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是表现主义?德国表现主义与“桥社”的诞生

CHAPTER 01
缘起
20 世纪初期德国表现主义绘画的发展,必须要以 19 世纪末叶德国艺术中产生的一个理论、批评历史写作团体为背景来评估。新康德派哲学家康拉德·费德勒(1841-1895)探讨过一种客观的艺术科学的可能性,和在认识个性的创造问题。他一方面反对现存的艺术模仿自然的概念,另一方面也反对表现高尚的文学主题或纯粹的人类情感
康拉德·费德勒
1841 - 1895
费德勒而言,艺术作品的形式,是从内容里、思想里产生的,而内容思想形式是不好区别的。大概他是第一个认识到作品是“内在需要”所产生的评论家,虽然他并没有像后来的表现主义画家那样,把这一短语搞成那种强制性的观念或做故弄玄虚的强调。费德勒的主要论点是,艺术作品本来就是艺术家独特的视觉知觉对象以他的选择能力,所得出的自由形式。他的思想,在雕塑家希尔德布兰特(1847-1921)的重要著作《绘画与雕塑中的形式问题》一书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绘画与雕塑中的形式问题》
阿道夫·冯·希尔德布兰特 著
与此同时,先驱心理学家西奥多·立普斯(1851-1914)促进并充实了“移情作用”(empathy)的旧理论,根据这一理论,观者与艺术作品的同一,是美学享受欣赏的基础。由这一概念得出,色彩、线条、形状空间都是一种特定情绪特征的提示,或快乐、或悲伤、或鼓舞、或压抑、或强壮、或软弱等等。这一理论,在新印象主义、新艺术运动以及后来的立体主义、表现主义等派别的文章中,广为流传。立普斯的理论最重要的结果,表现在 1908 年威廉·沃林格(1881-1965)发表了具有决定意义的《抽象与移情》(Abstraktion und Einfühlung)。
《抽象与移情》
威廉·沃林格 著
1908 年
沃林格移情理论和由阿罗伊斯·里格尔(1858 - 1905)所发展的艺术家动机的重要性理论结合到一起,形成他自己的论点。因而他认识到,移情作用有代表性的风格创作中的意义。他认为,现代艺术家的危机在于逃避自然,在于走向对自然的有选择性的组合或抽象的“内在的不可抗抗拒的冲动”(inner compusion)。可以想象,沃林格变成了表现主义的重要支持者和宣传家之一,特别是在 1908 年他和康定斯基熟悉了之后。
康定斯基作品《伏尔加河上的歌声》
1906 年
甚至在沃林格的著作出版之前,有关的思想已经在支持新艺术运动的出版物上出现了,值得注意的有《青春》(Jugend)和批评家迈耶-格雷夫办的杂志《潘》(Pan,希腊神话中的山林、畜牧之神),以及巴黎的杂志《白色评论》,它反映的是纳比派风格方面的理论,保罗·西涅克(1863-1935)的重要著作《从德拉克洛瓦到新印象主义》,在 1899 年初版时就译成了德文。书中把色彩、线条的抽象组合,视为画家身心所系的信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修拉作品《年轻女子为自己擦粉》

1889 - 1890

然而更大的影响是,修拉新印象主义的绘画已经在德国展出。加之,亨利·凡·德·维尔德(1863-1957)在世纪更替之前,就已经在宣传线条是抽象力量的信条了。

马蒂斯作品《戴帽子的妇人

1905 年

对德国艺术家的许多影响,大概在 1900 年就已经有了苗头;大约在 1905 年所有这些倾向,汇集于德国。这一年,在巴黎的秋季沙龙上,出现了野兽派
弗里德里希作品《云海之上的漫步者》
1818 年
德国浪漫主义自然主义的直系线索,是从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1774-1840)到 19 世纪的象征主义,然后是已经提到的 20 世纪的表现主义马克斯·利伯曼(1847-1935)在 1872 年访问巴黎之后,就密切地参与了梵高的早期作品以之为楷模的荷兰自然主义传统。
马克斯·利伯曼作品《制绳所》
1904 年
利伯曼是一位有才能的折衷主义画家,他那巨匠的画风,反映了他对弗兰斯·哈尔斯(1581-1666)经久不衰的敬仰之情。在他返家之后,他就把一种印象主义的形式引入了德国
CHAPTER 02
四位先驱
表现主义的第一个风潮,出现在四个人的作品之中,他们与德国 20 世纪绘画的任何决定性的派别都没有什么特定交往。
罗尔夫斯作品《冬日,魏玛的屋顶》
1883 年
克里斯蒂安·罗尔夫斯(1849-1938)一直到 50 岁,还是按照自然主义的风景画传统作画,逐渐加上一些印象主义的经验。后来他发现了莫奈后期的绘画梵高的绘画,这对他是一个启示。结果在 19051907 年完成了一系列的德国哥特式教堂画,如《苏斯特的街道,与圣·佩特洛克拉斯教堂》
罗尔夫斯作品《苏斯特的街道,与圣·佩特洛克拉斯教堂》
1907 年
虽然是在莫奈影响下的教堂画,但它还是表明了一种绘画空间抽象的、几何式的组合,提示了某种立体主义的支流。这种组合,也体现在在弗朗茨·马尔克费宁格或者意大利未来主义者的绘画中。
洛维斯·柯林斯(1858-1925)是一位有才艺的肖像画家,是一位先贤,也是 20 世纪表现主义绘画的当代人,成为联系 19 世纪德国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的纽带。
洛维斯·柯林斯作品《莎乐美》
1899 年
(已打码)
他的《莎乐美》是一幅恐怖的景象,是他的瓦尔兴湖(Walchensee)风景野兽派表现主义者传统的细碎笔法的结合。
保拉·莫德松-贝克尔(1876-1907)在 1899 年之后,描绘了艺术家在沃普斯维德(Worpswede)的侨居地。虽然她哪一派都没有参加,但她通过与诗人里尔克(1875-1926,曾是罗丹的秘书)的友谊,通过去巴黎的一些访问,摸到了艺术文学新发展。在这当中,她相继发现了法国的巴比松画派印象主义者。而后,在 1905 年和 1906 年,发现了高更塞尚的作品。由于她的早逝,留给我们的只是她可能会获得成功的迹象而已。
保拉作品《持山茶花的自画像》
1907 年
但在《持山茶花的自画像》这样的作品里,显然她已懂的了她在高更那里所看到的,对色块的概括对性格作有气氛的、浪漫的解释,显示出她是扎根于德国抒情自然主义的,并与 20 世纪的德国表现主义联系起来。
埃米尔·诺尔德(1867-1956)是德国表现主义第四位先驱。在他年轻的时候就学习了木刻,并在柏林从事了一段时间的家具和装饰艺术设计。他的第一批以为内容的画,把山形变成巨大而可憎的巨人,反映了原始德国幻想的特点。这些作品吸引了《青春》杂志的编辑们,并且采用了他两张很奇特的图画做了明信片,还选用了他的一些插图。卖掉这些明信片,他又能回校就读,并在慕尼黑、达豪巴黎严肃认真地从事绘画

马奈作品《圣拉扎尔车站》

1872 年

1899 - 1900 年在巴黎,他也和众多的外国学生一样,从杜米埃、德拉克洛瓦马奈印象主义者,开始逐渐摸索自己的路子。尽管起初他从印象主义者那里学的一些东西是令人失望的,但他的探索,使得他的色彩呈现出新的光辉和力量。在 1906 年,他认识了罗尔夫斯,并接受了他的邀请,成为艺术家的新团体“桥社”的一员。大约在同时,也和他的盟员们一样,开始制作蚀版画石版画诺尔德秉性孤僻,一年以后就离开了桥社,而且愈来愈致力于个人形式的表现主义的宗教绘画和版画,如 1912 年的《先知》

诺尔德作品《先知》

木刻,1912 年

诺尔德第一个幻想的宗教绘画是《最后的晚餐》(1909)。人们可以回想到伦勃朗《爱莫斯的基督》(1648)甚至达芬奇《最后的晚餐》(1499)。
最后的晚餐
列奥纳多·达·芬奇
约 1494 - 1498

诺尔德作品《最后的晚餐》

1909 年

但是,诺尔德情绪效果,与早先那两幅画的静态克制很不一样。人物被塞进一个真实并不存在的空间,他们长袍的红色,面部的黄绿,像火炬一样从背景的阴影里向外闪光。面部本身像头骨的面具,这是得自恩索感恩节系列。但在这里它们被赋予一种强烈的人性:他们不再是带着面具的莫名其妙的幻想了,而是在极端戏剧化的场面里满怀激情地个性化了的人拥挤的人群塞进画面的正面(这又是得自恩索尔),增强了临难的危机感,一直到几乎难以容忍的地步。

詹姆斯·恩索尔作品《面具围绕着艺术家的肖像》

1899 年

诺尔德这幅宗教性绘画《最后的晚餐》,表现出了情绪激奋的特征。而《基督在孩子们中间》这幅画,诺尔德运用了同样紧迫的构图,但是它不同于《最后的晚餐》,不是引起悲剧的高潮,而是一派欢乐的颂歌

诺尔德作品《基督在孩子们中间》

1910 年

他画儿童的色彩,以明朗的黄、淡红为主,成为放射幸福光辉的抽象象征

《围着金牛犊的舞蹈》用的也是这样的色彩,强烈的黄色紫色的舞者,在同样随意挥洒的黄、蓝白色的风景中,疯狂地旋转

诺尔德作品《围着金牛犊的舞蹈》

1910 年

但是,他表现的却是一种充满色情和肉欲的癫狂,并将它奉献给未知的神明。画面中的人物,被组织在开敞的空间之中,朦胧的色彩分布,起着扩展和紧缩的作用。这种狂热舞蹈的人物,使诺尔德常挂心怀,不时地变换媒介又回到这个题材上来。当然,一件最自由奔放的实例,是《狂热舞蹈的孩子们》

诺尔德作品《狂热舞蹈的孩子们》

在这里,他用画笔的急速砍动,抽打似的色彩笔触和碎点笔触,以使人物溶解的方法,强调了疯狂跳舞的效果。尽管主体是可以辨认的,但色彩笔触如此独立地运用,使绘画中呈现了后来被叫做“抽象表现主义”的特征(如德库宁的《女人与自行车》)。
德库宁作品《女人与自行车》
1952 - 1953
他的最后一幅《自画像》作于 1947 年,那时他已经 80 岁了,但他以有力的笔触所塑造的形象,看上去一点也没有因年龄而失去活力。像兀鹰一样凝视的眼神,似乎有点掩饰他那错综复杂的性格。他本来是倾向纳粹的,后来与其他大多数艺术家一样,遇到了纳粹公开指责,被斥为“堕落的艺术家”

诺尔德自画像

1947 年

诺尔德是一位有个性的表现主义者,在某种意义上乔治·路阿(又译乔治·鲁奥,1871-1958)也算一个,他们二人之间,就宗教信仰感情本质而言,有相似之处,但是他们也有重要的不同。他们都是色彩画家,但对色彩的看法不同。当把他们的色彩并排在一起的时候,路阿的色彩总是显得柔和,而诺尔德常常是鲜艳夺目的路阿的构图也更加谨慎有秩序,与德国人相比,他对信仰的解释也显得比较温和、克制。他们二人之间这种显著不同类似之处,引起了一个让人十分感兴趣而又非常难解决的问题,即不同国家的艺术性格问题。
CHAPTER 03
桥社
1905 年,恩斯特·路德维希·凯尔希纳(1880-1938)与埃里希·赫克尔(1883-1970)、卡尔·施密特-罗特卢夫(1884-1976)和弗里茨·布莱依尔(1880-1966)一道,组成了一个著名的团体,名为“桥社”(Die Brücke,联系起“一切革命的和激进的因素”)。
恩斯特·路德维希·凯尔希纳
1880-1938
这些年轻的建筑系学生们都要当画家。他们在一起画画,事先并没有约定什么纲领,而是要反对当时统治他们的艺术。他们充满了工艺美术青年风格派的说教精神,在工人区租了一所空车间,并开始从事绘画、雕塑木刻

弗里茨·布莱依尔作品

中世纪艺术对他们有着强烈影响,他们也有意无意地追求再现中世纪匠师行会的气氛。尽管他们在以多种手段工作,但是最能形成他们的风格并澄清他们的方向的,大概还是他们对于木刻的各种特点的精心研究。
梵高作品《向日葵》
约 1888 - 1889
他们认为,梵高(1853-1890)是被“内在力量”“内在需要”所驱使的艺术家当中,最明显的实例。他的绘画,在艺术家及他所表现的主题之间,呈现了令人销魂的“物”“我”同一性移情作用
到 1905 年,蒙克 (1863-1944) 的书画印刻艺术作品,已经在德国广为流传,艺术家也在这里渡过了许多时光。
蒙克作品 《呐喊》
1893 年
蒙克象征主义的观念,打动了年轻德国艺术家们的同情心弦,他们从蒙克那娴熟的书画印刻技术中,学到了不少东西。在历史风格方面,他们最激动的发现是来自非洲太平洋岛屿丛林里的原始艺术,这些东西十分引人注目地收藏在德累斯顿人种志学博物馆内。
1906 年,诺尔德应邀加入了“桥社”,由于他长期以来感到在探索方面的孤独,即欣然应允。在同一年,马克斯·佩希斯坦(1881-1955)也加入了这一团体。
马克斯·佩希斯坦作品《沙发上的女孩与猫》
1910 年
也还是 1906 年,当时担任建筑师的埃里希·赫克尔(1883-1970),说服一位制造商,为桥社开辟了个展室,允许桥社的艺术家在那里举行展览,这就是历史上桥社第一次展览。它标志着 20 世纪德国表现主义的问世
关于这次展览,所留下来的资料很少,因为没有印制目录,基本上也没有什么人注意。在当时,由于在一起工作的关系,除了诺尔德这位比较年长的、有建树的艺术家之外,桥社其他成员的绘画和版画,大体上是一个模样。

德累斯顿阿诺德画廊“桥社”艺术展海报

恩斯特·路德维希·凯尔希纳

1910 年

凯尔希纳从对木刻的探索中,得出了一个大胆地概括组合大色块的作法;而施密特-罗特卢夫总是用他那浑厚的厚涂法和步步紧逼的笔触,这是从梵高那里得来的,在无拘无束的活力方面却超越了梵高
在以后的几年中,桥社的画家们继续坚持他们的纲领,不仅在展览会上,而且也在各位成员设计的出版物上,以及在宣言上表现出来。在宣言里,凯尔希纳的思想反映得最为明显。他的人体是以罗丹研究裸体的方式精心研究的,即不是从形式上看姿势,而是置于环境之中来研究。这一派的作品,虽然发展出了不同的风格,但由于艺术家们错综复杂的个性,结果自然就是一种僵硬的、哥特式的棱角,充斥于大多数作品之中。
凯尔希纳作品《女孩与猫》
1910 年
桥社的画家不久就产生了革命意识野兽派在巴黎所创立的革命、影响了他们的用色。但是,他们本身的绘画,在某种程度上仍然是不同的,保持了表现主题形式德国式观念,以及哥特式结构锯齿交错的特征

1911 年,桥社的大部分成员都在柏林,在他们的作品中出现了一种新风格。这种风格,证明了他们在逐渐增加法国立体主义以及野兽主义的意识,并有一种德国式的激情对平铺直叙发出了冲击。1913 年,桥社作为一个团体就告解体了,艺术家们各奔前程
CHAPTER 04
凯尔希纳
在年轻的德国艺术家当中,在组织和引导同仁的志趣和活力方面,最有影响的人就是凯尔希纳(1880-1938)。
恩斯特·路德维希·凯尔希纳
1880-1938
从他上中学的时候起,就注定了他要当艺术家。在他发现了丢勒(1471-1528)的木刻以及他所刻的后哥特时期的先贤人物时,他的雄心壮志为之大增。他的第一批木刻制作于 1900 年以前,大概是受到了菲利克斯·瓦洛东(1868-1928)以及蒙克(1863-1944)的影响。在 1901 年到 1903 年之间,凯尔希纳德累斯顿学习建筑,而后于 19031904 年,在慕尼黑学画
在这里,他受到了新艺术运动设计的影响,并遇到了他在慕尼黑分离派展览会上看到的里塔达泰(retardataire)绘画的排斥。他继续学习丢勒,并且发现了以简约见长的伦勃朗(1606-1669)素描的表现方法。他除了像众多的年轻德国艺术家那样,对于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艺术逐项加以研究之外,还特别回顾了德国的哥特时期。对凯尔希纳有重要启示的第一位现代艺术家就是修拉(1859-1891)及其作品。凯尔希纳对 19 世纪色彩理论的研究,把他带回到歌德《色彩理论史》,并超过了修拉的研究。
凯尔希纳作品《绘画中的赫克尔和模特》
1905 年
凯尔希纳1904 年前后的绘画风格,显示出新印象主义点彩主义的影响,但与梵高相比,他的笔触更大富有动势。那一年,在慕尼黑艺术家协会举行的展览会上,他看到梵高、高更以及塞尚的绘画。
1904 年,凯尔希纳回到了德累斯顿建筑学校,就和赫克尔、施密特-罗特卢夫以及布莱依尔熟悉了。我们已经讲过,他们一同成立了桥社。从凯尔希纳的几幅关键性的绘画和版画,我们可以一窥他作品的发展状况
凯尔希纳作品《持日本伞的姑娘》
1906 年
(已打码)
《持日本伞的姑娘》(1906)是一幅野兽派风格的作品。而画中女子名叫豆豆(Dodo),是凯尔希纳当时的女朋友,她摆着扭曲的造型双腿夹紧叠放两只手臂平放在胸下,一把露出伞骨的日本花伞撑在身后,小得不成比例。
而整个画面大片的肉色色调由漂亮的黄色粉红色组成,在绿色蓝色的陪衬下得到强调。人体、伞以及装饰性的背景,都聚集在图画的正面表面上,创造出一幅色彩飞溅的抽象图案来。
凯尔希纳作品《德累斯顿街道》
1907 年

《德累斯顿街道》(1907)是一幅曲线条人物的集会,他们像幽灵一样,身不由主地飘忽不定,在梦中的世界游荡。而《街道》的另一个稿本,即 1913 年的《柏林街道》,是凯尔希纳移居柏林以后画的。
凯尔希纳作品《柏林街道》
1913 年
对比这两幅《街道》可以看出,这些年来使年轻艺术家动情力量所在。前者是从艺术运动阿拉伯式线条装饰蒙克的幻想那里来的;而后者,则要感谢立体主义的厚意,这是从毕加索、勃拉克、德劳内,以及他们在巴黎的追随者们那里传播过来的。
这幅画的结构齿交错几何形式的,空间有节制而且组合良好。在这里,立体主义的图案兽派的色彩结合了起来,尤其是结合了一种哥特式的变形,和一种德国式的洋溢情绪,这就赋予画面一种强烈的感觉,不像当时法国的任何东西。
凯尔希纳作品《市场和红塔》
1915 年
如果说凯尔希纳《市场和红塔》(1915)可相当于德劳内(1885-1941)的埃菲尔铁塔,那么,从这两件作品里可以看出,德国法国之间的眼光,显然是不同的。
罗伯特·德劳内作品《红色埃菲尔铁塔》
1911 - 1912
德劳内《红色的埃菲尔铁塔》,代表了一种立体主义表现主义看法。这里的表现,是以抽象的彩色形状线条的动势来完成的。凯尔希纳所画的《市场和红塔》《街道》系列,同桥社的其他成员的大多数绘画一样,是以更为清晰的方式来表现的
尽管桥社成员们也研究过立体主义的作品,但他们对运用立体主义的几何性始终怀有戒心,他们只是将其与限定的透视空间结合起来再用梵高的手法加以变形,创造一种与压抑幽闭效果相同的目的。其整体结构大部取自后期中世纪的绘画手抄的图案装饰,看起来就像得自立体主义的情况一样。
凯尔希纳作品《醉酒的自画像》
凯尔希纳的身上,始终带着一些德国过去的哥特式观念的影响,他也是原桥社最得力的一人
在晚年,因为年轻时的极度狂乱状态逐渐趋于平稳,凯尔希纳开始怀疑自己继续画下去是否还有意义。对于艺术家,人生是一个艰难的发展历程,但正是这样的艺术道路喻示着人类在成长、现代人在成熟
精神饱受摧残的同时,晚年的凯尔希纳,身体状况也极度不好,他受到梅毒、麻痹症、以及烟酒过量药物引起的健康困扰
1938 年,德军进入奥地利,边境离他家只有 25 公里(注:一战之后,凯尔希纳便流亡瑞士,此时居住在瑞士达沃斯)。
凯尔希纳作品《雪山前的紫色小屋》
1938 年
眼看家园不保的凯尔希纳,在 1938 年 6 月 15 日这天,在他家的外面,离他希望葬身的达沃斯园林墓地不远处,
他举枪自杀了
CHAPTER 05
埃里希·赫克尔、奥托·牟勒
埃里希·赫克尔是一位比较克制表现主义者。他的早期作品,很好地显示了心理学上的顿悟抒情的闪光。特别常见的是,他那形影憔悴的人物,暗示出一种手法主义者的程式,而不是强有力的内在冲突的感觉。从 1920 年以后,事实上他已愈来愈转向多彩的绘画,但是,基本上是浪漫现实主义者的风景。
赫克尔作品《桌边两男子》
1912 年
然而,像《桌边两男子》这样的作品(1912),成功地唤起了两者戏剧性的相互关系,不但人物,就连压缩了的倾斜的房间空间充满了感情。这幅画题为“给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画,几乎是陀翁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的文学插图。墙上基督蒙难的画和左边那个人的痛苦表情,以及另一个人的威胁,都参照了伊万的《基督的故事》《大审判官》
赫克尔作品《Crystalline Day》
1913 年
(已打码)
在另一个极端,艺术家所画的原始、淳朴的场景,有一种神秘感。在异国情调的风景中,有棱角的裸女,反映了桥社对于高更、非洲太平洋岛屿艺术的奉迎,显示出如何把过去常常用来造成天水结晶特点的立体主义碎面,变化成抽象的几何色块。这些主题的最成功的解释,就是赫克尔奥托·牟勒的作品。
高更作品《塔希提的牧歌》

1898 年

奥托·牟勒(1874-1930)的色彩,在所有的桥社艺术家中,是非常柔和、雅致含蓄的。他的绘画,最能使人想起东方典雅的组合。他的裸女是纤弱的、斜目而视和身段优美的。柔和的外轮廓,黄赭色的身体,不知不觉和谐地退进绿色和黄色的簇叶背景之中。
奥托·牟勒自画像
1921 年
他的《自画像》(1921),在表现主义者自己和彼此之间的画像中,有着鲜明的特征,如憔悴的面容强烈的凝视。但是,他把这些感受方面的特点审美的意趣结合起来,成为他绘画的标志
CHAPTER 06
马克斯·佩希斯坦、施密特-罗特卢夫
马克斯·佩希斯坦施密特-罗特卢夫虽然彼此有明显的不同,但在表现主义之中,代表了一种更大胆、更富有色彩的气质。佩希斯坦是桥社中最折衷的一个,但是,他能以自己有个性的绘画,从一种风格画到另一种风格
马克斯·佩希斯坦作品《印第安人和妇女》
1910 年
佩希斯坦早期的《印第安人和妇女》,以异乡的主题和人物的造型及野兽派精神的色彩,非常精彩地表现了他的绘画的戏剧性佩希斯坦的素描是雕塑式和曲线式的,与牟勒赫克尔形成对比。他的色彩趋于浓重,时常是粗放的,正是由于这些特征,他有时成功地考虑了表现力量的问题。
在 1910 年,施密特-罗特卢夫画了一幅身穿高翻领绿色棉毛衫的自画像。留着胡子,戴着单眼镜,靠着一个抽象的背景,紫色的帘子侧面打开一个黄色的洞口,这是傲慢的表现主义者少年得意的画像(《戴单眼镜的自画像》,1910)。
施密特-罗特卢夫作品《戴单眼镜的自画像》
1910 年
虽然这是一种特殊绘画夸张效果,但它如实地表现了桥社艺术家的性格特征,尤其是施密特-罗特卢夫本人的个性。除了诺尔德之外,他是这一派中最大胆的色彩画家。他经常用鲜明的蓝、深红、黄绿色,在色彩的同时并置中,使之互相激荡,而且是非常明显的不和谐。虽然他从来不是一位抽象画家,但在桥社当中,他大概是在抽象结构方面走得最远信心最足的一个,比如 1912 年的《月儿初开》
施密特-罗特卢夫作品《月儿初开》
1912 年
他把立体主义对室内的简化野兽派的风景原始人物,与预示后期毕加索的东西,组织到了一起了

来源:艺术vs建筑vs音乐
(0)

相关推荐

  • 除了梵·高,谁还爱画向日葵?

    埃米尔·诺尔德<自画像>,胶合板油画,83.5×65cm,1917年 表现主义绘画是20世纪初主要流行于北欧各国的一股艺术潮流,其早期掺杂了象征主义和现代风格,经过梵·高.图卢兹·劳特累克 ...

  • 那个美好时代

    时代造就艺术家,某一时期的艺术自然而然也对应当时发生的一切事情.不同的声音来自四面八方,一些人认为艺术需要跟上时代脚步,另一些则留恋往昔的美好景象.艺术家不再局限在画他们所看到的世界,超出认知范围的各 ...

  • [艺术研究]自画像中的我(29)

    埃米尔·诺尔德自画像 画家埃米尔·诺尔德是德国"老表",所谓老表是相对后来兴起的德国新表现主义而言,德国的第一波表现主义浪潮是在二十世纪初,其鼻祖是挪威人爱德华·蒙克.埃米尔·诺尔 ...

  • 德国表现主义画家,桥社的创始人之一,凯尔希纳油画作品欣赏

    清韵逸品关注昨天21:04大图模式凯尔希纳 Ernst Ludwig Kirchner (1880-1938)德国表现主义画家,桥社的创始人之一.他深受马蒂斯画风的影响,作品造型简洁,色彩浓烈,注重装 ...

  • 专家谈德国表现主义诗歌:借鉴了图景拼贴方法

                 作者张慧佳,武汉大学文学院博士生. 蒙克作品<呐喊> 蒙克作品<生命之舞>.蒙克推动了德国表现主义的兴起 20世纪初,德国表现主义流派首先诞生于绘画领 ...

  • 焦虑、不安、愤怒......德国表现主义大师们的欲望激情源自何方?

    天空变成了血红色.我停下来,靠在篱笆上颤抖和恐惧着--.然后我听到了大自然巨大的.无限的尖叫.--蒙克 Violin Concerto in E Minor, Op. 64: III. Allegre ...

  • 德国表现主义艺术的先驱,埃米尔·诺尔德,油画作品欣赏

    埃米尔·诺尔德(Emil Nolde,1867-1956)是德国表现主义艺术的先驱.他的艺术典型地体现出德国表现主义追求"内在冲动"渲泄的艺术倾向.他的画注重情感表现,色彩浓重,造 ...

  • 德国表现主义画家,奥古斯特・马克,油画作品欣赏

    清韵逸品2021-01-02 15:53:34 奥古斯特・马克 (august macke ,1887年 - 1914年),出生于德国的巴维埃尔.与同时代许多画家一样,在他独立创作的最初阶段,受到印象 ...

  • 《人类朦胧时代》序--德国表现主义诗歌纵谈、一

    [德]库尔特·宾妥斯    写在前面 本书编者反对诗集之类的书,因此才编出这个集子. 编者一反以往编选诗集的习惯作法,既不是把偶然生活于同一时代的许多诗人按姓氏的字母顺序排列,每个选入几首诗,也不是根 ...

  • 《人类朦胧时代》序--德国表现主义诗歌纵谈

    [德]库尔特·宾妥斯    写在前面 本书编者反对诗集之类的书,因此才编出这个集子. 编者一反以往编选诗集的习惯作法,既不是把偶然生活于同一时代的许多诗人按姓氏的字母顺序排列,每个选入几首诗,也不是根 ...

  • 在欧洲从事法律职业到底赚多少:德国名列前茅

    在欧洲,涉及到法律方面的服务都不便宜,德国尤其昂贵.从德国律师的薪资就可见一斑,德国律师的薪水,是欧洲国家中比较高的,英国律师事务所Wright Hassall最新的研究数据,比较了欧洲20个最富有国 ...

  • 到底多少难民在德国找到了工作?

    一项研究表明,在德国生活了五年之后,只有27%的难民妇女获得了有报酬的工作.男性的情况要好很多.但是,总的来说,德国劳动力市场存在严重的融合障碍. 新冠危机让德国移民人数急剧下降.这也适用于难民.即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