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西书院志》出版发行

《水西书院志》出版发行

微信版第1005期

由我会理事、安徽工程大学教授刘聪及安徽工程大学副教授王黎芳主编的《水西书院志》一书,2021年5月由宗教文化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刘聪教授为南京大学哲学博士,主要从事阳明心学、儒释道三教关系等领域的研究,曾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多项课题,著有《阳明学与佛道关系研究》《聂豹》《黄绾》《佛教与儒教道教》等著作。

《水西书院志》是刘聪先生近年来研究阳明心学的又一力作,为进一步扩大该书影响,刘聪先生特将该书《前言》部分授权本号发表。

《水西书院志》前言

01

虽然阳明心学是明朝思想家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建构起来的哲学体系,是一种理论思辨的产物,但它的传播和发展却是一场以书院为主要载体,以讲学为基本方式的学术思想宣传普及活动。正因为如此,王守仁及其弟子们都重视兴建书院,以便开展讲学活动。王守仁在龙场悟道后就开始“伐木构龙冈书院”(《王阳明全集·年谱一》),王守仁殁后,其弟子们更加重视讲学,仅据《王阳明年谱》记载,从嘉靖九年薛侃建天真山精舍开始,至嘉靖四十二年八月耿定向、罗汝芳在宣城建志学书院为止,阳明学者在浙江、江西、南直隶、贵州等地建立了二十多座书院用以从事讲学活动。

在阳明学者建立的诸多书院中,南直隶宁国府泾县(今安徽省宣城市泾县)的水西书院是当时影响最大的书院。张元汴曾说:“正、嘉之际,理学乃大振,海内书院以千百计,而浙之天真、泾之水西为最盛。”(《《张元忭集》卷八《沈文池传》)“水西”之名,出自泾县的水西寺,嘉靖年间王守仁的弟子们在此开设书院,从事讲学,故得名之。

据现有资料考证,嘉靖十七年江西泰和人周子恭(号七泉)在泾县讲授阳明学,泾县学者王汝舟“从七泉周先生于水西。七泉与欧阳文庄公为里友,素闻阳明王先生良知之学,时以语泾之学者。”(《毅斋查先生阐道集》卷九《王处士安吾行状》)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周子恭的授徒行为是阳明学在泾县传播的最早证据,但这与后来的水西讲学乃至水西书院有着明显的区别,它们之间也没有直接的联系。泾县水西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讲学活动,并由此建立独立的书院则滥觞于嘉靖二十七年的“水西会”。此后经过四个阶段的发展成“最盛”的水西书院:

一是“水西会”。嘉靖二十七年春,王畿、钱德洪受江西阳明学者之邀前往吉安府参加“青原讲会”,途经泾县,与当地学者聚会讲学,临别时泾县学者邀请他们每年春秋两季来此讲学。嘉靖二十八年夏,王畿从浙江出发,经徽州至泾县,为当地学者二百三十余人传授阳明学。这一时期的泾县阳明学讲学可以称为“水西会”,因为讲学无专门场所而不得已借用水西寺之地。例如邹守益在《书水西同志聚讲会约》中就说:“水西丛林,在泾水之西。上寺曰宝胜,中寺曰崇庆,下院曰西方,宣州诸同志订以为六邑聚讲之所。”

二是“水西精舍讲会”。嘉靖三十三年开始,“水西会”的规模逐渐扩大,常有二三百人参与讲学,寺庙已无法容纳如此大规模的聚会,于是泾县地方官员和学者在水西寺旁修建独立的讲学场所——“水西精舍”,主要建筑有“明德堂”“退省楼”“明道堂”“熙光楼”等。由于此时已建立独立的讲学场所,所以此时的“水西会”改称为“水西精舍讲会”。

三是“水西书院讲学”。嘉靖四十四年时,“水西精舍”扩建为“水西书院”。据施闰章的《修葺水西书院记》记载:“嘉靖中,郡守罗公汝芳数过讲习,邑最著者查宪副铎、萧侍郎彦、布政良干,相与切劘其间,改为水西书院。”嘉靖四十三年,著名阳明学者罗汝芳担任宁国府知府,他将“水西精舍”扩建为“水西书院”,“水西精舍讲会”也随之改为“水西书院讲学”。

四是重建后的水西书院讲学。万历初年,首辅张居正推行“毁书院”的政策,压制讲学活动,泾县水西讲学被迫终止。张居正病逝后,“毁书院”政策废弛,水西书院迎来了复兴的契机。万历十二年,在泾县县令张尧文、当地学者查铎、翟台等人共同努力下,自万历十三年五月至万历十五年九月,不仅重建了水西书院的原有各个建筑,而且新建了文成公祠以祭祀王守仁。自此以后,水西书院的阳明学讲学活动,一直延续到晚明。

02

历史上曾有四部《水西志》:嘉靖年间贡安国的《水西精舍志》、万历年间萧之龙的《水西志》、清代左士望的《水西志》(三卷)、清代萧应斗的《水西志》。现存仅可见贡安国《水西精舍志》(《乾隆泾县志》)和萧应斗的《水西志》(《道光泾县续志》)的很少一部分内容。虽然历史上《水西志》多已不存,但通过以下资料来源,我们可以大体得知水西书院的概况:

一、历代《泾县志》中所存资料。现存各版本《泾县志》中,《乾隆泾县志》和《嘉庆泾县志》中记载有较多的水西书院史料。

二、明清学者的水西讲学语录。据笔者考证,明代学者的水西讲学语录有王畿的《水西经舍会语》、罗汝芳的《水西会语》、查铎的《水西会语》、翟台的《水西答问》,上述四种中,除罗汝芳的《水西会语》已佚外,其他三种皆可查。清代学者讲学语录有华希闵的《水西书院答问》。此外,水西讲学的会约、会规等资料散见于邹守益、王畿、查铎等人文集中。

三、水西书院刊刻的阳明学典籍。明代嘉靖万历年间水西书院兴盛之时,刊刻了一些阳明学典籍。现存有嘉靖三十三年(1554)刊刻的《传习续录》、嘉靖四十五年(1566)刊刻的《新刊精选阳明先生文粹》、万历三年(1575)刊刻的《龙溪会语》三种。

四、散见于方志和明清文集中与水西书院有关的人物传记、别序诗文等相关文献资料。

03

为使今人得观水西书院讲学之盛况,笔者在泾县宝胜禅寺的支持下,辑录所见现存水西书院的资料,编撰而成《水西书院志》一书。该书虽难以涵盖所有水西书院的历史资料,但使我们能一窥明清两朝数百年水西书院讲学的盛况,了解水西书院形成和发展的历程。

《水西书院志》由正文六卷和附录二卷组成,收录了已传世并为笔者所见的水西书院文献,同时笔者对每部分内容作了简要说明。现将各部份内容作一说明。

卷一水西概况。该卷由水西山、水西寺、水西书院和水西志四部分组成,辑录了泾县水西和水西书院的基本历史文献。

卷二营建学田。该卷辑录明清两朝兴建和重建水西书院过程中撰写的记传资料,以及《泾县志》中留存的水西书院田产的情况。

卷三会约祀典。该卷辑录明朝水西书院讲学过程中形成了会约、会籍等讲学规约,以及明清两朝水西书院的祀典和祝文。

卷四会语答问。该卷由王畿的《水西经舍会语》、查铎的《水西会语》、翟台的《水西答问》和华希闵的《水西书院答问》四部分组成,前三者是明代阳明学讲学资料,第四个是清代水西讲学内容。

卷五传记。《嘉庆泾县志》中记载了自万历开始至乾隆十八年止的水西书院祀典名单,既有与水西书院关系密切的阳明学者,也有一些清代学者和地方乡绅,约一百多人。除上述诸人之外,在方志、族谱、文集等资料中,我们还可考证出一些学者参与了水西讲学。该卷以《水西书院祀典》中保存的明清两朝水西书院相关人物名单为依据,辑录了他们的传记资料。对其中重要人物,笔者简要说明了他们与水西书院的关系。此外,笔者所见未收入《祀典》中的水西书院相关人物的传记,亦收入。

卷六赠序诗文。该卷辑录笔者所见与水西书院相关的别序和诗文。

附录一《龙溪会语》。《龙溪会语》是万历四年由贡安国、查铎两人在泾县刻印的王畿的著作。该书第一篇即为《水西会约题词》,因此该书与水西书院关系极为密切,故收入。

附录二《水西书院大事记》。该文是笔者在编撰《水西书院志》过程中整理而成,以便读者了解水西书院发展历史。

此外,书前有四页彩图,分为三类:一是《嘉庆泾县志》中的《水西山图》,用以标示水西书院所在方位。二是书院文献书影,有周怡的《水西精舍记》、施闰章的《修葺水西书院记》、查铎的《书水西会条》、王畿的《水西精舍会语》等四种。三是2016年泾县宝胜寺重建水西书院后,楼宇烈、何劲松、冯大中等人为书院题写的匾额。

本书在选题、整理和出版过程中,受到了泾县宝胜禅寺的大力支持,在此致以深深地谢意。由于笔者眼界有限,尚有较多水西书院资料未能阅读到,甚至书中所收资料也有所不妥,加之笔者能力不足,难免有遗漏和错讹之处,祈请学界同仁、读者诸君不吝赐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