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张掖 | 西夏卧佛,祁连望雪
| 张掖大佛寺 大佛殿 |
| 河西四郡示意图 |
河西四郡,声名显赫。汉武帝于公元前121年设立酒泉郡,武威郡,公元前111年设立张掖郡,公元前88年设立敦煌郡。这就赫赫有名的河西四郡,加上敦煌以西的阳关和玉门关,史称“列四郡,据两关”。
其中,张掖郡为匈奴昆邪王地。武帝元狩二年(前121),骠骑将军霍去病进军河西,战败匈奴,浑邪、休屠二王率众归汉。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分酒泉郡东部置张掖郡,取“张中国之臂掖,以通西域,断绝匈奴右臂也”之意。
张掖唐为甘州,宋元为甘州路。明代为甘肃治所和巡府驻地,清置甘州府。甘肃之“甘”即为张掖,“肃”则是酒泉。
地处绿洲的张掖,雪山高耸,弱水长流,中部为走廊平原,地势平坦宽阔,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林木茂盛,风景秀丽。甘肃有谚语称“金张掖、银武威、秦十万”。张掖历来是甘肃最为富庶的三个地区之一。
| 张掖大佛寺 涅槃造像 |
张掖之地极为苦寒。此次隆冬入河西也是兴之所起,盖因历史讲坛老白组织石窟大观游学团,闻之可观金塔寺,于是亦步亦趋,追随其在张掖汇合,一同前往礼佛金塔,同游祁连。
走之前,母亲准备了厚厚的衣服。可没曾想,下了火车还是冻得只流鼻涕。在零下十八度的张掖,独自一人先游大佛寺,而后依次木塔寺、西来寺、博物馆、钟鼓楼,最后在瑟瑟发抖的寒风中回宾馆,躺下就不想在动了。
| 张掖大佛寺 涅槃造像 |
大佛寺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1098年),原名迦叶如来寺,作为昔日西夏王朝的皇家寺院,是崇宗李乾顺为母后梁氏祈福而建,完工于西夏贞观三年。后几易其名,明永乐九年(1411年)敕名宝觉寺,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敕改宏仁寺,因寺内有巨大的卧佛像故名大佛寺,又名睡佛寺。
大佛寺坐东朝西,现仅存中轴线上的大佛殿、藏经阁、土塔等建筑。大佛殿面阔九间,进深七间,高20.2米,二层,重檐歇山顶,气势恢宏。大佛殿上悬复制牌匾“无上正觉”,门前有“卧佛长睡睡千年长睡不醒,问者永问问百世永问不明。”楹联,门板绘有蹁跹凤凰,外墙装饰有四块描金的砖雕,左是“登极乐天”、“西方圣境”,右为“入三摩地”、“袛园演法”。
| 张掖大佛寺 涅槃造像 |
登堂入室,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涅槃造像扑面而来,震撼人心,卧游不宜,非现场不能体会。卧佛长34.5米,为中国现存最大的室内卧佛像。卧佛双目微启,鼻梁高挺,单手枕与右颊,似若梦若醒状态,形象的描绘了释迦摩尼在涅槃前最后一刻的神态,可谓形神兼备。卧佛后有十大弟子群像,旁有优婆夷、优婆塞及十八罗汉等塑像。殿内还有彩绘泥塑31具,为西夏遗物。殿内四周布满壁画,为清代所绘。
| 张掖大佛寺 涅槃造像 |
《大乘起信论》云:“以无明灭故,心无有起;以无起故,境界随灭;以因缘俱灭故,心相皆尽,名得涅槃。”涅槃一般分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两种。一个修行者证得阿罗汉果,这时业报之因已尽,但还有业报身心的存在,故称有余涅槃;及至身心果报也不存在,称无余涅槃。
释迦摩尼涅槃的形象在佛教壁画、彩塑、造像中屡见不鲜。太原纯阳宫有唐代《涅槃变相碑》、为禁止出镜文物。四川安岳卧佛院也是唐代涅槃造像。大足宝顶山有宋代涅槃造像。乐都瞿昙寺、太原多福寺等均有明代佛祖涅槃壁画。山西运城绛县太阴寺有金代涅槃彩塑。凡此种种,不可胜数。而独此张掖大佛寺涅槃造像,无论其时代、体量、精彩程度,为众多涅槃造像中独一无二之无上妙品。
| 张掖大佛寺 涅槃造像 |
| 张掖大佛寺 涅槃造像 |
| 张掖大佛寺 涅槃造像 |
| 张掖大佛寺 涅槃造像 |
| 张掖大佛寺 涅槃造像 |
| 张掖大佛寺 罗汉彩塑 |
| 张掖大佛寺 罗汉彩塑 |
| 张掖大佛寺 罗汉彩塑 |
| 张掖大佛寺 壁画 |
| 张掖大佛寺 壁画 |
| 张掖大佛寺 门板上之装饰 |
| 张掖大佛寺 大门 |
| 张掖大佛寺 砖雕 |
| 张掖大佛寺 砖雕 |
| 张掖大佛寺 迁移的文庙大成殿 |
| 张掖大佛寺 无上正觉匾额 |
原挂于正殿的木雕木质“无上正觉”雕龙匾额,清乾隆二十四年遗物。无上正觉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是“无上”之意(阿为无,耨多罗为上),三藐是“上而正”之意,三菩提是“普遍的智慧和觉悟”。金刚经云:“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那么,究竟如何得到无上正觉呢?《心经》告诉了答案:“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张掖大佛寺 漆绘描金人物铜镜 明 1966年在大佛腹内发现 |
| 张掖大佛寺 漆绘描金人物铜镜 明 1966年在大佛腹内发现 |
| 张掖大佛寺 明代 经卷 |
| 张掖大佛寺 明代 经卷 |
| 张掖大佛寺 土塔 |
寺后是33米高的土塔,为张掖“金木水火土”五行塔之一,覆钵喇嘛塔状,台座二层四面各建一小塔,形成八座小塔环绕1座大塔的格局。
| 张掖大佛寺-山西会馆 |
张掖是古丝绸路上商贾云集重镇,从山西、陕西等地来的客商,在张掖纷纷开办商号,他们为了巩固和扩大自已经营的实力范围,于是结帮会、设会馆。清雍正八年(1730年)山西人赵世贵、赵继禹、张朝枢等将始建于雍正二年的关帝庙改建为山西会馆。 会馆沿一条轴线依次排列着山门,戏台,看台,牌楼,钟鼓楼,大殿,后楼等。精美的木雕、石雕、彩绘遍布全馆,交相辉映。
山西会馆与大佛寺同在一地,院院相连,无需另外购票。看完土塔,下了台阶便是山西会馆,刻钟便可游览毕。
| 张掖大佛寺-山西会馆 |
| 张掖大佛寺-山西会馆 |
| 张掖大佛寺 大佛殿 |
| 张掖大佛寺 |
| 张掖木塔寺 木塔 |
出了大佛寺,沿寺前街步行不过三百米,在一广场便是张掖木塔寺。木塔寺,原名万寿寺,据《重修万寿寺碑记》载,“释迦涅盘时,火化三昧,得舍利子八万四千粒,阿育王造塔置瓶每粒各建一塔,甘州木塔其一也”。据《甘镇志》记载:后周时已有之,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重建,唐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敕尉迟敬德监修,明清均有补修。
现存木塔重建于1926年,为张掖市五行(金、木、水、火、土)塔之一。
| 张掖西来寺 |
| 张掖西来寺 |
自木塔向前不过二十几米,有一小巷,曰西来寺历史街区,再走两步,簇新的西来寺便到了。西来寺为明清建筑,据说有壁画、藻井。大冷天儿,转悠一圈,却现场一无所获,完全是新建一般,悻悻而归。
| 张掖西来寺 |
| 张掖钟鼓楼 |
逛完西来寺,正欲前往钟鼓楼。偶遇一大姐,问道:“西来寺怎么样?”,“不怎么样”,我回到。然后我指着前面新建筑说,这是张掖博物馆吗。大姐说是啊,你可以去看看。于是,张掖博物馆得来全不费工夫。绕到正门一看,这不正对着大佛寺吗,险些错过。博物馆还是有不少值得一看的物件,容后文细说端详。
博物馆出来后,大佛寺门口乘公交车,一元钱,十分钟,钟鼓楼就到了。
| 张掖博物馆 馆藏 |
| 张掖钟鼓楼 |
张掖鼓楼也叫钟楼,据《重修甘州吊桥及靖远楼》碑刻记载,鼓楼始建于1507年(明正德二年),1648年(清顺治五年)焚毁于兵燹,1668年甘肃提督张勇重建,乾隆、光绪年间两次修缮。
| 张掖钟鼓楼 |
楼呈平面方形,门洞平面呈十字型,与四条大街相通,可供通行;门洞顶部砌5层砖券,上面嵌刻砖匾额,东为“旭升”、西为“宾晟”、南为"迎薰"、北为“镇远”。楼阁上下两层,重檐四面悬挂匾额,东“金城春雨”、西“玉关晓月”、南“祁连望雪”、北“居延古牧”。1668年重建后,改为东“九重在望”、西“万国咸宾”、南“声教四达”、北“湖山一览”。
| 张掖钟鼓楼 |
| 张掖钟鼓楼 |
钟鼓楼东南角有唐钟一口,铸有图案,每层6格,上层其中3格为飞天,飞天戴花冠,袒上身,下着裙,露脚,手拿花束;中层6格,其中3格是朱雀、玄武;下层6格,其中3格是青龙白虎。全钟只有图案,无文字,全国罕见。
张掖钟鼓楼没上去,唐代大钟却看见了,幸甚至哉。大钟在博物馆陈列,飞天华美,大钟端庄,观之,如听到悠远的钟声回响在耳畔。
| 张掖钟鼓楼 唐代大钟 |
| 张掖钟鼓楼 唐代大钟 |
看完钟鼓楼,天以黯淡。气温急速的下降,我裹了裹围巾,在寒冷凛冽中步行回到宾馆,喝杯热茶,历史讲坛的老白和他的团员已进入张掖,热情相邀,喊我去吃烤羊肉。实在冻的懒得动弹,谢绝好意,自己寻了一家饺子馆,素三鲜的水饺十余个,酸汤一碗,好吃不过饺子,饭毕回到宾馆便歇了。
张掖此景,入梦香甜。而次日的踏雪祁连,寻佛金塔更是让人无限神往与沉醉。
目录索引
山河旧梦 | Nostalgic Dreams in Landscape
往期精彩
关注资瓷 ↑
精准扶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