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选登】一篇小文的后续故事||钱万平

作者:钱万平

今年8月份,我在《清江浦人家》公众号发了一篇千字文,记叙了我与已经逝去的文化老人陈清先生交往的一段往事。

(点击可看)【身边人】我与陈清老人的一面之缘||钱万平

短文刚刚发表,早晨就接到吴玉山先生的电话,约我上午找个地方见一下面,称他有关于陈清先生的情况要向我介绍。我很感动。

吴玉山先生,我当面都称之为“吴老”。他是一位退休工人,早年也没读过什么书,但是凭着一颗对知识追求的痴心,凭着一颗对生活热爱的真心,凭着对生活的时代感恩之心,多年来认真读书撰文,热心公益事业,关注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有付出也有回报。社会各级组织团体也给予他充分的肯定,据说退休以后近二十年内获得过一百多个各种荣誉称号,已经成为“老有所为”的典范。

八月份疫情尚紧,考虑到天气又热,我约上午八点半在吴老居住的小区旁红绿灯路口相见。在约好的时间地点,我等了一会,没有见到吴老的身影,就用微信呼他老人家,也不见回音,于是我就留了言,去办公室了。

到了办公室刚坐下,又接到吴老的电话,问我到哪了。我遂将前情大略复述一遍,他坚持要到我办公室和我见面。其态度之诚恳容不得我推辞。

吴老到了办公室,掏出一个纸封,里面是一张2016年12月18日的《淮海晚报》(淮周刊)第二版,上面整版刊载的是吴老和何永年老先生合作的一篇题为《脚印》的专稿,这篇文章通过几个典型镜头,追寻了陈清老人为我市文化建设,保留城市基因肌理所作出的努力。无疑,这张已经收藏了五年的报纸,不仅使我对陈清老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通过获得这张报纸的过程,对以吴老为代表的清江浦这块土地上清醒生活,深情容与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平民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那篇小文引发的故事还不仅如是。

小文发表后,一位署名CD的先生留言:“看到钱先生写我父亲的文章,心里久久不能平静。父亲的一生为文化教育卫生事业付出他毕生的精力,他的一付楹联春蚕到死絲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也是他一生的写照。看到这向善、向美、向上这六个字的由来,我激动翻找吊柜里所有珍藏的东西,可怎么也找不到这幅字呢,记得那一年他外孙刚刚参加工作,父亲写给他一幅横幅也就这六个字。等我找到了再展现给大家。”

这位CD先生想必是陈清老人的女公子。她的留言给我透露了一个非常隐秘的信息:陈清老人对我当时对教育终极目标的归纳肯定,还亲自找名家书写赠送给我,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这个终极目标在他老人家心里产生了共鸣,所以才有他外孙参加工作时,又一次书赠勉励的事情发生。——这与我来说,不啻于高山流水遇知音。惜乎哀哉,抑或额手称庆的是老人的背影已融为钵池山也!

当今世风日下,人情浇薄,一篇小文能产生如此温馨后续,《清江浦人家》这朵草间野葩摇曳出的风韵,真是令人感叹!

作者简介

钱万平,淮安市诗词协会办公室主任,《淮海诗苑》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
往期荐读

▼▼▼

【随感】俗人忧天:马下不知马上苦

【身边人】我与陈清老人的一面之缘

李一氓与“娃娃剧团”孩子们的故事 

弄潮年少正年轻

《人间词话》的管窥蠡测

读《浮生六记》想到的

清江浦新城区路名拾趣

诗被人嫌只为多

大宝

湖畔听鸟

维系百年的情缘

与陈瑄有关联的两个村庄

家住城南

闲说“官威”

滋味留香我独先

生机 ·高致

秋夜虫鸣

每天更新自己

闲扯林徽因及其他

红绿灯

闲话浦南路

听猫“叫春”

北窗下的萤火虫

冬夜听雨||钱万平

半日未虚度,砺志又增趣

期待“裸慈”

是处日新月异,天堑何能限南北

闲说祭灶

年味趣拾

柱础墙基堪作证,机宜面授两河清!

运河文韵

采春的希望

撷秋的欢喜

捡运河文字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扩大本公号所发文章的影响,即日起本公号入驻360个人图书馆,所有作品皆自动同步到360个人图书馆终身收藏。不同意者请勿投稿,投稿视作默认此项决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