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贱富贵命的性状与基因
贫贱富贵命的性状与基因
生物学中,植物、动物及微生物通称生物。孟德尔遗传定律表明,性状是生物生命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或特性,而生物的每一个单位性状均由一对因子即基因组成,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因此,人作为生物中的一类群体,自然存在由基因决定的性状,而人的全部性状构成了人的命。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直至今天我们大家可能仍然认为是迷信,事实上,这是一句话极具科学道理的话。因为人的寿命显然是有决定寿命长短性状的基因决定的,而这种基因是父母先天遗传的,而后天的养生保健乃至病症治疗只是保护或维持原寿命基因决定的岁数。同样富贵在天也具有相同的道理,因为富贵贫穷有与之相对应的基本性状,如聪明、智慧与与生俱来的心地善良和丑恶,正是这些性状决定一个人未来掌握本事的能力或雄心抱负,而富贵贫穷的这些特征或性状无疑也是由基因决定的。
在社会生活中,不同人的生存能力各不相同,但这种生存能力首先表现为先天体力、智力等的差异和基于先天基础上的后天德、智、体的培养教育发挥,即基因表达。在社会群体中,人的生存能力至少存在超强、较强、普通和极低生存能力四种形式。四种不同生存能力形式直接导致社会分工的分异和获取财富悬殊差异甚至家族的兴衰。一般来说,人的生存能力则是由先天基因决定的智力水平以及由智力和记忆力决定的后天掌握知识水平的能力、努力所掌握的技能、特殊才能决定的,而人的这种才能和日后决定是否能掌握特殊技能的智力水平也表现为遗传性状,而这种遗传性状同样也是由基因决定的,他们是父母遗传给子代的。因此,可以说,贫穷富贵早由先天命运所定。卦相学中所说贫贱富贵的命显然是包括生命在内的如身高、五官等一切外在特征与特性和内在的善恶、聪明、记忆力等所有特征和特性,而内在与外在的所有特征和特性则无疑是由基因决定的,而由基因决定的特性或特征是可以遗传给子代的,这也就是说贫穷富贵作为基因特性是可以遗传的。在这一点上,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反映的就是遗传学道理。
贫贱富贵先天基因及基因遗传的条件
贫贱富贵性状基因表达遵循遗传学理论,男女结婚生子与农作物父母本杂交遗传育种具有高度一致性,作物育种学理论可借鉴用于解释人类遗传规律。
作物育种理论阐明,“作物育种是一个性状基因纯化分离、选择和重组的过程,而耐肥性和养分利用效率是作物高产品种的基本性状,这些性状是由决定品种最大施肥量和氮磷单施和配施营养遗传特性基因决定的,它们是父母本固有的。通常父母本可同时携带多种基因,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但父母本只有含有相同的基因且一方基因具有较强的耐肥性,才能实现杂交重组形成高产新品种。杂交时的施肥环境决定或左右品种氮磷单施与配施的营养遗传特性,施肥条件是隐性基因和显性基因相互转化的必要条件。通常父母本双方即使均含有氮磷配施特性基因,但只有父母本在氮磷配施环境下杂交才能选育出具有氮磷配施特性的玉米品种;而氮磷单施特性玉米品种也只有在氮磷单施环境下杂交才能获得。”由此理论推论,男女结婚生子同样是一个性状基因纯化分离、选择和重组的过程。优生优育要像作物选育优良品种一样孕育下有雄心抱负干大事业的人才,也需要各种优良性状得到组合遗传,而分离、组合与表达必须有环境因子激活。基于上述理论我们可以推理,人的聪明愚笨、胸怀气度、记忆理解、特殊才能、善与恶、好逸恶劳等都是人类的基本性状,它们是父母本固有的,但并非每个人均有各种优秀基因,也并非所有人均含有恶性基因,当然好的与不好的基因也可能同时存在于个体。通常父母本可同时携带多种基因,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但优生优育遵循作物遗传遵循同性耐异杂交规律,即决定性状的一对基因必须具有相同的性质,如均为决定植株高度的基因,但其决定的高度有较大差异,这样才能实现杂交重组选出与高产相适应的高度的品种。同样道理,父母亲只有含有相同性质的基因如均含有聪明基因,但聪明程度不同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分离重组。
一个优秀的人才必然含有多种优秀基因,并非只有聪明、智慧就可成为伟人,还需有其它普通人不具有的品性基因。一个优秀的人才或伟人必须虚怀若谷,具有普度天下的善心,自然,天才伟人的父母需具有这些相应基因。因此,一个家族要想兴旺发达,选择结婚对象就是最科学的思维方法。
世俗的攀高结贵和门当户对是几千年不变的婚姻观。世俗的婚姻观不仅强调男才女貌,同时十分注重品行道德,因为,一个人如果缺乏胸怀大度和兼济天下的优良品行,他们不可能成为成就大事的人,即使智慧过人也必将一事无成。
此外,作物育种遗传理论同时表明,父母本的优秀基因要实现分离、重组与子代基因得以表达,还必须有相应环境条件激活,如双亲从事研究工作时,聪明性状基因就处于激活状态,而双亲从事记忆性工作时,记忆力性状基因才处于激活状态,此时母亲受孕,父母的这种良好基因就会传给子代,如果后天再受到良好教育,其基因得到充分表达,子女必然耳聪目明。同理,如果父母一方自身含有恶性基因,父母亲在受孕时段,双亲又从事恶行恶念的活动,此时恶性基因就会被激活传给子代,如果后天一直生活在不良环境或受到不良教育,子代的不良基因就会得到充分表达,子代很难成为善良之人。因此,父母不仅要有善良基因,同时一生要心存善心善念,这样才能把优秀基因传给子代。我们通常俗语说七窍没有开了一窍很可能是父母本身不含有相应基因,当然也有可能是受孕时基因没有被激活或后天未得到充分表达。因此,父母即使存在良好的基因,或者即使父母把优秀基因遗传给子代,还需要有环境条件包括父母受孕中的思想行为活动去激活相应基因,才能实现分离组合,否则就不能正常表达或称为隐性状态。由此可见,天才确实存在,天才就是先天赋予之才能。
一般来说,具有超强或较强生存能力且心地善良的父母,如果他们从事的是脑力劳动工作,智慧与记忆力基因常常处于激活状态,即使父母双方存在不良基因,遗传给子代的基因呈隐性状态,否则不良基因就会得到表达。当然,父母均具有不良基因,且在受孕过程被激活,不良基因必然遗传给子代并在相应条件下得到表达,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相反,父母有一方具有优秀基因,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也较好,受孕时期间一直心存善念,这就可以把父母一方的优秀基因传给子代。
由于遗传受多种因素影响,优秀的父母并不必然会把优秀基因遗传给子代,但如果父母双亲没有超强或较强生存能力基因,子代必然不具有相应基因,遗传与母亲受孕条件密切相关,而且还与善恶有关,而善恶基因有可能单独存在于某一人中,也许在某一人中同时存在,同样善恶遗传也与环境有关。
贫穷富贵先天遗传与后天德行修养
贫穷与富贵是性状基因分离重组与表达的结果。前述可知,性状基因分离重组需要相应因素激活才能实现,而重组与传给子代的基因型也需要相应条件激活才能使优良性状得到表达,这里相应条件指的是教育和个人修养等。
基因激活表达现象的发现将使得教育真正成为一门科学。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或性本恶和性本善基因同时存在于具体的人,至今并无定论。作物育种理论表明,上述三种情况均应存在在于自然人,而且他们都是可以通过相应激活条件表达的。如果性本恶基因在父母传给子时呈隐性状态,性本恶者从小接受良好教育,其善良基因也有可能得到表达成为善良之人,反之就可能走向反面,这就是教育可育人的科学理论基础。大多数人也许同时存在善恶基因,但恶性基因就像多数人含有癌症基因没有相应条件激活并不发病一样,同时含有善恶基因的人在得到家庭和社会的良好教育后,善行基因必然得到了表达。这就是说人是可以通过教育而改变其不良习性和习惯的。当然,世间也有生来就不含有不良基因的人,他们生来就心地善良,乐善好施。一般来说,一般的贫穷富贵是生存能力性状基因的遗传表达,但大富大贵则常和善恶、胸怀抱负等性状基因的遗传表达密切相关。因此,一个单纯生存能力强的人不一定必然富贵,而富贵的人必然具备所有优良性状。然而,由于不良基因受环境影响激活,一个人富贵后恶性恶念骤升并充斥于生活之中,富贵必然失去根基倾倒,德不配位富贵终不长久。如果富贵后不能善待百姓,胡作非为,做伤天害理之事,必招因果报应,或是惨遭不测,或英年早逝无法享受荣华富贵,这就是恶性恶念激活不良基因所致。由此可见,家族兴旺与婚姻对象选择和家族德性、后天教育及本人修养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