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1980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有时一个愚蠢的高价买入甚至可能把公司往后数年的盈余积累抵消掉。——巴菲特,1980

巴菲特首次提出无控制权盈余概念,这不是财务标准,但却非常有助于理解伯克希尔股票投资的实际业绩。

继1976年首次购买GEICO之后,巴菲特再次大举增持,成为又一经典投资。GEICO的投资是教科书级的。

由于此时仍是高通货膨胀时期,巴菲特再次分析了通胀对投资的影响。


1980年致股东的信

无控制权盈余

Non-controlled Ownership Earnings

伯克希尔对下属公司持股比例不同,会计记账方式不同。

一、如果持股比例超过50%,全部合并其收入、费用。

二、如果介于20%-50%之间,按照股权比例确认的投资损失或利益,不管是否发放股利。

三、如果低于20%,仅能确认被投资公司实际发放的股利。

对于Berkshire这种控股型公司来说,随着保险收入越来越大,投资的大多数公司都是持股20%以下的股票,如果这些公司没有分红,就很难体现出实际价值。

就像巴菲特说的:假设公司拥有一片山林,即使财务报表无法反映这些树木的成长,也无法掩盖我们拥有一片成长中的山林这项事实。

所以巴菲特创造了一个新的概念——非控制权盈余。

通过这个全新的视角,可以看出这一年伯克希尔到底应得多少利润。

比如,持股10%,他就视同这家公司的10%的利润是属于伯克希尔的,不管财务上认不认。

对于巴菲特来说,只要被投资公司利润持续增长,无论是否按会计准则计入账面,无论公司是否实际进行利润分配都不重要。

相反,如果公司能够用保留盈余持续创造高回报,最好不要分配,通过买回自家低估股票的方式,增加原股东的权益,同时避免了分红的税负成本。

从长期来看,只要公司价值不断高速增加,其市值必然会有所反馈。

长期绩效

我们以比较营业收益除以股东权益(股权投资以原始成本计)来评估企业单一年度的绩效,至于长期评量的标准则须加计所有已实现或未实现的资本利得或损失,而一直以来后者会比前者历年来的平均还要好,最主要的原因是前面所提那些无控制权的公司盈余持续增加而反映在其市值之上。

要特别注意,过高的买入价格,会透支公司未来数年的收益,就像巴菲特说的:有时一个愚蠢的高价买入,甚至可能把公司往后数年的盈余积累抵消掉。

Berkshire每股的账面净值,由原先的19.46美元成长至 400.8 美元,相当于年复合成长率 20.5%。

当年伯克希尔净值增加19.3%,标普500上涨32.3%,巴菲特落后指数13%,是相对非常差的一年。

但从此开始,巴菲特将开创开挂的投资传奇,直到1999年始终大幅超越市场。

通货膨胀

假设当初你放弃享受十个汉堡以进行投资,后来公司分配的股利足够让你买两个汉堡,而最后你处分投资可换八个汉堡。你会发现事实上不管你拿到是多少钱,你的这项投资并无所得,你可能觉得更有钱了,但不表示你能吃的更饱。

这是巴菲特关于通货膨胀最形象的比喻。

他认为,高通货膨胀率等于是对资本额外课了一次税。

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就是高通胀时期。

假设一个人年回报高达20%,但是如果他适用50%的高阶税,他的收益就只剩下10%。

而当时是12%的通货膨胀率,这就相当于这家业绩这么优秀的公司,没有赚的更多,反而更不值钱了。

当然,不管通货膨胀如何,不赚钱的公司和个人的钱更不值钱。

盈余报告

1、保费利润360万,保险投资利润2560万,已实现证券投资990万,占总利润的3/4;

2、喜诗糖果表现仍旧惊艳;

3、伊利诺伊银行被分拆卖出。

股票投资:

GEICO市值占股票总市值约20%;华盛顿邮报占比约8%;通用食品当年浮亏;凯撒铝业从1977年就买了,中间不断增持,到当年四年累积收益不到40%,之后就消失在投资记录里了。

由此看出,巴菲特也没少买过股票,成绩之所以如此优异,是因为他能够在优秀的公司上集中投资,如GEICO,边大幅上涨边增持。

GEICO

GEICO持股成本4700万,而相应可分配盈余达到2000万,相当于不到2.4倍的市盈率!

即使按照年底的市值1.05亿计算,也仅是5倍市盈率。

但每年只收到股息300万元,其他1700万都留在公司继续支持发展。

而且由于持续低价回购了三分之一的股票,股份从3400万股缩减为2100万股,相当于原始股东的价值增加了50%。这比全部分红而被征收超过25%的资本利得税好的多。

当一个经历辉煌的经理层遇到一个逐渐没落的夕阳工业,往往是后者占了上风。
GEICO的问题与1964年美国运通(American Express)所爆发的沙拉油丑闻事件类似,两者皆为一方之霸,一时的打击并未毁掉原本的经济实力,就像是一个局部而可切除的肿瘤,只要遇到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就能化险为夷。

GEICO能够东山再起,巴菲特敢于大举买入,主要由于巴菲特对它太了解了。

1950年,还是学生的时候,巴菲特就亲自拜访过该公司,与当时的副总裁面谈许久,深入了解过其经营模式,也同时把当年自己全部的积蓄都投入其中,赚了不少钱。

后来的低迷给巴菲特创造了再次光临的良机,由于他深刻理解和明白其价值,所以能够抄到GEICO的大底。

通过并购方式想要买下一家类似经济特质与光明前景且每年可创造2000万盈余的企业,至少得花2亿美元(有些产业可能更高)。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花4700万买下净利润2000万的公司如此吸引人,为何巴菲特对于GEICO的投资才占到总股票投资的20%?

是其他的股票也很吸引人,还是由于总额原因,巴菲特无法买到更多GEICO的股份?

保险产业现状

保险业的综合成本率(Combined Ratio)从1979年的100.6升高到1980年估计的103.5。

我们深信对股票或债券价格所作的短期预测根本是没有用的,预测本身能够让你更了解预测者,但对于了解未来却是一点帮助也没有。

对于保险公司,若是持有股票市值下跌会立即认定为亏损,但是如果债券价格下跌却可以装死,自认为只要持有到期肯定会原价加利息返还。

但巴菲特详细解释了为何债券下跌也对保险公司会有致命影响。

一是为了不显示出亏损,而死守下跌的债券不放,跟拿着已经被证明错误的股票不抛弃一样,错过了其他更好的投资机会;

二是如果保费下降,用户规模缩减,流动性不足,被迫出售债券来弥补资金,可能损失更大。

如果被迫卖出证券,会卖什么?往往是:出售好的投资,留下烂的股票,这种驼鸟心态,短期间或许较不觉得痛,但对于公司与产业长远的发展皆会产生重大的伤害。

彼得林奇有句名言,铲除鲜花,浇灌杂草。

专业的词叫做“处置效应”,大多数投资者无法克服这种情绪影响,所以投资成绩平平也很自然。

保险公司的第二种选择,就是不管保费水准有多低,将来要赔多少钱,都照单全收以维持现有保费收入水准。

这相当于庞氏骗局,蕴藏着更大的风险。

财务

在八月份,Berkshire发行了6000万美元25年期(2005年到期)利率12.75%的债券,并于1991年开始偿还资金。

Berkshire并不会为了一些特定的短期资金需求而去融资,反而我们借钱是因为我们觉得在一定期间内(约略短于融资年限)将有许多好的投资机会出现,最佳的投资机会大多是出现在市场银根最紧的时候,那时你一定希望拥有庞大的火力。

12.75%,由此看出当年的通货膨胀水平有多高。

但鉴于巴菲特发行的25年期固定债券,正如巴菲特所说,他做了一次长期的借款者。

巴菲特是预期短期内,至少25年时间之内,肯定会有银根紧张的时候,这是未雨绸缪,提前做好投资准备。

对于并购的对象,巴菲特偏爱那些会产生现金而非消化现金的公司。由于高通货膨胀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公司发现它们必须将所赚得的每一块钱再投入才能维持其原有的生产力。

不论如何,我们皆期望保持适当的流动性,负债比例与结构适当并保留充裕的资本实力,虽然这种保守的态度将使我们的投资报酬率因此而打了点折扣,但这也是我们惟一能感到安心的一种方式。

(0)

相关推荐

  • 【长期主义】第82期: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980年

    "长期主义"栏目每周六更新,整理洛克菲勒.巴菲特.芒格.霍华德.马克斯.比尔·盖茨.贝索斯.任正非.马斯克.孙正义.张一鸣.王兴.黄峥等长期价值实践者的致股东信.公开演讲/交流.媒 ...

  • 解读2004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当别人贪婪时恐惧,当别人恐惧时贪婪.--巴菲特,2004 本年信看点: 随着持股占总资产的比例越来越小,单纯的股票投资对于伯克希尔的影响在逐年下降.当年持股市值仅377亿,账面现金等价物就有430亿, ...

  • 解读2003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除非得到合理的回报,否则查理和我痛恨接受任何些微的风险.--巴菲特,2003 本年信看点: 2003年指数上涨28.7%,伯克希尔净值增长21%,因为股票投资市值已经不到净资产的50%了,所以股市上涨 ...

  • 解读2002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想要成为一个蠃家,就要与其他蠃家一起共事.--巴菲特,2002 本年信看点: 1.由于伯克希尔股票投资占比越来越低,旗下公司利润占比越来越高,所以较少受到当年指数下跌影响,取得了大幅超越市场的超额收益 ...

  • 解读2001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就像投资一样,保险公司主要通过避免愚蠢的决策而不是做出明智的决策来获取出色的长期业绩.--巴菲特,2001 本年信看点: 巴菲特投资历史上首次亏损,但这个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股票投资亏损,而是伯克希尔净值 ...

  • 解读2000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投资和投机之间的界线从来就不是清晰的.投机在看起来最容易的时候是最危险的.--巴菲特,2000 本年信看点: 2000年股市走过巅峰之后,开始进入漫漫熊市,巴菲特由于持有大量现金主动出击,仅当年就进行 ...

  • 解读1999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如果说我们有什么能力,那就是我们深知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把事情做好,以及知道能力的极限在哪里.--巴菲特,1999 本年信看点: 1999年标准普尔指数上涨21%,纳斯达克指数在一年多的时间上涨250% ...

  • 解读1998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Berkshire身为一家美国企业,以及我们身为美国公民,得以在美国这个伟大的国家繁荣发展.--巴菲特,1998 本年信看点: 1998年是伯克希尔投资的巅峰,相应成趣的是所谓梦幻组合的美国长期资本管 ...

  • 解读1997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今天的价格水平已经严重地侵蚀了格雷厄姆认为的智慧型投资哲学基石"安全边际".--巴菲特,1997 本年信看点: 1997年金融风暴席卷亚洲,美股却持续繁荣.巴菲特在当年年报中开始就 ...

  • ​解读1996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能力圈的大小并不重要,要紧的是你要清楚自己的能力圈.--巴菲特,1996 本年信看点: 1.更加细致的分析了霹雳猫保险业务.GEICO的优势,采取员工利润分配计划进行激励. 2.在股票投资部分,详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