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杭州)秋季精品拍卖会,雍正墨彩、白釉抱月首度亮相

轰动艺术节的收藏盛宴——杭州器物说2021秋拍即将拉开序幕。

“古格 · 私家藏瓷”含众多知名藏家数十年精心收藏之佳品,不乏关西知名藏家、台湾收藏泰斗等业内领军人物。

期待与广大藏家一同畅享秋光,共襄秋拍盛举!


杭州器物说拍卖 | 2021秋拍

明清琳琅
清雍正 墨彩高士人物胆瓶
H:22.5cm

墨彩受欧洲赭墨珐琅彩瓷影响而生,墨彩纹饰首见于雍正一朝,是时初见以瓷仿拟不同材质器物。1732年,江西巡抚谢旻监编《江西通志》,记载雍正年间,年希尧及唐英担任景镇镇御窑厂督陶官下,所烧造的各式器形,其中谢旻编载,号四十为墨彩瓷,绘作传统山水人物及花鸟植物等细节。墨彩瓷纹饰简雅意深,符合雍正帝审美要求,且融会水墨之意境,极得文人雅士欢心。

拍品造型优美雅致,胎体洁白坚质,腹部通景墨彩描绘高士人物图,人物性格鲜活,开脸细腻,衣饰飘逸,颈部大面积留白,更显画意深远、清幽。墨彩浓淡相宜,笔触纤细有力,实为雍正墨彩器逸品佳作。

清斗彩“爱莲珍赏”款满池娇碗
D11.6cm H5.3cm
碗撇口,深腹,圈足。胎体轻薄,隽雅端庄,器形规整,胎质坚白细洁,釉面莹润如玉。口沿内外、足胫处均以双圈青花为饰,近足处绘变体莲瓣纹一周,愈显挺拔俊逸。碗心及外壁主题纹饰为斗彩荷塘鸳鸯纹,以青花勾勒图案,而后填绘红、绿、黄诸彩,青花发色幽菁可爱,诸彩妍丽典雅,敷彩准确,技艺高超。

绘制手法写意生动,自然鲜活,碧荷衬托盛开的荷花,间以浮萍几点,几只鸳鸯悠闲自得,漫游其间,色彩鲜艳,绘画生动,将荷塘鸳鸯表现得典雅别致,满池春色跃然而出。构图错落有致,布局精确疏朗,外壁呼应内心,一派瑞气祥和的景象。 斗彩装饰,颇有意趣。荷叶田田,荷花娇艳,清波环绕,鸳鸯戏游,神态惟妙惟肖,画面生机盎然,充满自然情趣。碗底落“爱莲珍赏”四字青花楷书款。

参阅:《孙瀛洲的陶瓷世界》,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

明宣德青花折枝花卉纹炉

D:7.5cm H:5.5cm

青花香炉,胎质细腻坚实,釉面清润,直腹渐底微收,圈足,底部及口沿下内壁无釉,炉壁上下均饰青花双旋纹,外壁通绘折枝花卉纹,线条流畅,花卉枝叶茂密灵动,青花发色浓艳,为典型的苏麻离青料。此香炉器型秀巧,精致典雅,值得收藏。

宣德青花胎体厚重,胎质精密细腻、洁白坚硬,釉面不太平整,像橘子皮,俗称“橘皮釉”,少数有开片。色多为淡卵青色,釉质肥润光亮,釉面有气泡和橘皮棕眼。

清乾隆白釉暗刻纹抱月瓶

H:29.6cm  D(腹径):23cm

本品造型优雅隽秀,直口短颈,左右附饰二耳,玲珑别致,釉质温润莹白。口部以下鼓起,短颈,两侧附绶带耳,腹扁圆,圈足呈椭圆形。此款又称为“葫芦瓶”或“宝月瓶”,瓶身暗刻牡丹纹为饰,周缘为一圈叶纹边饰。造型独特,轻逸典雅。

此式扁瓶系受西亚文化启迪而出现的器形,肇始流行于永宣时期,后雍正、乾隆二朝御瓷对其均有摹制与化裁,在清宫的正式名称为马挂瓶。其形典雅尊贵,透出皇家独有的气派,深为乾隆皇帝喜欢,多次谕旨唐英为之烧制,存世所见品类繁多,可见当年烧造之盛。

参阅:《中国美术全集——工艺美术篇3-陶瓷(下)》P73




清乾隆霁蓝釉石榴罐
D:10.7cm H:22cm

霁蓝釉在明代也称“祭蓝”,《大明会典》载,“洪武九年(1376年)定,四郊各陵瓷器,圜丘青色,方丘黄色,日坛赤色,月坛白色……”,可知霁蓝釉器是明代重要的祭天用器。

罐敛口,圆肩,腹下渐收,浅圈足,其底足旋修极为工整,胎骨细白莹润,底款为青花六字三行篆书,为乾隆早期的写法。通体施霁蓝釉,釉面莹润,甚为罕见。台北故宫博物院有一极相似例。

参阅:

《故宫藏瓷.明单色釉瓷.二》,图版4号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御窑瓷器》,紫禁城出版社

《孙瀛洲的陶瓷世界》,紫禁城出版社

清乾隆斗彩宝相花卷缸
D:37.5cm H:22cm

缸直口,弧壁,深腹,假圈足,玉璧底,外底心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外壁以斗彩为饰,绘折枝花卉、团花纹、如意云纹和莲瓣纹等,纹饰布局满密,层次分明,绘制工细,施彩明艳,且器形较大,端庄秀美,釉质滋润明亮。腹部主题团花以粉彩宝相花为核心,区别于相同器型的以矾红色宝相花为核心的品种,较为少见。且边饰部分以黄彩为底色,更增皇室气派。

清代乾隆斗彩器以制作工艺精致、色彩鲜丽、纹饰更趋图案化为特征,于淡雅粉润中显亮丽,于纤细娇巧中见挺隽,既柔润蕴蓄又光彩照人。团花为乾隆瓷器流行装饰纹样之一,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云:“至乾隆以后喜作团彩,稍久风致矣,然于华丽之中别饶葱茜之致,足为清供雅品,弥可宝贵也。”与此件相对照,实在是不差分毫。如此重器,可谓是集成型、彩饰、焙烧工艺之大成的杰作,乾隆官窑器的精品,相似作品见于国家博物馆馆藏。

清 霁红釉胆式瓶
H:37cm
本器直口,长颈,圆腹,圈足,外壁施霁红釉,釉色均匀浓丽,内壁施白釉。器形端正典雅,线条优美起伏。釉汁洁白润泽,釉质坚致,细腻匀净。整器烧造精良,素肌玉骨,浑然天成,釉面意似追求明宣德红釉质感;为清代祭红釉瓶类中之难得精品。
本品为同时期唐窑霁红之代表,造型尊贵典雅,曲线优美怡人,釉水一如前者,凝厚莹亮;釉面密布细小的棕眼,以求摹仿宣红之橘皮纹。圈足修削工整,无聚釉垂流之患。清中期《景德镇陶歌》有云“官古窑成重霁红,最难全美费良工”,如此品格高超的霁红胆瓶在当时亦属难得,后世更是不可企及。
参阅:《清代瓷器鉴赏》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清青花云龙纹天球瓶

款:大清乾隆年制

H:31.5cm

瓶圆口,长颈,圆腹,圈足。以青花绘双龙戏珠纹,瓶身饰五条龙,古以五为尊,其现此器物的华贵程度,辅以海水江崖与回纹做边饰。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乾隆年制”双行六字款。赏瓶是为皇帝赏赐需要而专门烧造的,始见于清代雍正年间,历朝多见缠枝莲纹,绘云龙纹者极为少见。

苍龙爪部锋利,气势威猛,神圣不可侵犯。此器釉色莹润,与颜色略带深沉的青花相得益彰。胎骨坚实,为御窑淘洗精练之成果。完整保存,令人震撼。

参阅:《清代瓷器赏鉴》上海科学出版社

清窑变釉贯耳瓶

D:7cm H:18.8cm

此瓶口与足均成长方形,口微外撇,直颈,长方扁体腹下外鼓,圈足。颈部两侧附长方形贯耳,腹部前后有凸起桃形纹样。通体施窑变釉,红、紫、月白三色相互交融,变幻丰富,光华璀璨,美不胜收。釉面玻璃质感强,流淌自然。

窑变釉是唐英督理景德镇御窑厂时仿钧窑釉色所繁衍出的一个创新品种。清代雍正、乾隆两朝,复古之风盛行,皇帝偏爱宋钧器,多次谕旨御窑厂按原器仿烧。督陶官唐英曾派人赴河南调查宋钧窑的配制方法,成功地烧造出仿钧釉。之后又用景德镇本地原料烧造出此种窑变釉,成为清代名贵的色釉品种之一,其中以雍正、乾隆二朝仿烧的制品最好,釉色以红为主,天蓝、月白、绿及褐等色,交融流淌,犹如火焰般万紫千红,绚丽多姿,直至晚清时期仍有烧造,然质量明显逊色,故而历代均以清雍正乾隆时期的作品为上品。

清霁蓝釉盘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
D:20.5cm  H:4.8cm
拍品属清代御窯经典品类,形制精巧端秀,圆润饱满,釉面光洁莹亮,尽显静穆素雅,内外满施霁蓝釉,釉色浓艳纯正,宝光内蕴,予人深邃庄重之感,韵味别具。
盘敞口浅腹,圈足,足内留“大清乾隆年制”六字青花篆书方章款。全器施霁蓝釉,釉色深沉浓郁,釉面匀净平整。霁蓝釉亦称祭蓝釉、积蓝釉、宝石蓝釉等,釉面不流不裂,釉色浓淡均匀,呈色稳定。据记载清代皇家祭器所用颜色有严格规定,祭天坛用青色。明清时期人们把蓝色称为青色,因而这种用于祭天的青釉器实为蓝釉器,此即祭蓝。霁蓝釉亦称为“霁青”。
参阅:《清代瓷器赏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明法华彩荷塘野趣罐

D:17.3cm H:29.5cm

罐侈口,束颈,丰肩,弧收腹,胫部外侈,平底。内壁施绿釉。外壁用法华彩装饰,共有五层纹饰。颈部为如意云纹。肩部与颈部饰满圈变体莲瓣纹,彼此呼应。器腹上端为如意云肩纹,如意线条内装点八宝纹。

腹部以通景式主题纹饰装饰花枝烂漫的莲池,莲花馥馥,莲叶田田,间以灵动小鱼三两,雅韵醇厚,古意悠然。

法华彩又称珐华或珐花,珐华始于元而盛于明,以黄、绿、紫三色居多,另还有蓝、白等色,色彩艳丽,线条生动,形象简练,具有独特的山西地区风格和特殊的装饰效果。采用彩画技术中的立粉方法,在陶胎上用特製带管的泥浆,圈出凸线的纹饰轮廓,再分别以色料填出底子和花纹色彩,入窑烧成。器物以寺庙供器较多。明景德镇曾仿烧法花品种,但均为瓷胎,与山西法华有很大区别。因法花相近于唐宋三彩,后又主要多被用于宗教场所,故取其华艳美丽和庄严法圣之意名之。

明青花海水江崖龙纹大罐
D:19.4cm H:31cm
此件大罐通体施白釉,釉中微微泛青色,釉面有褐色斑点,釉下绘饰青花云龙纹图案,分多层花纹,口沿下罐领饰一周如意纹,肩部为灵芝花卉纹,花枝缠连,腹部为主体,饰云龙纹,龙须上扬,张牙舞爪,整条龙身材矫健,盘旋穿梭于云间。下腹部则饰海水波涛纹。各层纹饰之间,均以三道青花弦纹作为分隔。
青花色泽灰暗,色浓重处见有自然形成的铁锈斑痕迹,其色泽略显淡雅。据《明实录》记载,景德镇御窑厂正统时期曾烧造青花龙纹大缸,但因太大而未成功,御窑考古发现了这些未成的青花龙纹大缸残片,这件罐的特征也与之相似。这一时期,大件器物不易烧制,这件器物比较完整,使用痕迹明显,实属难得。
青花海水云龙纹罐线条刚劲,所施青白釉白中泛青,晶莹透亮,青花发色浓艳,铁斑凝聚,深入胎骨。此罐绘画以海天游龙为主题,绘空中云纹翻腾,一条巨龙凶猛矫健,龙身壮硕,龙爪四张,龙首紧盯前端火珠,双沤如叉般逆风直刺,沤怒张,龙吻紧闭使暴突的双眼更为夸张,脑后双耳警觉直立,身体辗转腾挪,极具震撼力,充分表现出怒龙威猛、暴烈之性格,为至正青花佳器。
留存至今的青花大罐全器十分少见,现身拍卖会者皆价格不菲,如香港苏富比2006年10月7日拍卖会曾有一件尺寸、造型纹样皆与本品相近的嘉靖朝青花赶珠龙纹“江山万代”图盖罐(第919号拍品),成交价近六百万人民币,可见此类大罐在拍坛广受青睐。
参阅:
《中近东之中国瓷器》,香港大学
《特别展 中国之陶瓷》,出光美术馆 
《中国文物精华大辞典—陶瓷卷》,东京国立博物馆
《中国陶瓷全集11》,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清早期  德化窑释迦牟尼造像(带底座)

H:20cm

德化窑以白瓷雕塑神佛像著称,释迦法相庄严,面相圆润饱满,双目微闭,螺发密结,肉髻圆隆,神态慈祥柔和,双耳大而垂,法相庄严秀美,神态肃穆、慈祥、温和,使观者内心平和安静,自然升起崇敬之感。一手持宝珠托于胸前,一手施与愿印,身着袈裟,结跏趺坐于莲台之上,造像表情端庄,衣褶繁复流畅,手部肌肉圆润,造型匀称,刻画传神,底座制作简约大气,纹理清晰可见,细节处凸显匠心。

此像通体釉色如冰玉似玉,工艺繁复精准,品相完好,流传至今殊为难得。整器比例匀称,釉质洁白温润如凝脂,实为德化白瓷上品。

其手持摩尼宝珠是佛教七宝之一,又作如意宝、如意珠、末尼宝、无价宝珠、如意摩尼。指能如自己意愿,而变现出种种珍宝之宝珠。此宝珠尚有除病、去苦等功德。一般用以譬喻法与佛德,及表征经典之功德。整体风格端庄大方,古朴典雅。

图 | 余航

文 | 陶陶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