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答之风

抢答之风

作者:李广生

周二上午,跟随小学教研室到李遂小学视导,听了两节课,一节四年级数学课,《笔算除法》;一节三年级语文课,《小麻雀的两个家》,梁老师执教。

两位教师都擅长以问答的方式的组织和开展教学——教师设问,学生作答,教学随之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是问题的创造者,学生是问题的应答者。一问一答,彼此呼应,精彩的问题和精妙的回答交相辉映,令人心旷神怡。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东方的孔子、西方的苏格拉底都是这种教学的高手,相比较而言,苏格拉底更擅长一些。苏格拉底把自己看作神赐给雅典人的一个礼物、一个使者,任务就是整天到处找人谈话,讨论问题,探求对人最有用的真理和智慧。因此他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室外度过的,喜欢在市场、运动场、街头等公众场合与各方面的人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什么是虔诚?什么是民主?什么是美德?什么是勇气?什么是真理?以及你的工作是什么?你有什么知识和技能?你是不是政治家?如果是,关于统治你学会了什么?你是不是教师?在教育无知的人之前你怎样征服自己的无知?等等。苏格拉底说:“我的母亲是个助产婆,我要追随她的脚步,我是个精神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

人们通常会赋予这种教学以启发的意义,或直接名之曰“启发式教学”;又因为它表现为师生的问答,所以也被称为“对话教学”。

教师设问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古今中外很多人进行过论述。一个好问题就像一把钥匙,能够开启学生的思考,打开学习之门。问题是架设在儿童和知识之间的桥梁,把知识引渡到孩子的世界,把孩子引渡到知识的世界。因此,评价这样的教学,最重要的是: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精彩,教师评价学生的回答是否精彩。设问和理答是教师必备的一项专业技术,也是一门高明的教学艺术。可以这样说,善问并善待问者,可以为师。

但是,我们必须要承认,提出一个好问题,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仅需要教师精熟教学内容,而且需要教师精通孩子的内心世界。首先要有意思,能够引发学习;其次要有意义,能够深化学习。既有意思又有意义,这样的问题才算是好问题。

我大致统计了一下,梁老师在课上大大小小的问题共提出了27个,不包括追问,平均90秒钟提出一个问题。这也就意味着每个问题的思考和应答时间平均不足90秒钟。思考和回答的时间加在一起还不足90秒钟,这样的问题会是什么样的问题呢?一定是不需要深入思考就能够脱口而出的问题。既然如此,以问题启发思考恐怕难以实现。

听课过程中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我称之为抢答现象。教师发问的话音刚落,下面立即举起一片林立的小手,积极踊跃的争着抢着回答。叫起一个孩子回答,不管答案是什么,他刚坐下或是刚要坐下,下面又是一片林立的小手,继续争着抢着回答。有的孩子还会站起来,把手举的高高的,以吸引教师注意,或是迫不及待的不仅允许把自己的答案说出来。抢到机会的孩子兴高采烈,没有抢到机会的孩子满脸遗憾。抢答已经成为小学课堂的一道风景。

与小学课堂的抢答成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学课堂的鸦雀无声。老师抛出一个问题,如石沉大海一样,孩子们毫无反应,这样的情况在中学课堂上的有一定的普遍性。为什么短短的几年时间,孩子的变化就这么大呢?为什么升入中学之后孩子就像变了个人呢?那些积极抢答的孩子哪去了呢?仅仅是年龄带来的生理或心理的原因吗?我隐约觉得在抢答成风和鸦雀无声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小学的抢答成风导致了中学的鸦雀无声。

既然孩子们都知道答案,都能够抢答了,何必还要把它当作问题提出呢?我曾和教师们探讨过这个问题。在讨论过程中大家都觉得,这样的问题其实没必要问,至少没必要多问。问多了反而是对思维的伤害,就像是快餐吃多了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一样。但为何有那么多教师热爱抢答呢?一是因为抢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和孩子一样不喜欢死气沉沉的课堂,抢答可以让教师获得某种成就感。二是因为担心,担心有难度的问题会挫伤孩子思考的积极性。所以,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孩子不能立即作出反应,着急的不是孩子,而是教师。一方面为活跃课堂气氛,一方面为激发孩子积极思考,让教师热衷于为抢答设问。提出一个问题,立刻示意学生举手回答,并热情鼓励那些及时反应的孩子,在教师的引导下,抢答之风愈演愈烈。

喜鹊窝被风吹落,小喜鹊被郭家母女救起并精心喂养,待小喜鹊长大后郭家母女又把它放回大自然。这是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设计了一个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的问题:小喜鹊被郭家母女养在笼子里,挂在门前的大树上。大喜鹊经常停在大树上,叽叽喳喳的叫,好像在说什么。大喜鹊在说些什么呢?这是个必须要发挥想象力认真思考组织语言才能回答的问题。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教师刚叙述完问题,又有很多孩子举起了小手。教师叫起一个孩子,他给出的答案只有四个字:谢谢你们。教师提示他把话说完整,孩子又补充道:谢谢你们救了我的孩子。孩子抢到了机会,但他的思维和表达却没有因为这个机会而有所发展。教师又叫起一个孩子,孩子说:小喜鹊说我很感谢你们。教师提示他,是大喜鹊说而不是小喜鹊说,孩子懵懵懂懂的坐下了。接下来又有两三个孩子回答,基本上表达的都是一个意思,都是感谢。很快,这个问题就过去了,进入到下一个问题。

一个很好的问题却没有发挥很好的效果,原因何在?因为孩子习惯了抢答,就不习惯深入思考了,因为他们以抢到机会为乐趣,就无暇品味思考和表达的乐趣了。缺少了思考和表达,语文学习岂不是留下很大缺憾?

抢答之风急需得到关注。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做真实的教育 过原创的人生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0)

相关推荐

  • 尊严,靠自己书写

    姚爱萍 幸运的我,刚登上讲台,便时逢第一个教师节.光阴荏苒,30年时光悄然流转,国家尊师重教的政策从未改变.而我,额间皱纹浅浅,鬓间白发点点.说起教师尊严,自是感慨万千. 刚出师范校门的我,尚未成年便 ...

  • 一线教学40年的小学数学教师退休前送给在...

    一线教学40年的小学数学教师退休前送给在岗教师的话: 1.数学课堂的精彩在于师生的人人参与,踊跃互动,人课合一. 2.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在于老师的问题设置,层层设疑,层层递进. 3.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 ...

  • 晨之风随笔《纪念处女作发表二十五周年》

    昨天晚上,远在北京的弟弟在聊天时,发我一张手机图片.说是在收拾东西时,无意中发现了我过去的一篇文章.文章是打印的,字迹已经不太清晰了,题目是<畅享金秋>.对这篇还谈不上文章的文章,我几乎没 ...

  • 国潮之风再起,国牌如何借“品牌日”一展宏图?

    2017年,国务院将5月10日设立"中国品牌日",次年五月天猫发布"逆代购""老字号网红""新东方美学""AI ...

  • 艺术的碰撞让莫高窟形成了他特有的艺术之风:鲜艳、浑朴

    原创国画雅集2021-05-09 06:01:00 今天又准时与大家见面了,我每天都在分享着不同的绘画,当然大多数是以中国传统绘画为主,但是在中国传统绘画当中也有各式各样的绘画题材和不同的绘画种类,今 ...

  • 童之风画

    童之风画     童之风(1892--1960年),原名志峰,字晓岩,乳名成文,号白露山樵,系兰溪市黄店镇露源行政村童家源自然村人,露源山馆主人,道号定禅居士. 据<兰溪市志>.<甘 ...

  • 雍正之风: 细品这些一丝不苟的绝世文物

    清宫皇家用器,每一件文物的产造,皆需经由造办处承造,充分地反映出皇帝的艺术品味.其中精品,包含瓷器.珐琅.玛瑙.漆器.玻璃器与松花石砚等,从皇权象征.吉祥寓意.文人雅趣.仿古创新和东西洋异趣等五个面向 ...

  • 兴廉政之风 树浩然正气

    "公生明.廉生威".廉洁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底线要求,只有廉洁从政才能树立起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才能真正不辜负人民的期望.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 晨之风《走近尘封的“陈大人”》

    近日读书,无意中一位名叫"陈标"的历史人物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之所以感兴趣,是因为这位人物在清乾隆年间台湾发生动乱时,率领舟师驻防台湾,克难攻坚,遏制平定了动乱蔓延,维护了国家统一 ...

  • 与车共舞,造车之风谁在造?

    作者丨亦古月 编辑丨江湖哥 2021年敲开了互联网企业造车的大门,跨界造车不再新鲜,动听的是造车背后的新故事.造车之风席卷而来,给大众带来一种人人都能造车的错觉. "全民造车"热浪 ...

  • 蒙曼讲诗词 | 《次北固山下》【风花雪月】之风

    译文 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碧波荡漾的江上正好行船.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寄出去的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