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药物“热不得”
作者:武汉儿童医院 药师 李巧玲
感冒发烧时,你会听到多喝热水;
头疼头晕时,你会听到多喝热水;
咽喉干燥时,你会听到多喝热水;
“大姨妈”驾到时,你会听到多喝热水;
……..
每当感冒时,身边总有声音在提醒:“用热水喝点药,睡一觉就好了”。然而,“万能的”热水也有不能喝的时候。有些药性质不稳定,遇热易分解,热水送服会降低药物的疗效,赶紧来看看你踩雷了吗?
部分维生素
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因性质不稳定,在高温和光照的情况下易氧化变质,而失去其疗效。尤其是维生素C性质极不稳定,所以服用维生素时用温水送服。
此外,需要提醒大家,在服用维生素类产品时不易用茶水送服,因茶中的一些成分会影响维生素的吸收,如茶中的儿茶酚可促进维生素C在体内的吸收和积累。不宜大量、长期补充维生素,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服用。
止咳糖浆类药物
常见的止咳糖浆类药物有川贝枇杷膏、小儿感冒退热糖浆、清金糖浆、止咳糖浆等。
糖浆主要是通过附着咽部,在咽部粘膜表面形成保护层,减少炎症对粘膜的刺激。若用热水送服,糖浆被稀释了,降低了其粘度,咽部粘膜无法形成保护层,而使药效降低。
因此,在服用此类药物时不宜热水送服,建议在服药至少5分钟后再饮水,以保证药效。
活菌制剂、消化酶类、活疫苗类
活菌制剂类药物包括乳酸菌、酵母菌、双歧杆菌、芽孢杆菌等益生菌,对应常见的药物有复合乳酸菌胶囊、亿活、思连康、妈咪爱、整肠生等。这些益生菌不耐高温,热水会使活性菌被破坏,而失去疗效。该类药物的正确服用方式是用更低于40℃的温水送服或冲服。此外,牛奶可减少胃酸对活菌制剂的影响,因此用低于40℃的牛奶送服疗效更佳。
如多酶片、胰酶肠溶片、胃蛋白酶口服液、酵母片、复方淀粉酶口服液等均属于消化酶类药物,酶是有活性的蛋白质,遇热易变性,导致药效降低或失效。因此消化酶类药物建议用低于70℃的水送服或冲服。
目前市场上口服的疫苗多数为减毒的活疫苗,活疫苗是指将细菌或病毒在人工条件下促使其变异,失去致病性但保留免疫原性和繁衍能力。常见的口服活疫苗有脊髓灰质疫苗、口服轮状病毒疫苗等。因活疫苗遇高温会灭活,不能起到免疫机体、预防传染病的作用,因此需要用温开水送服。并且口服活疫苗后,最好在半小时内不要进食和饮水。
含挥发性成分的制剂
中医认为,对燥热之症,如发烧、上火等,应采用清热之剂治疗,此时不宜用热水送服。牛黄解毒丸、金银花、柴胡、荆芥、薄荷、菊花、栀子、苏子、香附、川芎等中药,均含具有芳香气味药用价值的挥发油,多不稳定,遇热易挥发和分解。且这类清热药的药性寒凉,易伤脾胃,因此建议在饭后用温开水送服,可起到护胃的作用。米汤性味甘平,有益气、养胃的功能,也可用米汤送服。
胶囊类药物
胶囊类药物之所以装入胶囊,一般是药物成分不稳定,或口感不好,或药物对胃黏膜和食道有刺激。另外,有些药物要在肠内溶解吸收,肠溶胶囊则可以保护药物不被胃酸破坏。
胶囊壳的成分主要是明胶,在冷水中会慢慢吸水变软,而在热水中迅速被溶解,因此如若用热水送服,胶囊外壳易被破坏,里面的药物迅速释放出来,从而减弱或失去胶囊剂应有的作用。因此胶囊类药物需用温开水送服。
阿莫西林
阿莫西林属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在热水中易水解,且随着温度的升高水解速度加快,水解后可形成高分子聚合物而引起似青霉素类的过敏反应,因此热水送服可增加过敏反应的发生。此类药物需用低于40℃的温开水送服或冲服。
口服泡腾类制剂
常见口服泡腾类制剂如维生素C泡腾片、阿司匹林泡腾片、小儿咳喘灵泡腾颗粒(片)等,泡腾类制剂一般含有柠檬酸或碳酸氢钠等崩解剂类成分,在低于40℃的温开水即可产生并释放二氧化碳,水温过高会引起药物继发性失效。因此,需用低于40℃的温开水送服药或冲服,严禁直接口服或含服。
综上所述
在服用药物之前,提倡大家仔细阅读说明书。
注意,中国药典规定:
热水 |
系指70-80℃ |
温水 |
系指40-50℃ |
常温水 |
系指10-30℃ |
冷水 |
系指2-10℃ |
审稿专家:武汉儿童医院 副主任药师 梅艳
以上为“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的原创作品,如若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