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让孩子学习有后劲,小学阶段就不要让他们去补课

【平湖一柱 第1157期】

当下,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成为制约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大毒瘤,教育部虽然年年出台减负文件,采取减负措施,便效果非但不明显,反而愈减愈重。

有不少人说,中国的中小学教科书和课程内容太深了,太难了,小学生学不会,造成了学习负担。事实果真如此吗?

近日,福建中华职教社主任吴志明教授说:对于这个问题,经过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专家组对10多个国家进行比较研究后,最终结论是中国教科书和课程难度并不是太高,相对适中。

但是人们观念中的这个“难”怎么来的呢?我以为,都是家长给孩子补课“补来”的。

现在的孩子双休节假没有赋闲在家的,都会被送进各种各样的补课班。

而补习班为了显示自己的“实力,补课教师为了显示自己的“水平”,当然不能像学校老师那样“照着课本再宣科”,他们会补充一些有难度的问题。

比如数学上常见的“鸡兔同笼”“田忌赛马”等。

实事求是讲,这些问题,用小学数学知识就完全可以解决,它的“难点”不在于数学知识,而在于需要求异、发散、创新思维,要运用逻辑推理等。

而这些,对于大脑尚在发育、生活经验阅历不足,知识储备不够的小学生来说,当然就有了难度。

这样的问题,对孩子思维发展有没有好处?答案当然是肯定。但这个好处,却只是对极少数同学有启发,对大多数孩子来讲并没有多少意义,对提高孩子数学成绩更没有多大帮助。

这是因为,其一,考试都是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出题的,都是“一般性”题目,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考试都是非选拔性的,其功能主要在于考察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因此,鲜有这类“高难度”奇葩试题。

其二,这类题目看似有趣,但因为“难”度大,只是让极少数孩子感兴趣,却会让大部分孩子望而生畏,一见数学就发怵,从而失去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补课,补课,顾名思义知识缺了才去“补”。可是,小学数学就那么点内容,孩子在课堂上就学会了,在学校就练熟了,放学后是完全没必要去补的。

君不见,现在小学生一二年级数学成绩大多是满分吗?满分了,还去补什么?再补,只能是提高难度,但这个有难度的问题对大多数孩子并不适合,否则的话,国家就会写进“课程标准”,编入课程教材了。

我们不能让小孩子扛100斤的重物,凭什么就让他们学“鸡兔同笼”这样的高难度试题?

超标学习的结果,就如同超重负载会损害孩子的身体一样,会损伤孩子学习的兴趣、积极性,进而折损他们的智力。当下,三年级以后学生学习呈逐渐下降趋势,到了中学阶段,相当部分同学开始不及格,与此不无关联。

因此,我的观点,如果孩子没有一定的数学天赋,小学里是没必要补课的,如果只想孩子考一个好成绩,也是没有必要补课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