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正向攀比引领孩子成长​

【第199期】教孩子学会学习(100)

让正向攀比引领孩子成长

1

坐普通车太丢面 孩子拒绝去上学  据《华商报》载,西安6岁的小学生闹闹(化名)嫌坐普通车上学太丢脸,竟然哭闹着不愿去上学。“昨天我和小伙伴说好了,会有霸道车送我上学,你们怎么又换了普通车,太丢脸了,我不去学校了……”闹闹说。

比闹闹更生猛的还有连云港8岁女童小贝(化名),因向妈妈要新书包遭到拒绝,一气之下竟然吞下70多片药,差点丢了性命……

2

攀比之风日剧烈,孩子心理有压力  当下,孩子的攀比之风愈演愈烈,从衣着穿戴,到文具用品,再到接自己上下学的“车子”……但山外有山,每个人不可能事事处处都占“高枝”,总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攀比,给幼小的孩子们带来了巨大心理压力。国家统计局西安调查队近日对青少年心理健康进行了一个专项调查,结果显示,有13%的学生表示“有这种压力”。

3

攀比并非都不对,正向攀比促上进  心理学上说,“攀比”是一个人不满足于现状、不甘落后于他人甚至超越他人的一种心理意识。这也就是说,本质上,“攀比”并非是一件坏事,当是一个人成长中的正能量,适当的“攀比”能够促进孩子的竟争意识和上进之心。

可是不幸的是,我们当下的孩子不是与别人比学习,比进步,却是一味地将“攀比”定位在了物质一类的衣食住行上。

孩子这种不正常的“攀比”之心是如何形成的?毫无疑问,绝不是天生与俱的,而是后天“教育”的结果。

4

攀比不是孩子错,家庭教育是根源    争强好胜是人的本性,孩子越小越是如此。别人唱歌,他也唱,别人跳舞他也跳,别人有新衣服,自然他也会要……这本都是孩子“自然心理”的正常表露,作为家长,应当适时引导,让孩子把攀比的目光从“外显物质(如衣服)”引领到对自己“内存能力(如唱歌)”上来,让孩子形成正确的“攀比心理”。

但恰恰相反,受世俗环境的影响,我们的家长,把太多的虚荣揉进了对孩子的爱中,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面子”,对孩子的“内存能力”重视不足,对“外显物质”却是有求必应,别家的孩子吃哈根达斯(雪糕),咱家的孩子就吃安妮公主(冰激凌);别家的孩子泡汉堡店,咱家的孩子就进肯德基;别的孩子穿阿迪达斯;咱家的孩子就着贝蕾尔;你用奥迪送孩子上学,我就用宝马接孩子回家……在不断的潜移默化中,孩子自然就把“攀比”定位在了“外显物质”上,养成了奢华之风,追求盲目的物质虚荣。

5

孩子攀比不可怕,正确引导是关键    不正确的 “攀比“不是一种好现象,它会腐蚀孩子幼小的心灵,让孩子形成畸形的价值观,人生观,甚至会将孩子引上人生岐路。西安闹闹的“非豪车不上学”、连云港小贝的“因新书包吞药”事件,给我们广大家长的家长朋友敲响了警钟。

如何消解孩子不正确的攀比风?

首先,家长要正视孩子攀比行为,及时进行积极引导。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深刻地指出:“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幼小的孩子更是如此。当他们看到别的小朋友穿上漂亮的新衣服时,也会吵着让家长去买。这个时候,家长应当明白,孩子并不一定就是喜欢那件漂亮的新衣服,而只是希望自己穿上新衣服也能得到别人的赞美。此时,家长如果满足了孩子“漂亮新衣”的愿望,孩子就会把自己得到的赞美归功于那件“漂亮新衣”,此类事件的不断反复,就会让孩子忽略自身的“内存能力”,把“攀比”定位在“外显物质”之上。因此,作为家长,正确做法不是为了哄孩子一时高兴,即刻就给孩子买上新衣服,而是要想法帮孩子找出自已优于他人的“内存能力”来获取别人的赞美,把孩子“攀比”的注意力由“外显物质”的比较,转化为个人“内存能力”比拼:比学习、比进步、毕爱好、比特长、比创新、比团结、比友谊、比乐于助人……让孩子树立起正确的“攀比之心”。

其次,消解孩子不正确的攀比之心,应当消除孩子“攀比之源”。“攀比”不只是孩子的独有现象,社会上人们奢华的攀比之风对孩子有着重要的影响。孩子的教育不仅是每个家庭的事,更是全社会的事,是一个系统工程。家长、学校、社会应该携起手来,为孩子孩子健康成长打造起良好的氛围,教育和引导孩子们学会识别什么是真正的“美丑”,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树立起宏大的人生志向。

孩子“攀比”不可怕,关键是让孩子确立正确的“攀比”对象和标准,鼓励孩子的积极“攀比”,降解孩子的消极攀比,让“攀比”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注入正能量,成为孩子人生路上的一缕阳光。

敬请关注平湖一柱,精彩教子宝典更在下期……)

分享教子心经

成就精彩人生

敬请扫码关注

作者,李玉柱,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新闻网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山东省教育技术装备专家委员会委员。 此为平湖一柱公众号原创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