烈的免疫反应,现在AKK死菌或者其外膜蛋白就可以发挥很好的效果,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去使用风险更高的活菌呢?

虽然有大量的研究证明AKK菌的益处,但是也有一部分研究证明AKK菌的风险,我之前总结过一些关于AKK菌风险的研究,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查看:《汇总Akkermansia muciniphila的负面研究》

除了上面说到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原因不能忽视,如果使用AKK活菌做药物的话,还需要考虑一个问题:药物使用量,因为每个人的肠道菌群的组成不同,那么对外界引入的活菌的抗力不同,那么每个人需要的AKK菌的量也就不同,面对这种情况统一的量就不好确定,当然可以选择使用饱和剂量的AKK菌,这种情况下就不需要考虑患者本身的肠道菌群组成了,或者先用抗生素进行清洗,对肠道菌群进行统一的初始化,也是一个办法,但是采用这个方法之后,那么需要使用的活菌药物就不能只是一个AKK菌了,而是一个含有AKK菌的药物组合,重建肠道菌群。

基于上面的观点,想把AKK菌做成药物的话,选择死菌或者外膜蛋白成药是更佳的选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