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学】袁胜民:【思辩者理念升华的足迹一一长篇小说《一个人的爱情之意料之外》思辩性初探】(文学评论)
三秦文学微刊ID:sanqinwenxue
不忘初心 梦在三秦
思考是人物形象思燕的生活习惯,也是她投入社会实践的显著特征。同时,也是她参与社会就业的行动轨迹。这就是西方小说中所说的思辩性的具体体现。
在茫茫人海的社会里,思辩有时也是一种寂寞和孤独。在寂寞中思燕养成了一种思考问题的习惯,而长期的孤独培养了她坚韧的性格。同时,在积累的经验和教训中,她的思辩理念在提升,也就是从感性世界上升到理性思维的过程。而最令人欣慰的是,思燕在寂寞和孤独中,能够走进自我的世界,完善复杂的思辩链条,形成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
思燕不仅学会与社会各色各类人的周旋,也初懂职场应酬的生存之道,“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所以,岭南鱼的这部长篇小说《一个人的爱情之意料之外》中留下了大量思辩者的足迹。文中隐含着或彰显着作者对女性世界的生存哲理意味,这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一、在思辩中升华。
作者喜欢在小说文本中引用思燕的思辩心里活动描写。
“让思燕不明白的是,钟哥是有家室的人,他的夫人好像是他的大学同学,只是两个人因工作异地分居而已,颜芳和他在一起应该是没有结果的,钟哥会为了她离婚吗?既然不可能结婚,那她为什么还要和他在一起呢?思燕不明白。”
从这段情节表述上,作者发现了很深的社会问题和情感危机。思燕面对现实不是傻傻的观望,也不是一般的生存思维“照着走”,而是如冯友兰先生赞同的那样“接着说”。
这样一来,女性世界的思燕形象便写活了,好像她就在读者的面前思辩、寻觅人生的答案。
“照着走”,只是往昔观念的照搬,简单的方式思考,而“接着说”则是思辩的升华,此刻作者的思维成动感之势。
二、从对象中感悟。
作者接下来对成人教育学院一位学生婚外情的描述,更加确认了思燕的思辩性有了主体的对象化及对象的主体化。在主体与对象化互化过程中,作者对于社会问题深刻的剖析,对大学生正确树立“三关”都有所启示。
“原来这个骂人的女人的老公在这个学院进修,与这个学院的一个女生好上了。这个女生20出头,一不小心当了那个老男人的小三。听那男的说,要和老婆离婚和这个女生结婚,结果那男的根本就没敢和老婆说。那女的那晚上骂人的时候说了要是这女生还跟她老公一起的话,她要去女生的单位举报,让这女生书也念不成了,单位没有了。那女的骂了足足有半个多小时,才被学校的保安给劝走了。”
这段成人教育学院的婚外情风波,不仅仅是一场婚姻保卫战,也是弘扬正气,树立正确道德观的宣言。同时,也是大学生走入社会所上的一堂生动鲜活的教育课。情与德,德与法,这两者之间是主体的对象化以及对象主体化的思辩之战,反映的是年轻人婚恋的智慧之战。思燕躲在附近观看这场“婚外闹剧”,感悟通过思辩获得超越性的意味。
三、在抽象与具象中化合。
思辩作为高度抽象化的存在,对其玄妙与高蹈的观照关涉本书与接受主体之间的距离。作者很好的处理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抽象与具象的化合中表达思辩的意味。
“社会变了,女孩子不再像以前那么矜持了,男孩子也不再那么稳重,校园也不再是金字塔。钱真是个好东西,谁也离不开它。大城市的悠闲生活谁不想要?有钱的帅哥谁不喜欢?漂亮的美女谁不喜欢追?都说女追男隔层纱,帅气多金的男孩子谁不喜欢,虽丑但多金的男人或帅小伙照常也有市场。刚来的大一新生,就敢追大四学姐,一个小姑娘依偎着一个或丑或老的有钱老年人怀里,这些都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了。”
作者的这段描述,透视校园学生的人生百态以及心理活动轨迹。通过男孩、女孩子对“三观”追求,唤起大学教育信仰迷茫和道德缺失问题的严重关注。读者看到此处,被作者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历史的使命感所深深感染。这场20岁的女孩与老男人之畸恋,成为典型的具象化存在。同时,思辩在思燕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创作思路清晰,不是简单的叙述女性大学生的故事,而是一个时刻在思考问题的思想者。对于作者来说,关健的问题不是欣赏校园里的风流韵事,也不仅仅是关注思燕的命运,而是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沉思,既融入女性大学生的思辩之内,又出乎阅读之外,完成作者对人物形象的双重思考。
在思辨中升华,从描写对象中感悟,抽象与具象中的化合以及阅读后的沉思,都为读者型塑了思考中的动感主体形象。同时,凝聚着深刻的哲理意味,无论对于创作主体,还是对于接受主体来说,这些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附:
【三秦文学】岭南鱼:【一个人的爱情之意料之外】(长篇小说连载十七)
本文图片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通知公告
袁胜民,辽宁沈阳人,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沈阳市作家协会会员,高级政工师,喜爱散文,有作品见媒出版。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