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不让须眉,煤矿也是。半边天,妇女能顶半边天,是一伟人的英明论断。人民公社时期的“家属生产队”,一听名字就知道是搞农业生产的。敖背山煤矿的家属生产队,可是一支很了不起、很出彩的队伍。1975年,分管后勤的孔姓副矿长,代管着庞大的矿山家属生产队。是他同生产队长李老太太代表全队出席过全国“农业学大寨”先进单位表彰会。当年的生产队和农村的农业生产队一样,开垦荒地,种蔬菜,种土豆、种南瓜,种粮食,做豆腐,挂粉条,后来又栽种苹果树,开发果业。煤矿,或者说企业都是这样:凡农村、农民,与矿山(企业)做“邻居”,地连畔,有了矛盾,有了纠纷,都以企业吃亏而告终。
家属生产队在建造果园一开始,也是困难重重,不太顺利。栽树挖坑时的灌木丛、荆棘,地表达石块胶泥都不算什么,来自人为的干扰、阻拦甚至破坏,让你应接不暇。对方,有时就是人多,你男女老幼都有,搅和的你弄不成事,有时是来几个“能说会道的”口若悬河,大言不惭。似乎在讲道理,其实根本上就是不讲、也没有道理。矿上领导没有太好的办法应对,“秀才遇着兵”就是一座自然荒山,就在矿区一边。从来就无人问津,就在那里存在着、荒芜着,农民放牛都不去的地方,荆棘、荒草长的比人还高,你要开垦,他说是他的地!还不是想黏几个钱呢?家属费了好大的劲,铲除了灌木,排除刨完了大块的liaojiang(料江这个音)石,刚挖好了树坑,树还没有栽植,农民兄弟拉着四五头牛、套着犁铧来这里犁地来了,把家属们辛辛苦苦挖好的树坑犁平了,没有了。言说他们要种苞谷。犁地不停,无辜的牛,听人使唤,主人指到哪里就为主人拽到那里。家属们看见牛过来就不自觉地避让,害怕牛牴到自己,只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干着急没了办法,情况报告给矿值班领导,值班的职责就是全权处理当班出现的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这个值班领导可是十多岁就给马文瑞当过勤务员的人,他可谓见多识广,就有办法。他让家属队长到学校和校长联系,组织三四年级各一个班的男学生,大人(老师)不要出面,让班长带着,特别强调(叮嘱)注意安全,五六十个娃,到现场也不用说话,拽着牛就往外拉,和谁都不说话,光拉牛。还真凑效,这样一来农民倒没了办法?小孩又不说话,捞到牛绳就往外拽。从此,来自农村的干扰、捣乱就没有了。家属参与矿上基本建设。该矿的第一座五层楼房,就是家属们建造的。目前网络宣传的工业遗址公园中,亚洲最长的“L”型单身楼,高高耸立,那就是家属们的“杰作”!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教育和激励,“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矿上吃闲饭”。矿上把家属组织起来,一部分人务农,一部分人务工。就是当年(不这么说)的安居工程。缓解矿区职工家属住房紧张的矛盾,和全矿单身职工宿舍不集中的问题。基建可出图纸,几个技术工人领着一大帮家属战斗在基建工地和灰的、搬砖的、手提瓦刀的,脚手架上垒墙的,混凝土捣固的,夏天戴着草帽,掉线锤单眼验线,和男士建筑工人并无二致,都是“巾帼英雄”。农业战线上的生产队“社员”也不甘人后。她们种植的粮食连年丰收,蔬菜中的土豆、南瓜产量最高,基本能满足矿区职工家属食用,想起分发土豆那场面,热闹非常,抬的背的、肩扛的,建筑工地那推灰砂的小车推着的,就是没有自行车。敖背山矿的人,地理条件所限,大都不会骑自行车。生产队自己做的豆腐和粉条短期内略低与市场价格受到顾客(全都是本矿家属)欢迎,满足了市场需求。那时后也没有什么市场价,计划经济,全国统一定价,大肉,六七毛一斤,到哪都是这个价,还没有注水的。生产队养殖的家畜家禽连续两个春节的肉类基本能够自给自足。生产队的成绩显著,被地方政府冠以“农业学大寨”先进集体,参加了全国表彰。要说“半边天”也不容易,人人都非常辛苦。你想,不论是从事农业生产劳动,还是参与楼房建筑,下班后回家,还有一大堆家务要干,洗衣服做饭,打扫卫生,这些都是井下工人的后勤保障,家属最知道一线工人的辛苦。她们情怀朴素,心系国家。宁愿自己多劳累,也要“井工”养好精神,来日再多处煤,出好煤。这次全国性农业战线的先进表彰,会议级别高、规格高,声势大、影响大。华国锋副总理作了大会总结报告。发出了“全党动员,大办农业,为普及大寨县而奋斗”的号召,提出了:“建成大寨县,县委是关键”的响亮口号。一时间,这个内容的标语,铺天盖地,连矿山的家属区也看到了这个标语。建国以来,国家企单位,参加农业农村工作表彰大会,且受到表彰。可能是第一次,也可能是唯一一次?最后一次!说来还有个小插曲:孔矿长他们在北京的会议一结束,大会给外地与会者统一购买的飞机票,要求每一个个人都尽快回到单位“抓革命,促生产”,不可以会后拖延返回时间。他们就服从大会安排,听党的话。大轿子车送到首都机场,按航班上了飞机。就在他们飞回西安(机场在西郊)的半途(在空中)机组人员突然说飞机有了故障,技师开始抢修,乘务员发给机上乘客每人一张写遗言的卡片,说是有什么重要事情要给家人交代的,就写出来,要有我们回不去的思想准备。孔矿长说,听到这么说,他腿都软了,站都站不起来了,思谋着给女同胞打气鼓劲的内容卡片写不下呀。好在有惊无险,最后还是安全着陆。听他谝的人问他“遗言片”写(填)了没有?他说填写了,也交了。问他写的什么内容?他笑而不答。连说“一场虚惊!- - - - 一场虚惊!!”产业工人,最艰苦的行业,毋庸置疑,男性职工占绝对优势。煤矿是个高危行业,职工队伍结构当然以男性为主。女职工人数不多,一线女职工比率为零,但地面的二、三线,服务行业,女工发挥着半边天的作用。如矿灯充电房、学校、医院、职工大食堂等,“娘子军”、半边天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那火红的年代,社会上煤一紧张,一告急,国家就给煤矿下文件,提要求,增任务。通俗地说就是要煤呢。煤矿就组织夺高产、“放卫星”,煤炭生产,总是缺少劳动力,就临时组织女工下井。以解决一线劳动力不足的问题,煤矿就是人海战。于是乎,煤矿辅助单位就有行动:“三人工作两人干,抽出一人上前线”。前线就是直接出煤的地方,“上前线”就是到采煤工作面去,拿着大铣干一阵子。机关的口号是:“十二点以前不熄灯,二十四小时都办公”。会计、护士、(招待所)服务员,理发的、做饭的,给井下矿灯充电的,组织起来轮流下井,去一线支援高产。非把煤的产量搞上去不可!支援高产,下井劳动可都是个力气活儿。半边天的作用,体现了男同志能办到的事情女同志也能办得到!女工下井,煤炭的产量上去了,还把矿区文明、矿井文明,尤其是后者,往前推进了一大步。你想,平常的井下,一帮“纯爷们”,连个雌性的声音都没有,哥们在井下,为所欲为,想咋就咋。打闹的、骂架的,开流氓玩笑的,讲流氓故事的,等等,无拘无束,干活干热了,衣服一脱,光着膀子,甚至裤子一脱,咋样凉快咋样来。要尿尿,要屙,退下裤子信手就来,不挑捡地方、不忌讳有人,和吐一口唾液一样简单,无有顾及。应了网络上的视频男女对话,男的说,要不是你们女人,我们还用穿裤子嘛?这当然是个玩笑。女工下井了,就不一样了,流氓故事没有了,脏话粗话不能(敢)说了,解手,就得自觉地找个背着人的地方进行。这不就文明多了?平时爱开玩笑的说:“不好,这还把人拘束的”!还问这回支援几天?看来他是受憋屈了。是逼着矿工走向文明!半边天自然而然地起着监督和促进的作用。煤矿企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企业职工的人员组成,男工多,女工少。加之社会地位的不平等?人们对煤矿黑、脏、乱、差的陈旧看法,《一起走过》一书中(132页)咸阳一个县一人事干部曾公开叫骂:“烂怂煤炭工人”,大伤煤矿工人自尊,影响相当不好。矿工中男青年对象难找成了当时的社会问题。全国煤炭行业都是如此。大约在1983年,这个问题引起了省总工会的重视。省总通过研究发现,煤矿与纺纱厂都存在这个问题,问题的对象,一方是小伙,一方是姑娘。这不正好可为互补,可以调和。那就是,煤矿和纱厂职工男女比例失调,男职工(煤黑子)讨不到老婆的不在少数;纺纱厂女工被称为纱女,其谐音“傻女”,(条件所限)又大多数找不来对象?接着由省轻工业厅牵线,国棉一厂,二厂,七厂,八厂等,组织青年女工代表,来煤矿“考察”,如果有缘,双方就各取所需,“牛朗与织女”岂不甚好。省总的良苦用心,在敖背煤矿工人俱乐部召开联姻大会,领队的轻工业厅张姓厅长和矿党委吴书记都做了充满期待、热情洋溢的讲话,年轻人,男女代表也做了大会表态,大会气氛和谐、融洽。联姻会后,两个企业一度都出现了青年工人情绪高涨,生产任务超额完成的大好局面。《陕西工人报》有过报道。毕竟是给煤黑子“送媳妇”,给纱女“招女婿”的大好事嘛。那个场景,我现在也记忆犹新。一段时间过后,事情有了转折,考察的结果大相径庭:女工看到煤矿环境、工人的工作条件、劳动强度,她们不干了。看来煤矿,就是个非常不受人欢迎、不受人待见的行业?还好,带队的领导,却对煤矿产生了一定的同情心,把煤矿工人家庭生活的实际困难向省工会做了汇报。再后来就有了连续两年棉纺厂在矿务局招收女工的事实,咸阳三个纺织厂,西安的四厂、五厂、六厂相继都在铜川招工,所招对象就是煤矿老工人子女,只招女工。帮助解决了煤矿工人子女就业难的实际问题。在煤矿行业引起强烈反响,对工人起了激励,鼓舞,鼓励的作用。陕西日报曾有过报道。矿工的子女,在艰苦的环境中长大,受其熏陶到了纺织厂,不怕脏,不喊累,连续多年受到厂方的一致好评。她们把自己父辈们(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的精神带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个个都任劳任怨,踏实勤勉。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在纺织岗位上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同样的“巾帼不让须眉”!前不日,退休矿工几个人一起闲聊,又聊到纱厂、西安、咸阳(纺织厂所在城市),他们就是在自己女儿家小住,女儿也算彻底脱离了山沟沟,离开了煤矿,在自己厂子所在城市,安家定居。现多数也已退休,也是子女、儿孙一大家子。群孙绕qi,颐养天年。说到这里,想起现在铜川矿业下石节矿书记李国壁,矿长王新堂拟订的,很能鼓舞人和激励人的固定标语“矿工伟大,劳动光荣”。八个字概括地简捷精准,到位又接地气。再经学者型作家马腾驰一评说,一渲染更是有了温度、有了生命。她是几代矿工想喊没有喊出来心声:“矿工伟大,劳动光荣”!八个字,使矿工自信心、自豪感大增,使矿工扬眉吐气!在此,我要说矿工家属——矿山“半边天”,照样伟大,她们的劳动照样光荣,也自豪,也一样扬眉吐气!就是这个口号,我越想其内容越丰富,意义越深远,撰造者越伟大!
作者简介:赵东理,铜川矿务局下石节煤矿原党委书记,上世纪九十年代奉献矿山的老矿山人,退而不休坚持笔耕,著有《岁月留痕》(1)《岁月留痕》(2)用真诚的文字讴歌不朽的矿山情,记录矿山中英勇单的煤矿人可歌可泣的光辉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