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崔屹!荣膺2021全球能源奖
2021年9月6日,根据国际能源奖委员会会议的结果,确定了三名 2021年全球能源奖获得者,分别为:崔屹(斯坦福大学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9312校友)以及俄罗斯科学家Zinfer Ismagilov(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煤化学与材料科学研究所所长)与Suleyman Alakhverdiev(俄罗斯科学院植物生理学K.A. Timiryazev研究所、基础生物学问题研究所首席科学家)。
全球能源奖每年评选一次,以表彰那些影响地球生命并提供解决能源挑战的技术的杰出研究,这项大奖得主曾经或随后获诺贝尔奖。从 2019 年开始,该奖项分为三类:'传统能源'、'非常规能源'和'新能源使用方式'。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杨培东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8812校友)成为首位获奖华人。崔屹是该奖的第二位华裔得主。他和杨培东师出同门,都来自中国科大应用化学系。
崔屹因为他在能源、环境、纳米材料设计、合成与应用上的杰出贡献,特别是电池科学的革命性创新成果而获“新能源使用方式”的提名并获得该大奖。
国际能源奖委员会会议将于10月13-15日在莫斯科进行的俄罗斯能源周论坛(Russian Energy Week forum)颁发奖项。
自 2003 年设立该奖项以来,来自 15 个国家的 45 名科学家获得了该奖项,分别为澳大利亚、奥地利、加拿大、丹麦、法国、希腊、冰岛、意大利、日本、俄罗斯、瑞典、瑞士、英国、乌克兰和美国。
今年入围名单的地理申请范围大大扩大,来自36 个国家的 90名科学家被推荐。2020 年,20 个国家的 78 名学者被提名;2019 年,只有来自 12 个国家的 39 名学者被提名。国际能源奖委员会进行了十分严格的评审,独立专家们从一系列专业原则出发,评估了每一位被提名科学家的研究新颖性与实际价值。最终推荐崔屹等三位成为本年度获奖者。
就在此前不久:2021年1月13日,崔屹教授还获得美国能源部劳伦斯奖。2020年12月18日,据斯坦福大学能源网报道,崔屹教授于2021年1月1日起任斯坦福大学Precourt能源研究中心(Stanford University’s Precourt Institute for Energy)主任。斯坦福大学能源研究中心是世界最强的大学能源研究中心之一。
这是他获得劳伦斯奖的报道:
崔屹荣膺劳伦斯奖
北京时间1月13日,美国能源部长宣布8位杰出科学家获得2020年度欧内斯特·奥兰多·劳伦斯奖(Ernest Orlando Lawrence Award),斯坦福大学教授、Precourt能源研究中心主任崔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9312校友)因在能源科学和创新所取得的成就荣获该奖。
据美国能源部官网报道,崔屹教授是首位为电池材料开发低温电子显微镜的科学家,他的很多创新想法都促进了电池领域研究。崔屹教授也因“纳米科学在电池研究中的进展”而获得2020年度劳伦斯奖。
劳伦斯奖自1960年首颁,多位华裔学者获过该奖,据统计崔屹教授是继杨培东(8812)、柏梅(SA8924)之后第三位荣膺该奖的中国科大人。
崔屹教授简介
崔屹博士(9312)现任斯坦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崔屹教授主要致力于用于新材料用于可持续发展,包括能源和环境。他是《纳米学报》(《Nano Letters》)执行主编,同时也是由美国能源部投资二千五百万美金的湾区光伏联盟的联合主任,投资五千万美元的电池500联盟的联合主任,崔屹教授曾荣获2001年纳米技术卓越毕业生奖、2003年米勒研究奖、2004年《MIT技术评论》杂志评选100位“世界顶尖青年发明家”、2010年斯隆研究奖、2013年IUPAC新型材料及其合成杰出奖、2017年Blavatnik青年科学大奖之工程技术奖。他是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2020)、美国材料学会会士(2016)、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2015)、电化学学会会士(2018)。
崔屹教授于1998年毕业于中国科大应用化学专业,2002年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之后,跟随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Paul Alivisatos教授开展博士后工作,并在2005年成为斯坦福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助理教授,2010年擢升为副教授并获得终身教职。2016年,崔屹晋升正教授。
关于欧内斯特·奥兰多·劳伦斯奖
(Ernest Orlando Lawrence Award)
劳伦斯奖项设立于1959年,是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为纪念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欧内斯特·奥兰多·劳伦斯而创建。该奖由能源部科学办公室管理,以表彰在能源安全研究和发展等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是美国能源部颁发的对科学成果最高认可的奖项之一。
劳伦斯奖细分为9类:原子、分子和化学科学;生物和环境科学;计算机、信息和知识科学;凝聚态物质和材料科学;能源科学和创新;聚变和等离子体科学;高能物理;国家安全和不扩散;以及核物理。
来源:中国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
声明: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科学之处,请在下方留言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