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老师和教育工人

人生老师和教育工人

文/江一

“江一老师,现在的孩子不好管,您累心了。”一位朋友真诚地说。

“没事儿,现在什么样的孩子都不能伤到我了。”细想一下,我心情复杂地说。

其实,我明白朋友的意思,无非是担心孩子们不听话、捣蛋,增加管理难度。头几年,这个问题确实让我很狼狈,可现在,打心眼儿里说,无论怎样的孩子都不会伤到我。个中原因是复杂的,但最重要的是,我领悟到了什么是真的对孩子好,也练就了如何对孩子好的技能。我要做一个孩子的人生老师,而不是教育工人。

“现在,面对学生,我感到焦虑。”一位兄弟诚恳地说。

“为什么?”我说。

“因为我们对学生的要求,比如,读书、写作等,我自己都做不到。”他安宁地说。

“这是一个隐藏在生活中的高深的学问。”说完,我微笑着看着他。

人生老师是面向个体生命的老师,他要关注生命的丰富性、复杂性,针对不同的生命做出不同的回应、指导和帮助,而不是设计一个模式,统一对待所有的孩子。所以,人生老师是发展的、全面的、运动的,他的教育的顶层设计是生命、灵魂、智慧、生活。人生老师不追求大家都一样,这个大家包括老师和学生,因为生命个体本身都是有差异的。因此,人生老师认为教育既深刻,又简单,因为他认为教育是一场人生的修行,重在内在的升华,而不是外在的装饰。

与之相反,教育工人看重的是执行,而对教育本质的问题则不做深刻思考。在这个层面上,教育工人的认知模式似乎还比不上学生,因为面对一个新问题,学生会问为什么,但教育工人不会问为什么,他只会执行既有的规定。曾经一个同事兄长就说我像一个学生,对上级的规定老是问为什么,一时,问题略显严肃,气氛也变得沉重。但是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不会问为什么的教育工人的教育下,尤其是长期教育下,原本有灵气的孩子的认知模式也会受到影响,甚至是损害。

再者,教育工人不太关注孩子们的精神世界,这对学生而言,也是很大的伤害。即教育工人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分数,只要能拿到分数,任何方法都是可行的。只要不利于拿到分数,任何方法都是要摒弃的,比如与孩子思想、心灵、情感的交流与沟通,这可能会让学生不害怕自己,从而影响分数,因此,教育工人从来不会与孩子们有更深层次的精神交流。但如果他们根本就没有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从而也无法与孩子们进行精神生活的交流的话,这将是更加悲哀。让孩子们害怕自己,这是拿分数的基本原则,于是,在这个总原则下,会出现各种各样乃至变态的方法。

“你是怎么做到读书和写作的。”他看着我问。

“让读书和写作化作生活的一部分,化作自己的一部分,随时带着就行。”我认真地说。

“好抽象啊。”他感慨。

“那当然了,这个基本上是一个实践问题,只有在充分的读书和写作实践中才能领会。”我笑着说。

读书和写作是语文学习的血脉,只有人生老师才会了然其中的奥妙,教育工人基本上只能念念概念,做做模仿。但并不是说,教育工人不能深入读书与写作的学问之中,实际上,一旦真正进入读书与写作的学问之中,教育工人自然会成为人生老师。教育的本质是对人、对人性、对生命、对生活、对精神、对思想、对心灵的认知与提升。

“江一老师,我很赞同你的观点,今后的读书和写作需要补充思想,有些孩子应该输血,应该再加上一句:孩子们普遍贫血,只是程度不同。”一位语文前辈用微信说。

“谢谢崔老师。”我回道。

“补充思想,你看好的是什么方式?”崔老师问。

“我认为最快的方式是讲座和读书相结合。”我答道。

“同感。”崔老师说。

我想,这就是人生老师的道路,这条道路上,并不是一位人生老师。

如今,是一个变革迅速的时代,学研与应用之间的时间应该尽可能缩小,但在教育领域,这个距离依然很长。甚至,新的研究被搁置,完全没有应用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人生老师是不会屈服的,他会以自己的名义呼吁、实践,甚至,不惜退出江湖。

“江一老师,你为什么写作?”朋友问。

“写给孩子。”我说。

“他们读吗?”朋友又问。

“有的读了,有的没有。”我说。

“你有什么感想吗?”朋友最后问。

“以前,我写了文章总是刻意的让读者读,有一天,我突然觉得没必要刻意推。我要做的就是用心写好文章,以待其人,以待其时,坏的结果有可能是十年、二十年,也有可能是一辈子。但我也要写,我不能问和思考结果,怕思考清楚了,我就不写了。实际上,不写是不对的。其实,我有个遗憾,那就是不能给孩子们讲我写的这些,不能给孩子们讲我是如何写这些的。”我最后说。

江一简介

江一,青年作家,诗人,编剧,中文课程设计师,原名金江昆,号榷山,1988年生,2012年7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育硕士,师从实力派作家、诗人、著名文艺评论家胡业昌先生,著名儿童文学研究专家侯颖教授,现为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衡水市作家协会会员、签约作家,河北衡水中学语文教师,衡中诗词协会理事,著有长篇小说《渡缘》《一江琴声》《湖畔弦歌》、诗集《桃花坞雨》《榷山问樵》、美学著作《美的唤醒》、哲学著作《生活世界与艺术境域》、学术著作《情境之门》《一个诸境斋的故事》《洒落的从前》《唐宋诗发展史简话》等,指导中学生创作诗文集《繁荇集》《化境风》《童音》等。发表的论文有《叙事类写作限制初探》《传统文化传承问题探究与解决》等。曾独立开发课程《汉字硬笔书法入门与提高》《美的唤醒》《中西思想小史与文学写作》《知“古”与知“己”》,并教授北大先修课《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主持和参与的科研课题《青少年心理问题与对策探究》《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承》《责任教育》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和青少年职业规划》,荣获教育部关工委和重庆课堂内外杂志社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好老师”主题征文特等奖,写作教育事迹被国家级教育人物杂志《中国好老师》报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