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个栗子

听一个年轻老师授课课,我不自觉地严肃起来。这似乎是一种共同的期待:无论如何,一个四十岁的人和一些年轻的本科学生坐在一起,不同之处,绝对不仅仅是年龄。
当我在授课老师的PPT里看到这张图时,觉得既好笑又有趣。我不自觉地放松了下来,听课的感觉变得愉快了。我当时认定这是这个老师的创意,后来发现这是个网络流行语。这个让我略感意外的愉快情绪可能以下几点要素:
1、它的错很明显,但不离谱。“例子”和“栗子”是两个绝不会混淆的词。如今,词语中谐音假借已经很普遍了,这种真真假假、“混淆视听”的借用一定会让语言学家恼火吧。但是,“举个栗子”一眼看上去就错了,你用不着费脑子甄别。不离谱,主要指的是它并没有脱离语境,一只手举着一个栗子在日常生活中是极其罕见的行为,所以听者很清楚其真实的含义与栗子无关。它的配图让一个不切实际的联想居然成真了,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讲,这也算一种共鸣。
(有意思的是,在汉字当中,有很多字被借用后,反而成了正确的了。比如“我”字,本来是一种兵器,而指代第一人称的“wo”字不好写,识字不多的人就用更简单的“我”字来代替了。)
2、“举个例子”这句话几乎是老师的惯用语了。如果每次说这句话的时候能联想到美味的坚果,那自然是一件开心的事。人只有在放松的时候才会吃坚果的。
我并不认为这是一种对教学内容的不严肃。认真地设计PPT,穿着讲究,语言也要风趣幽默,这些形式与教学内容有何关联?当用户处在一种放松而积极的情绪中,思维也会更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如果后面的案例需要多元的思考,这种操作恰到好处。
“当人处在正面的情绪状态时,传导神经元会使大脑拓宽思路,使肌肉放松,大脑也随时准备接纳正面情绪所带来的机会。正面的情绪会唤起好奇心,有助于激发创造力,使大脑中处于开放、高效学习的状态。”
什么时候使用设计手段激发这种负面情绪?解决问题的时候。比如,我们在操作软件或者产品不执行我们的命令,这个负面的情绪很容易把人的注意力聚焦于一些非常狭窄的点上,但是解决眼前的问题却需要更加开阔的思路。这时,一个会心的玩笑反馈,有助于我们从不同的路径找到问题的原因。
这一招,在生活中也很奏效:当孩子和自己的好友闹别扭,情绪非常糟糕。她开始抱怨,把所有的过错都放在伙伴身上。这时,如果我能让她笑起来,无论是什么恶心的玩笑,都能帮助她从双方的视角来认识两个人之间的障碍。
理论标签:情感、情绪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