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汉阙:梓潼李业阙
乙末年二度入蜀,本没有前往绵阳梓潼的打算。可是实在难以抗拒梓潼千佛崖及诸阙的诱惑,还是毅然决然从遂宁连夜奔袭至绵阳。第二天直奔梓潼,先上卧龙山千佛崖,再观诸阙,虽然辛苦,却十分幸福。
从千佛崖下来时,已是饥肠辘辘,却也不敢耽误时间回城吃饭,看着手机导航,公车正好路过南桥村,二话不说,立马下车。然后一边打听一边问,幸运的是遇见一个小学校长,他热情的带着我,不辞辛劳的先寻贾公阙,后找李业阙。实事求是的说,如果不是这校长带我寻阙,贾公易寻,李业难找。在七拐八拐,三转两转间,李业阙悄悄的映入眼帘。
李业阙,汉梓潼人李业之阙。今见此阙结构非常简单,阙体全身皆素,并无任何雕刻。阙身正中阴刻隶书“汉侍御史李公之阙”八字,字迹清晰,疑为后代所刻,其下刻有清道光末年题记,记述当时知县周树棠,发现此阙残身及移到李节士祠内安置的经过。阙顶与所见诸阙皆不符,估计也为后代所配,并非原装。据一同而来的校长说,以前这里还有纪念李业的祠堂,今已无存。
那么问题来了,除去所配之“阙顶”,抛开疑似为后代之铭文,“李业阙”究竟是阙吗?我认为结合《后汉书李业传》:“蜀平,光武下诏表其闾,《益部纪》载其高节,图画形象。”的记载,李业阙应该是一种纪念性质的碑刻。当然,这仅是一家之言,如果李业阙确实是阙的话,那么建于东汉初年的李业阙便是四川诸阙中最早者,也是全国现存汉阙中的最早者。
最后,说说这位英气逼人,忠贞节烈的李业。
李业,字巨游,是梓潼县人。李业年少时便有远大志向,拜博士许晃为师,专攻《鲁诗》。汉平帝元始年间(公元1-5年),益州刺史举荐李业,李业被任命为郎官(备顾问、差遣之职)。王莽取代汉室自立为帝后,李业托病辞官归乡,闭门谢客,以示不愿同流合污。广汉郡太守刘咸慕其名声,强行召其为官。李业以病相辞,激怒刘咸,将其下狱,欲诛杀他,幸得说客劝解,刘咸才释放了李业。后来,王莽也念其贤名,召任李业酒官,李业仍以病相辞,隐居故里。
公孙述占据益州称帝后,仰慕李业贤名,欲征聘为博士,李业还是托病不从。公孙述十分恼怒,派尹融持毒药逼李业从命。公孙述对尹融交待说,如李业答应,则授公侯的职;如不答应,则赐他毒药。李业面对威胁利诱,毫不动摇,反问尹融:“君子见危授命,何乃诱以高位重饵哉?”又叹道:“名可成不可毁,身可杀不可辱也。”一代忠烈之臣于是饮毒酒而死。
东汉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灭述,光武帝刘秀下诏刻石,旌表其闾。
李业之光辉可昭日月,可感天动地。今观其阙,念其行,仍不禁垂泪。感念于一世忠烈之臣不朽的一生,如此阙,长留于世,供后人追思先贤往事,顿生出无限景仰之情。
附:《李业传》全文
李业字巨游,广汉梓潼人也。少有志操,介特。习《鲁诗》,师博士许晃。元始中,举明经,除为郎。
会王莽居摄,业以病去官,杜门不应州郡之命。太守刘咸强召之,业乃载病诣门。咸怒,出教曰:“贤者不避害,譬犹彀弩射市,薄命者先死。闻业名称,故欲与之为治,而反托疾乎?”令诣狱养病,欲杀之。客有说咸曰:“赵杀鸣犊,孔子临河而逝。未闻求贤而胁以牢狱者也。”咸乃出之,因举方正。王莽以业为酒士,病不之官,遂隐藏山谷,绝匿名迹,终莽之世。
及公孙述僭号,素闻业贤,征之,欲以为博士,业固疾不起。数年,述羞不致之,乃使大鸿胪尹融持毒酒、奉诏命以劫业:若起,则受公侯之位;不起,赐之以药。融譬旨曰:“方今天下分崩,孰知是非?而以区区之身,试于不测之渊乎!朝廷贪慕名德,旷官缺位,于今七年,四时珍御,不以忘君。宜上奉知己,下为子孙,身名俱全,不亦优乎!今数年不起,猜疑寇心,凶祸立加,非计之得者也。”业乃叹曰:“危国不入,乱国不居。亲于其身为不善者,义所不从。君子见危授命,何乃诱以高位重饵哉?”融见业辞志不屈,复曰:“宜呼室家计之。”业曰:“丈夫断之于心久矣,何妻、子之为?”遂饮毒而死。述闻业死,大惊,又耻有杀贤之名,乃遣使吊祠,赙赠百匹。业子翚,逃避不受。
蜀平,光武下诏表其闾,《益部纪》载其高节,图画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