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炸丸子,幸福日子油满池—说说过年的那些事儿(5)

【家教智慧 第366期】

二十七,炸丸子,幸福日子油满池

在我们这里,过年三件事,毛猪肉,蒸馒头,炸丸子。

炸丸子,是小孩子的叫法,大人们则叫“过油”。“过油”,炸的不不仅是丸子、还有鱼、酥肉之类。

在那个艰难的岁月,鱼都是小鱼,为了增加鱼的“个头”和“分量”,炸之前都是要挂上”面糊”的,就是将面用水和成面浆,将小鱼放在里面滚一下,面浆就“糊”在了鱼身上,鱼的体积就增大了许多。不少人家,经济拮据,鱼买得少,怎么办?面浆和绸一些,面糊多挂一些,鱼就多了。于是,就有了这样的脑筋急转弯:“一条小鱼二两重,全家人一顿饭吃了还有剩,是怎么回事?”答曰,“挂得面糊多啊!”

所谓“酥肉”,其实还是丸子,只不过放入一些豆粒大小的肉丁,用小勺挖起,放进锅中,炸成各式各样不规则的肉块状;条件差一点的,肉放不起,就将白菜叶放在里面,权当是肉。

丸子、炸鱼、酥肉这些都是过年待客的主菜。在过去那个艰难的岁月里,农家如果不“过油”,待客便没有了“菜”。我想这是“过油”的客观需要。

在主观上,人们还赋予“过油”一个美好的祝愿,意喻着“日子过得流了油”。因此,过年“过油”,无论穷富,家家户户都是必须的。婶子大娘们若在街市上见面,“过油了吗?”也就成了必须的问候语,在农家人的眼里,“过油”是一件标志性大事,“过了油”,年就算置办好了一多半。

小孩子之所以记住了“炸丸子”,是因为“过油”炸的东西中,只有丸子可以“吃”到嘴,其他东西都是待客用的上等菜,数量有限,可望而不可吃。

“过油”炸丸子一般都是在夜里,老人们有说道,这叫“油(富)不外见(xian)”。其实,我想还是与物质不丰富相关,夜里,小孩子吃得相对少啊!

在我的记忆里,我家的丸子是最好吃的。母亲做丸子有自己的秘方。首先挑选上好的红心水萝卜,擦成丝,剁成馅。这个馅有讲究,剁粗了,炸出的丸子太“虚”——一吃能咬出是萝卜,不劲道;剁细了,炸出的丸子太“实”——咬一口,吃不出萝卜,不爽口。要不粗不细正合适,然后加入适量的葱花、姜沫、盐、五香面之类的调料,再将几个鸡蛋打碎,最后加入适量的面粉,用筷子不停地搅,直到将面、馅、蛋搅匀。等锅中油熬至七成热,用小勺挖到手心,双手在手心里团揉至滚圆,放入锅中,待丸子炸至金黄,用罩理(我们这里对漏勺的俗称)捞出,放入早已铺好煎饼的“别盖子”(用高粱桔杆编制的一种器具)里。

母亲炸丸子, 我们只能在院子里等,是不能进饭房(厨房)的,因为,孩子会乱说话,比如,“炸这么多啊!”“炸完了吗?”之类,而年下的东西为了图吉利,是要避讳“多”与“完”等字眼的。但我们能从锅中传出的“哧哧啦啦”声响中判断出丸子炸的进度。我们在饭屋门口踱来踱去,早已日急不可乃……

母亲当然最理解我们的,第一锅丸子出锅后稍凉,母亲便用碗给我们盛出来,我们兄妹几个伸手便抓,全然没有了一点谦让的风度。我总是会同时将两三个丸子塞进嘴里,母亲看着我们狼吞虎咽的样了,一边笑一边说,“莫抢、莫急,年下的丸子给吃(音ji,尽吃,管够的意思)!”

母亲炸的丸子,金黄金黄,滚圆滚圆,咬一口,外焦里嫩,松软可口,满嘴鲜香……

当然,所谓“给吃”,也只是炸丸子的腊月二十七夜里,以后,就成了“管制食品”,束之高搁,放在小孩子不易够到的地方。这是待客之菜,小孩子是不能再随便说吃就吃得了!

今天是腊月二十七,又是炸丸子的日子。爱人正在厨房炸丸子,我和儿子在为邻居写春联。丸子炸出第一锅,爱人端出来让我们品尝。爱人炸得丸子绝对也是上品,外焦里嫩、松软可口,吃到嘴里,回味无穷……

吃着香酥的丸子,我眼里不禁湿润起来:我想起了母亲,想起了小时候,母亲剁馅、和面、炸丸子,忙忙碌碌,炸出丸子后,笑着看着我们吃,自己却只是用筷子夹起一个,咬上一小口,品品尝尝,然后把那大半个丸子塞进我的嘴里……

相前链接:走亲戚为什么要“作假”—春节要告诉孩子的那些事(1)

二十四,要送年,尊老爱幼永承传—说说过年的那些事儿(2)

二十五,买衣服,一年到头都有福—说说过年的那些事儿(3)

二十六,毛猪肉,福香四溢飘满屋—说说过年的那些事儿(4)

(敬请关注平湖一柱,精彩教子宝典更在下期……)

  

   

分享教子心经

成就精彩人生

敬请扫码关注

作者,李玉柱,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新闻网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山东省教育技术装备专家委员会委员。 此为平湖一柱公众号原创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