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自然:别对养生的过度沉迷
转自:予自然
微信号: Zongsolo
健康,心理,修行方面有任何问题,可以联系我。
认清疾病源头,解决心灵障碍,拒绝盲目医疗,告别胡乱养生。
养生,一个由中医理论衍生出的名词,但是如今的养生,在专家教授的吹捧下,在商业机构的忽悠中, 在网络达人的推荐中,养生早已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甚至成为了危害健康的一个“毒瘤”。
如果说医疗是针对疾病而生,那么养生便是针对医疗而生。打着“中医治未病”的旗号,养生横空出世了。不管是怕生病上医院,还是对医疗系统的无助,养生成了人人皆知的一个名词。轻则枸杞泡茶补肾,红豆薏米去湿,阿胶膏方补血,重则四物汤,八珍汤或者十全大补,有事没事的溜点肾气丸,地黄丸什么的。更有甚者在各种节目里老中医的推荐下,对号入座,把厨房变成了药房。
养生固然重要,但并非这么个自残的“养”法。如果真的养生,练练气,宁宁神,甚至简单的打打拳,练练气功,都比乱吃药的效果好多。而且几乎没有什么危险和副作用。中医文化博大精深,也正是因此,中医业界的情况也不堪乐观。在这种情况下,各种网络信息,培训讲座,可信之处又有几分呢。
中医之难,如若登天,非穷极一生,淡薄名利,苦心研习,不可得其精髓。
孙思邈云:“非天下之至赜,其孰能与于此?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循旧,省病问疾,务在口给。”
从汉唐开始,以盈利为目的医生,就大有人在,各种中医古籍中都有详述,古时尚且如此,放眼如今的利益年代,又将如何?
《黄帝内经》
有毒无毒,服有约乎?岐伯曰:病有久新,方有大小,有毒无毒,固宜常制矣。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不尽,行复如法。
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
内经为中医理论之祖,然又有几人依此行医施药。任何药物,都有其偏性,都会直接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即使是薏米或枸杞,就如果吃西药需要肝肾来解毒一样,吃错了中药,一样需要耗散多余的气血来中和这些偏性。所以大到《内经》《伤寒》,小到名医的各家学说,都十分强调中药滥用的危害。唯恐伤人于无形。怎么如今打着“中医”的旗号,为了某些目的,中药却变成了无需诊脉查证,人人可吃,甚至可以常服久服的保养补品了?何其可叹。
养生由人们的需求而兴起,在医疗无效的时候,养生犹如救命稻草一般,送到了病人的面前,而对于不了解医疗理论的人而言,养生看起来的真的很美。于是,很多人便奋不顾身的投入到了养生事业中。
我接触过很多滥用药物养生的朋友,无疑最后的结果是可叹的,比如滥用补肾药品引起的肝肾囊肿,结石。滥用祛湿药品引起的皮肤干燥,湿疹。滥用补气补血药品引起的脾胃失调,淋巴囊肿。滥用温阳散寒药品引起的便秘,痔疮,等等上火的问题。在养生专家的“培训”中,他们确实是上了宝贵的一课,虽说没有引起太严重的损伤,但是这些症状,消除起来可没有那么简单。
如果说滥用药物对人体造成的伤害触目惊心,那么由这类专家或者讲师灌输的负面信念则对心灵层面造成了更大的伤害。“不吃这个会如何如何”“吃了那个会如何如何”“不养生会如何如何”“每个节气要如何如何”“早起要怎么样”“睡前要怎么样”。于是你变成了一个胆战心惊机械木偶,关注于自身的各种症状,来判断自己到底哪里虚,哪里堵了,要喝什么茶,要吃什么药。耗费的精力和金钱暂且不提,但是健康确实离你越来越远。
有些人比较“聪明”,药补不如食补,于是便把功夫下在了日常饮食上,各种“营养师”“养生达人”在此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仅仅教会人们机械的计算食物中所含有的营养素,还把食物的各种“药用价值”发挥的淋漓尽致。那么,相信这类信息的忠实“信徒”们,便会在每种食物入口前,计算好营养成分,寒热温凉,生怕一不小心吃错了食物,得了癌症什么的。
于是,蔬菜成了凉性的,肉类成了难以消化的生痰品,米饭馒头成了脂肪的加工厂,萝卜好像真的能破气,栗子好像真的可以补脾,红糖大枣什么的,好像真的吃下去血就喷出来的一样。这时可能你真的要静下来思考一下,到底是谁偷了你的健康?
《塞斯资料》
如果某些食物是好的,那么其他食物必然是坏的。如果他在吃了某样东西之后有了一个症状,那么他就避免吃那些东西。在看那本书(养生类)之前,他不会有那样的意念。
他们(养生专家/营养专家)相信疾病是外在状况造成的结果。很简单,他们的口号就是:“你吃什么,你就是什么。”这些团体中有些人也赞同稍微调和那些观念的哲学概念,而承认“心”的重要性。但由于常带有一些非常负面的强烈暗示,因此,除了某些被接受的食物外,所有其他食物都被认为对身体不好,而会导致疾病。人们变得对他们所吃的食物害怕,吃东西这件事于是成了争执的焦点。
在养生没有风靡以前,所有的食物都不会被贴上“营养学”的标签,人们也不会觉得吃不同的食物会带来不同的症状或者疾病,事实上也确实不会这样。没有人会因为吃了某些水果蔬菜而拉肚子,也没有人因为吃了太多萝卜而气虚体弱。除了口味,没人会对食物进行的额外的批判。食物直进行了他最重要的使命,为人类提供所需的营养。
几乎所有日常食物都是同等的,除非你赋予他们额外的假象。人会根据身体的需求产生出不同的营养以供给全身各处的需求,而不是缺觉你吃的具体是什么,具体含有多少营养素。各种营养素在体内转化是相当自由及智能的,正如我上篇文章所说,青菜馒头,一样可以让人健康体壮,人体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无能。
但是当你沉迷于养生之中时,身体便真的按照你的“需求”,变得十分无能了。负面信念的堆积,造成了身体运转的失常,当你相信你脾虚时,你确实会消化不良,那么如你所愿的,你确实需要吃药健脾了。
《塞斯资料》
食物于是被附上了道德价值的判断,有的被看做是好的,有的被看做是坏的。症状出现了,并且十分直接地被认为是吃了禁食单上的食物的自然结果。但是,至少在这个系统内,身体没有被用来治疗的各种莫名其妙药物所侵犯。然而,身体可能被剥夺了非常需要的滋养。除此之外,健康与疾病的整个问题被简化了,每样食物也都要被仔细地审查。“你是你想的,而不是你吃的”——到一个很大的程度,你对你吃的东西比怎么想,要来得重要多了。
我不想由于这个议题举过多的例子,因为在你了解到疾病的本源后,这种被扭曲的养生或者营养观念,对你再无价值,反之,尽快的抛开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的负面信念,才是最应该做的。起码当你不再把健康与你正常饮食挂钩,你的身体才会开始正常运转。也就不会再因为吃了某些“会致病”的食物而真的生起病来。
同样的,吃海鲜会痛风,吃肥肉会变胖,吃糖会血糖高,也是一样的道理,虽然这种情况解决起来复杂的多。这些我会在日后详细讲述。
最后,如果你真的想变的健康,就要相信你的身体本能的力量,而并非养生和药物,沉迷于养生会让你一直周旋于症状和药物中,而你的身体,也最终会反映出你“养”出的各种祸患。只是也许到时你完全想不到其原因罢了。
解决心灵问题,是真正解决身体疾病的最佳途径。而心灵的问题,应该被减少。而不是在沉迷于养生中,不停的增加新的问题和困扰
胡乱养生,百病由此而来!
不知何时,“养生”变成了一种时尚,好像每天不看点养生节目,喝点养生茶,吃点五谷养生粉,嚼点阿胶养生糕。都不好意思跟人说你健康。不经常吃点地黄丸,四物汤,四君子,各种补药,都不好意思说你气血足。不经常拔拔罐,按按摩,推推拿,刮刮痧,再搞点火疗,药疗,艾灸,都不好意思说你会养生。
不知道到底是各种养生“专家”洗脑了我们,还是我们洗脑了“专家”。
追求健康,长寿,本没有错。错就错在铺天盖地的养生信息和养生产品,再加上各种“权威机构”和“专家”们的推波助澜。想拥有健康的人们,自然而然的就对号入座了。
但是,最可怕的是,对于养生产品和食疗保健,只言其优,不言其劣,只言其益,不言其损。对于喜欢养生的朋友来说,又很少能够研读中医古籍去求真知,日积月累的服用所谓的保健养生品,最终未除其病,反损其身。
我也是曾经听着“专家”的话,看着“权威节目”来调理养生的,但是如果对于中医的古法概念和自己的身体不够充分的了解,这种养生习惯,往往却成了“致病”的关键。
养生之理生于中医之法,医法又源于古籍,欲知其真,必求于古籍。方能去腐存精,明其真要。
《寿世青编》--清代名医尤乘
客曰∶万病皆从口入,如何食反能治病耶?盖草木药石,得五行之偏气,如人之得疾。因五脏有偏胜,则气血有偏倾。故用偏气之药物,治五脏偏胜之气血,使得归其正。然中病则已,不可过焉,过则药又反能生病也。是故饮食,人赖以养者,贪嗜之,所以有万病皆从口入之说,亦犹是耳,且五谷得五行之正气,尚有是说。盖饮养阳气,食养阴气,《内经》言之详矣。五谷为养,五果为助,血气调和,长有天命。何况今人忽而不讲,惟知药可治病,不知饮食起居之间,能自省察,得以却疾延年也,古人食治之方,良有深意,卫生者鉴之。
这段恰恰说明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药能疗病,也能致病,从症状判断发病的根基,再对证用药,或者食疗调补,病愈则停服,定能取效。而药针对根本来释放药性,所以不会伤及自身脏器。但是如果只看到症状,而并不清楚症状由何而生,或者误以为可以久服。则反至怪病从生。
举个例子,吃盐过多会造成血液循环系统出问题,因为摄入过量的盐,身体就必须要释放更多的水来中和,于是就会从血液中析出水份来制衡,血液中缺少了水以后,人就会口渴,但是喝进去的水又没有办法迅速的补充到血液中,就会出现血黏稠和脉管因为缺少水分的紧缩和硬化,于是心脏需要更高的压力才可以把足够的血液输送到全身,所以血压就增高了。但是如果喝的水过多,饮食太过清淡,又会造成血液中水分的含量过多,血管失去韧性,就会出现一些血液溢出脉管外的情况,也就是常说的气不摄血了。
所以,补也好,泻也好,必须审视清楚,对药性的本源十分了解,才可以使药食久服而无伤,不需要补,反吃了补药,自然是补不进去的,那么补药便成了毒药。更何况现在大部分人都是虚实夹杂,补虚则实更牢固。去实则正气更虚。所以食物药物的配比,完全对应身体情况,才可以补到虚,去到实。
《老老恒言》--清。曹庭栋
老年偶患微疾,加意调停饮食,就食物中之当病者食之;食亦宜少,使腹常空虚,则络脉易于转运,元气渐复,微邪自退,乃第一要诀。
虽说这本书是针对老人调养的书籍,但是针对现代人的亚健康状态,同样适用。
如果感觉身体有不舒服的地方,第一先应该控制饮食,过多的饮食和粘腻的食物,都会造成经络的通行不畅。反而会加重病情。现在人的身体大部分是湿,痰,郁气夹杂的状态。如果单纯补益,而不使经络通畅,只会使经络更加堵塞。该补的东西没有补进去,反倒产生一堆没有必要的邪气。比如现在流行的阿胶糕,一派甘甜粘腻之物,再加上阿胶的粘腻滋补,脾胃壮实的人恐怕都无福消受,更何况痰湿夹杂,脾胃虚弱的现代人。
有的人以为,小量的吃一点补品,喝点花草茶,就算不对症,也没有什么副作用。这应该是最可怕的想法。
《老老恒言》--清。曹庭栋
药不当病,服之每未见害,所以言医易,而医者日益多。殊不知既不当病,便隐然受其累,病家不觉,医者亦不自省。愚谓微病自可勿药有喜,重病则寒凉攻补,又不敢轻试。谚云:不服药为中医。于老年尤当。
药不中病,即为毒。体强者正气充盛,不受药毒。体弱者,即使少量服用,日积月累,也必然深受其害。
比如现在流行的花草茶,水果茶,喝起来很小资的感觉。殊不知,百花气轻而升,泡茶取其香气,更是助其上升,久服使人气机上逆,肺气臃肿,现代人大多上盛下虚,严重的可能会引发肝风,耗散肾气。
再说水果,生冷之物,不可久服,损脾而败胃,不管胃热,胃寒,阴虚,阳虚,因为饮食不节,或过于清淡养生,或节食减肥,现代人的脾胃早已不堪重负,很多人感觉不到,是因为脾伤了察觉不到,而胃多气多血,是人体最坚实器官之一。所以虽然感觉饮食没有什么不妥,但是如果你有肥胖,瘦弱,赘肉,啤酒肚等问题,其实就是脾虚寒了。水果也好,凉茶也好,尽量避免。久服脾气更虚,营养运化失常,则为时已晚。
《老老恒言》--清。曹庭栋
病有必欲服药者,和平之品甚多,尽可施治。俗见以为气血衰弱,攻与补皆必用人参。愚谓人参不过药中一味耳,非得之则生,弗得则死者;且未必全利而无害,故可已即已。苟审病确切,必不可已,宁谓人毵必戒用哉?
凡病必先自己体察,因其所现之证,原其致病之由。自顶至踵,寒热痛痒何如,自朝至暮,起居食息何如,则病情已得,施治亦易。至切脉又后一层事,所以医者在乎问之详,更在病者告之周也。
补气,补血,滋阴,补阳,行气,开郁,调经,活血,不知何时,治病之药变成调补之方,不查病因,妄自乱服。很多养生节目和专家推荐了很多药方,但是大部分都只说了药方的作用和效果,但是药之禁忌,才是重中之重,怎可不言?
补气生胀满,燥血脉。补血生寒湿,损气。滋阴损脾胃而伐阳气。补阳伤血脉而伤阴。行气而动血,开郁则伤气。调经活血一有差池,损肝在顷刻。
怎可误以为药性平和,可任意食之否?
入口之物,当先知其损,再言其益。倘若不查,便未受其益,先受其损。
这里只是泛泛谈及常用养生产品及养生禁忌,日常的饮水,食物,起居,等等,会在后续的文章中,一一细数。接下来说下常见的外治类养生“产品”。
拔罐,刮痧,经络推拿,火疗,熏蒸,艾灸。这些常见的,看起来无伤大雅的“中医”养生技巧。也都不可轻易尝试。
这些外治技法,全都隶属于经络疗法,然而经络和穴位,对人体的影响又是巨大的。如果说口服对人体造成的损害,还有人体的内部防御机制来抵挡。那么乱动经络造成的损害,可是100%的对应到你的脏腑机能。
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各有所能,路线巡行,气血顺逆,必须调畅。一旦误治,为祸甚多。
拔罐,刮痧,看起来家常小菜一样的方法,对于补泻手法,经络穴位的选择,都十分讲究。还要根据人体的病证进行仔细的中医辩证。方可为之。拔罐和刮痧,都是将肌肉皮肤的气血泄出,达到祛病的目的。但是随意的拔罐和刮痧,都会走散真气,这就是为什么拔罐和刮痧之后人感觉特别的疲劳。是因为气血的严重损失。如果是体内邪气,没办法靠外治祛除,体表真气损伤,体内正气又不足,则邪气困于内部,久久不能痊愈。更可怕的是,很多打着“中医”旗号的养生保健会馆,不仅不懂辩证,还花样百出,甚至用大缸给客人做“拔罐”。搞的脏腑气血大乱。为祸不浅。另外,拔罐刮痧都可以清热去火,但是只能清实火和体表之郁火。现代人大部分都是虚火,随意为之,恐怕里更虚,火更盛。不可不知。
经络推拿,虚实补泻,最为重要。任意为之,成年人尚可。小儿经络力微,巡行顺畅,一旦错乱。很难调和。现在风靡一时的小儿推拿,大部分都是连一些中医基础都不太明白的人操作。尤其是很多小儿推拿的教材,错漏百出,为害甚多。父母爱儿之心,人皆有之。经云“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现在80%儿童的疾病,都是因为父母对医理和自然育儿知识匮乏,再加上很多育儿“专家”言传身教。造成了父母的“错爱”。如果再不细心调养,反去乱搞什么推拿,养生,则更是自损其寿。不可不知。
再说熏蒸火疗,古籍中对于热疗也有记载,但是用之甚少。为何?体外熏蒸之热疗,在体表有毒邪时,微微用之,点到即止。如果是脏腑,筋骨的问题,用热疗,如果是热症,则助热。如果是寒症,则逼寒入里。更难治疗。
以上三点,我身边都有很多朋友“中招”,在做完这种盲目的治疗后,病情快速的加重。痛苦不堪。
接下来说艾灸,专门讲艾灸的古籍不多,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就不摘录了。
艾灸是取艾草之性,温通经络散寒,但是作用于穴位,不作用于体表。这就更针灸一样,必须取穴准确,辩证明确,才可以。而且艾灸的热力比常人想象的强很多,所以自古以来,艾灸的禁忌就非常多。简单列之,多气少血之经,少灸,血虚之人,禁灸,阴虚之人,禁灸,络脉不通,慎灸。还有根据四季节气之不同,又不可乱灸。取穴,配穴,灸的数量,先后,时日,都必须设计精妙。方可取效。不然可能会助邪热而伤阴血。动湿热而生肿毒。
总之,中医的外治方法多种多样,倘若可以严格遵循古法操作,辩证仔细,自然祛病神效。但是如果是养生会馆之类的任意为之,则贻害久远。不可不知。
总结:养生虽好,不可妄为。人生百年,安心养神,无欲无妄,自然安养天年。养生之物,必遵古法,寻其根本,对证为之,方能取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