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病同治,张炳厚教授巧用当归六黄汤

楼主草原民间中医2018-04-18 10:19:35异病同治,当归六黄汤治疗热淋
患者姓名:刘某。性别:女。年龄:39岁。就诊时间:2009年3月3日。主诉:尿频、尿急1年,伴小便自遗。

现病史:患者工作劳累,多虑善惊,近1年常感尿频、尿急,尿道灼热,排尿不净,时有遗尿,多处求医不效。来诊时自汗盗汗,心烦易怒,口干口渴,失眠多梦,手足不温,大便黏腻,月经提前,常有血块。素畏寒凉,喜温喜热。舌苔薄黄,脉细滑数。

辅助检查:尿常规:潜血(+),白细胞(+),尿蛋白(-)。

中医诊断:热淋。

中医辨证:肾阴阳两虚,重责于阴,下焦湿热,肾关不固。

西医诊断:泌尿道感染。

治法:滋阴清热,清利下焦,固摄止遗。

方药:当归六黄汤加减。

生黄芪30g,酒当归12g,熟地黄20g,生地黄20g,炒黄柏6g,酒黄芩6g,川黄连6g,麻黄根20g,菟丝子30g,枸杞子20g,金樱子40g,炒芡实40g,炒白术25g,益智仁12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二诊(2009年3月10日):服药7剂后自汗、盗汗明显减轻,尿频等症亦减轻。腰腹及手足发凉,喜热饮。咳嗽、欠伸时仍有遗尿,睡眠不实,多梦、心烦易怒。前方去麻黄根,生黄芪加量到40g,加桑螵蛸12g、升麻12g、醋柴胡12g。

三诊(2009年3月17日):再服药7剂后,尿频、尿急、遗尿、心烦、失眠等症进一步减轻,胃纳增加,手足仍觉发凉。前方生黄芪加至60g,芡实加至50g,并加肉桂10g继服。

前后共8诊,服药59剂,尿频、尿失禁等症状完全缓解,睡眠好转,手足转暖。

验案分析
热淋为临床常见病证,根据病史及理化检查做出诊断、辨证并不困难。但本例患者有其自身特点:①患者素体脾肾阳气不足,为虚寒体质,在尿频尿急,心烦易怒,自汗盗汗等基础上,尚有手足不温,喜温热等寒象;②患者年近六七(42岁),肾气渐亏,加之平素思虑烦劳,暗耗阴津,阴虚生内热,虚火与湿邪相合,发为本证。故此例为肾之阴阳两虚证,重责于阴,伴下焦湿热,属本虚标实、寒热错杂之复杂证候。

患者除尿频、尿急、尿路灼热之外,尚有盗汗自汗、口干口渴、失眠多梦、大便不爽等表现,临床症状以热为主。张炳厚老师以当归六黄汤为主方,意在养阴清热,标本兼治。其中重用黄芪补气通阳,固表止汗;二地、当归滋肾养阴;三黄苦寒燥湿,清热降火,但因其素体阳虚,故用量较小。手足不温、时有遗尿,为肾气不足、膀胱失约之象,故于原方中加入水陆二仙丹、菟丝子、枸杞子、益智仁等益肾之品,以温肾固摄,标本兼治。综观此方,集清补、祛邪、收涩于一体,体现了张炳厚老师辨证准确,善用成方加减的特点。

二诊因汗出减少,故去专以敛汗的麻黄根,生黄芪逐渐加量,以增强固表、补气、升阳之力,又加柴胡、升麻等升举清阳,并加桑螵蛸12g固摄止遗。三诊以后,尿频等尿路刺激症状持续减轻,湿热之邪已去大半,继续加大补气、固摄之品剂量,并加肉桂引上越之火归于下元。

本例症状寒热错杂,故抓住其阴虚为主,阴虚火旺的病机核心,用当归六黄汤清热养阴,兼祛外邪,佐以温肾固摄之法,达到邪去正安,热除心静的目的。正如费伯雄在《医醇賸义》中所说:“同病各发,见症虽异,而致病则同,化裁变通,于不执成见之中,确有定见”。

异病同治,当归六黄汤治疗头痛
患者姓名:于某。性别:男。年龄:46岁。就诊时间:2009年4月21日。主诉:头痛2年。

现病史:近2年来反复发作头部胀痛,两太阳穴明显。伴乏力盗汗,五心烦热,头晕耳鸣,胁肋胀满,项背僵硬,夜半咽干,腰酸膝软,睡眠不安。舌红苔白黄,中根苔厚,脉弦细滑,寸浮。

既往史: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年。

体格检查:血压170/100mmHg。

中医诊断:头痛。

中医辨证: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肝风上扰,肝火内燔。

西医诊断:高血压病。

治法:滋阴清热,潜阳息风。

方药:当归六黄汤加味。

生黄芪30g,生地黄20g,熟地黄20g,酒当归15g,川黄连9g,酒黄芩6g,炒黄柏6g,生鳖甲30g,左秦艽15g,大川芎12g,生石决40g,野菊花15g,夏枯草15g,生杜仲20g,全蝎3g,蜈蚣3条,炙甘草12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二诊(2009年4月28日):服药7剂后头痛、盗汗大减,头晕、耳鸣、胸胁胀满等症减轻,睡眠有改善,血压140/80mmHg。前方加麻黄根20g继服,增强收涩敛汗的作用。

三诊(2009年5月5日):再服药7剂后,盗汗明显减轻,头痛、头晕等症缓解,睡眠继续改善,血压130/80mmHg,前方去麻黄根、川芎,加炒枣仁60g、柏子仁40g继服。

验案分析
头为诸阳之会,清阳所在,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头,故脏腑经络之病变皆可影响头部,发为头痛病。头痛一症,亦有正虚、邪实之别。邪实者有三,或痰浊、或血瘀、或外邪;正虚者多因气、血、阴、阳亏虚。此例患者,素体阴虚,平素烦劳过度,而致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虚火内燔,循经上扰,发为头痛,属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证。细察此证,在头痛、头晕、耳鸣等肝风上扰清窍的症状之外,尚有盗汗、夜半咽干、五心烦热、睡眠不实等症。阴虚火旺,劫烁津液,阴液不足则见口干。《素问·金匮真言论》中说:“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此时阴气当盛而不盛,阳气无以为敛,迫津液外泄而出,则见盗汗;汗出则阴液愈亏,故咽干夜甚;虚热上扰心神,则睡眠不实,多梦易醒。

方中黄芪益气固表,卫阳充实则汗止;当归、熟地滋肾养血;生地滋阴清热,凉血;三黄苦寒坚阴,可泄三焦之火。本方滋阴药为生熟二地,此病人阴虚症状比较明显,单用二地嫌其滋阴之力不足,所以加秦艽、鳖甲,即秦艽鳖甲汤之意。其余生石决、野菊花诸药,取镇肝息风之义,滋阴潜阳,平息上扰之风。两方相合,一方降火、一方息风,结合张炳厚老师擅长的虫类药搜刮走剔,则阴火可降,内风可息,头痛可除。

张炳厚老师在治疗各类头痛时,特别强调血压的变化。不但要当时测量血压,还要详细询问既往血压高低以及近期血压的情况,尤其对于以往血压偏低的患者,即使现在血压正常,仍要按照血压增高看待。张炳厚老师强调,治疗头痛和治疗其他痛症一样,要以“通”为治则。张炳厚老师对“通”的理解尤其深刻,他认为气虚血亏头痛者,以补为通;气滞血瘀头痛者,以疏为通;肝阳上亢头痛者,以降为通;痰浊内阻头痛者,以祛痰为通。本例即是以降为通,潜降止痛的病例,所不同者,因其火旺为主,故以当归六黄汤为主方,清热育阴以治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