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苦难,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埋下了伏笔
中国古代历史的巅峰,毫无疑问是唐朝,而唐朝的巅峰则是唐玄宗李隆基治下的开元盛世。杜甫在其《忆昔二首》其二中这样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而终结这一切的则是一场每个学过中学历史都知道的著名事件——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对于中国历史来说,不仅仅是一场动乱,更是整个中国古代史走向没落的开端。文明的没落是相对的,看一个文明是否没落,就要横向对比全世界其他文明。
大唐帝国
安史之乱前,中原文明相对于全世界的其他文明,绝对是数一数二,对相对落后的文明都是碾压般的存在,比如两汉四百年的时间也就罗马帝国可以与之相比,隋朝时期只有拜占庭查斯丁尼王朝能比肩,大唐帝国在李世民和李治时期在全世界难逢敌手,即便是中原乱世,三国军阀公孙渊暴打高句丽,后凉国主吕光出击西域威震西北的历史事实。
唐末藩镇割据
安史之乱后,宋朝只能勉强持平北方的辽金,后来更是被蒙古灭亡。纵观世界历史,宋元两朝,相对于全球其他文明,只能说名列前茅,已经做不到数一数二了。比如宋朝时期和宋朝不相上下的就有神圣罗马帝国(早期神圣罗马帝国可不是一盘散沙)、拜占庭马其顿王朝、阿拔斯王朝、辽朝。至于元朝,灭掉南宋以后世界第一强国当之无愧。可是,元朝只存在了短短的90余年,昙花一现。进入明清两代,能跟中原文明掰手腕的国家则更多了,瓦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帖木儿帝国、波兰立陶宛联邦、波旁王朝、哈布斯堡王朝等等。
宋辽南北对峙
安史之乱为什么会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呢?因为,安史之乱是中原文明开始重文轻武的诱因。安史之乱带来的后果就是藩镇割据,而中原地区藩镇割据的局面从安史之乱开始一直到北宋才结束,一直持续了两百年时间。两百年的乱世,给了北宋统治者极大的心理阴影,这就使得北宋统治者一直提防武人,并且大力提高文人地位来打压武人。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宋真宗会说出“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千古名言了。
重文轻武是中国古代走向没落的根源,也是近代中国屈辱史的伏笔。不管是两宋还是后来的元明清,文官的来源都是科举,科举的内容被框定在儒家经典,这就造成了科学技术变成了奇技淫巧,成了旁门左道,唐代虽然也是科举,但是唐代还有武人来制衡文人,武人打仗恰恰最需要的就是这些“奇技淫巧”。然而宋代以后,文官集团已经尾大不掉,完全没有能够制衡文官的势力。文官集团为了自己的利益,不仅不可能更改科举内容,反而把科举搞得越来越僵化。然而与此同时的西方文明,这个时期正是轰轰烈烈的文艺复兴时期和大航海时期,科学技术越来越被重视,西方文明逐渐超过东方文明也就不难理解了。所以说,重文轻武是中国古代走向没落的根源。很多人只指责和痛惜古代科举不考察科学技术,却忘了这一切都是重文轻武造成的恶果。
文官集团对外软弱无能,对内欺压百姓。宋元明清这个时期的文人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好像都是文天祥、史可法那种非常有气节的文人形象。可事实却与之相反,秦桧卖国求荣的故事家喻户晓,秦桧是彻头彻尾的奸臣,然而更不能忽略的秦桧的所作所为,说明了南宋当时大多数文官集团都是主和派和投降派,辛弃疾这种主战派文人才是少数。清军之所以能够入关,跟明代东林党更是脱不了关系。东林党胡作非为,对百姓征收苛捐杂税,中饱私囊,最终导致明末大起义,促使了明朝的灭亡(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查一下,这里就不展开了)。
安史之乱造成了藩镇割据,藩镇割据导致宋朝重文轻武,重文轻武导致了文官集团势力过大,文官集团的固步自封和软弱无能,最终导致了近代史百年的屈辱。所以说,近代中国的苦难,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经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