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不上高中就选择死”,基础教育必须反思

10月8日,赣州一名15岁少年留下遗书离家出走,在水库边选择自杀。少年在遗书中称:“我死是因为我知道自己的成绩差的太多了,不可能考上高中的,我也不想再给你们增加负担了” 。写在作业本上的遗书,字迹还很稚嫩,却字字沉重。“我不愿意做啃老的人,也不愿做一个社会上的败类,所以我选择死。”

成绩差的太多,不可能考上高中,就没有出路吗?难道只能啃老或者做社会的败类?以至只能选择死?这个15岁的少年为什么会这样想?

我们无法苛责少年的极端、脆弱和非理性,只能说,这种想法,确实源于我们的社会。好高中,好大学,好工作,然后才有好的生活。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灌输给孩子的,就是这样的人生。在这条成功之路上,如果在任何一个阶段被淘汰掉,没有能够沿着这条线走到最后,那就不配拥有好的生活。这个单一的衡量标准,是家庭和学校对孩子实行的精神砺志,也是精神扼杀,它否定了学生们通向幸福人生的更多道路。“考不上高中就选择死”,学生有这样的想法,我们的基础教育必须反思。

教育,应该是唤醒学生的内心,发现学生的潜能,给学生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然而在当前,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几乎都是只盯着分数和升学,没有把对人的培养放在第一位,没有给孩子一个希望和未来。考不上高中的学生,本来应该有职业教育引导他们走向未来,却由于种种原因,职业教育并没有得到家庭的认可和学生的信任。

赣州少年说,不想给家里增加负担,不想啃老,不想堕落,可以看出,这个孩子有正确的人生观,品行不错。这样的学生,如果得到正确的引导,发挖自我潜力,走向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仍然有可能成为某一行业的优秀人才。而目中无人的教育,不可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却有可能将未来的人才扼杀在摇篮里。

另一方面,15岁的孩子已经开始思考人生,却往往由于缺乏相应的引导,不具备正确的分析判断能力,易走极端,不理性。中学阶段,人的思想正在初步形成,亟需教育者在思维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给予正确引导。教育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地思考“我是谁”,“我能够做什么”“我应该做什么”等问题,;让我们的学生在长大后,拥有一份普通的职业,过着充实的生活,拥有职业自豪感和人生幸福感。而家庭和学校在这方面显然做得很不够,只是灌输知识,没有教会思考,忽略了学生内心的发展变化,看不到平静的学习状态下,学生内在思想情感的涌动。

抛弃“唯升学论”这把尺子,用更多的标准衡量学生,用更多的方法激励学生,教育学生成为人,这可能是我们的教育最应该反思的地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