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读邻的一场约会|阿飞·早茶夜读824

824 | 读城记2020

👆一定要开音频👆

我与读邻的一场约会

文/ 阿飞
43岁,工程师/科技工作者

━━━

大家好,欢迎收听早茶夜读,我是阿飞。人到中年之后时间就会过得特别快,2020年,疫情下的工作压力尤其大,让人身心俱疲,这不,到了年末北京突发了疫情反弹,从流调轨迹就能看出北京人到底有苦逼,没有茶馆、没有逛街、没有酒吧,只有工作、工作、工作。所以,所谓的高材生、所谓的精英群体、所谓的中产阶层,在这越来越快的都市节奏中疲于奔命,到底是为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呢……

这种情况下,读书会就像一个世外桃源,还能时不时地把人从纷繁芜杂的事务工作中抽离出来,进入到另外一个精神世界。当然,这种抽离偶尔也会很痛苦,因为要转换思想频道,还要动手写文,于是,在这种内外交困的压力下,不知不觉居然完成了每月一篇小文,真的太难了。与我而言,这应该算是额外的欢喜和成就啊。

上次斯多格聚会时,宇帆问我怎么加入读邻的,其实我算是杨早老师微博上捞过来的吧,一直是断断续续地在线上交流,大概是因为不够自信的缘故,拖了好久,直到2017年的年底,才参加了第一次线下读书会活动,居然就是读易洞的最后一次了,不知道算是幸运还是不幸。神交已久,幸好没有缘悭一面。

2017.12  在读易洞

2020.12  在斯多格

线下的读邻对我来说是个全新的世界,感谢领头者的主题设计和方向引导,感谢在场70/80/90老中青三代的火花碰撞。文科生和理科生的相互接纳,技术创新和伦理焦虑的相互促进,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相辅相成,才使得不同人的不同观点在多个视角下得到充分展现、论证和比较。

人是需要相互关系的。为什么人类倾向于用概念、关系和属性做解释?是因为任何解释都是在认知基本框架(常识)下进行的。人类认识世界、理解事物的过程,其实就是在用概念、属性和关系去认知世界的过程,概念、属性、关系是理解和认知的基石。维基百科中有关“科学”的定义是:科学包含自然、社会、思维等领域,涵盖观察、假设和检证三方面含义。科学知识指覆盖一般真理或普遍规律运作的知识或知识体系,尤指通过科学方法获得或验证过的,极度依赖逻辑推理。

过去我对社会科学的认识非常浅,现在我认为社会科学里的这些行为和现象也许可以像物理学一样通过统一的力、相互作用、基本元素来描述。科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混合系统,它表现在个体与自然、社会群体的相互作用和行为过程中,在这个系统中,身体、大脑、环境、技术、社会不断地形成新的相互融合体,这不仅仅会改变人的基本认知结构,也将进一步改变我们对人性以及对自身存在状态的理解。

读邻三年,第一年读史,找寻人在时间长河中的定位,第二年读城,探索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空间)之间的关系,明年是读法,要思考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边界了,非常期待!年关岁末,恭祝各位书友: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如意吉祥,友谊万岁!

今晚二条

中国书物撷英展在苏州跨年展出

人有人缘,书有书缘

希望大家看完了,觉得不错的,
能顺手点个“在看”,感恩。
再有个“转发”,
让更多人看到,就更好了,爱你们。
都是勤快人,一起加油吧。

往期

TAN

回顾

大禹是羌族人?沙汀的墓搬到了北川?| 喜欢什么,就沉下去了解| 我们是一家,怎么成三家人了?| 自从开始读城,每次旅行都是久别重逢| 读城这一年的几个“最”| 我和这个世界,我和你| 没心没肺的隔膜| “植物人”“读城”手记| 千古明君养成指南| 复盘:我的夜读2020| 躺平时,要甩甩手|  藏在心底的厄里斯魔镜| 2020的作业拖到2021再补| 读城这一年| “读城”与读诚,“读法”与读法| 尝试,变或不变,都挺好| 好在,还是坚持下来了| 不给稿费,开天窗还要罚款的组织| 积累了关于city的知识,能减少作为citizen的困惑吗?| 年画与地图| 读城,缘分未断| 当下的人,当下的生活绕不过去|

欢迎大家

如果您也有兴趣一起来讲故事,或是聊聊关于阅读、关于书籍的事情,欢迎把文字稿和音频发给我们。

读不孤,必有邻。

要求

1·稿件以1500字左右为宜

2·手机录音即可

联系邮箱

viabewater@163.com

本期编辑:白水

早|茶|夜|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