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教学方式

不只是教学方式

作者:李广生

体验越来越受到中小学教师的重视,大家似乎都意识到体验的重要性。一位教师在他的论文中写道:低段小学语文课堂,离不开教师们引领着学生去体验。切身体验融进生活的快乐,想象体验灵动思维的火花,换位体验入情如境的幸福,迁移体验声东击西的美妙,语感体验动态评读的滋味。《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诊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依然把体验作为教学方式,是更迅速的获得知识、更深刻的理解知识、更牢固的记忆知识的一种手段。因此而导致当获取知识、理解知识、记忆知识有更加便捷的途径时,体验这件美妙的事情就被丢到一边;特别是当体验占据了一定的时间,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进度时,他们会毫不留情的把体验“砍掉”。还有一种情况也非常值得关注,那就是体验在很多时候并不能成为理解和记忆知识的灵丹妙药,那么教师不仅会对体验痛下狠手,还会对体验另眼相看,视之为“花架子”。

作为教学方式,体验的地位是尴尬的,也是可有可无的。“生命课堂”提出建设有体验的课堂,不是单纯地把体验定义为教学方式,而是把体验作为教学目标,课堂上学生收获到的不仅是知识,体验也是非常重要的收获。

一节课结束,教师满怀希望的问学生: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被叫到的孩子可能一脸茫然,支支吾吾,他真的说不清这节课自己的具体收获是什么。难道就这样断定他这节课毫无收获吗?如果教师在这时候露出失望的表情,则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因为在这节课中他积极地参与了、认真地思考了、快乐地学习了、与同伴有很多合作和交流,怎么能没有收获呢?事实上我们换一种问法,就会发生很奇妙的事情。教师这样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这个一脸茫然的孩子可能就不会那么纠结了,他会如数家珍地告诉教师:我觉得很快乐,我觉得很有意思,我觉得很兴奋,我觉得数学太奇妙了……其实这就是孩子的收获,甚至比具体的知识更加珍贵。

有体验的课堂是把体验作为教学目标,致力于让孩子在课堂中获得丰富的、积极的体验。知识是留在大脑中的记忆,体验则是留在生命中的印记。我们都非常清楚的知道,很多知识因为长期不用,会从我们的大脑中消失,哪怕当时记得很牢。但是体验却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并融入到我们的经验中,成为一种力量。你还记得牛顿的三大定律吗?你还记得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吗?你还记得那一长串化学方程式吗?也许你会耸耸肩,遗憾的说自己早已经忘得一干二净了。但是,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你遭遇的成功和失败,你体验的快乐或沮丧,一定还会记得,如果你曾经历的话。因为它们已经融入到你的生命中,形成你对待生活的态度。

在课堂上让孩子有什么获得当然重要,但是不能因此忽视了体验而一味地追求获得。“生命课堂”认为:体验同样是重要的获得。今天我们在课堂给孩子丰富的积极的体验,实际上是为了明天他们应对复杂多变的世界积累丰富的积极的经验。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让他们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让他们去探索知识甚至创造知识,因为未来的生活需要他们自己开创,未来的世界需要他们自己探索。给孩子成功的体验、快乐的体验、幸福的体验是多么重要啊,因为这样会让孩子爱上学习,进而走上终身学习之路。相反,如果我们给予孩子痛苦的、失败的、焦虑的体验,在压力下让他们取得学业成绩的进步,那么走出学校之后他们不仅会很快把所学的知识忘掉,还会对学习产生厌恶。没有在比这更糟糕的事情了。

知识是留在大脑中的记忆,体验则是留在生命中的印记。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做真实的教育 过原创的人生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