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首富陈江和:我的根在中国,我也有中国梦

一个人不管身在何处,始终不能忘记自己的祖国,不能忘记自己的根在哪里。印尼首富陈江和就是这样一个人。

虽然他出生在印尼,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华人,是炎黄子孙的后代,血液里面流淌着的是中华民族的血液。

陈江和从小在印尼生活得十分艰难,家境也很不好,为了承担起家里的生活重担,他从小就边上学边打工赚钱。

谁曾想到就是这样的一个穷小子,打破了印尼对华人的偏见,摇身一变成为了印尼首富。

功成名就后的陈江和一直都没有忘记中国。

他在回报印尼的同时也热心在中国做慈善,接连捐给中国3亿多,成为了捐款给中国最多的华人外商。

时隔多年,作为印尼首富的陈江和曾说:我的根在中国,我也有中国梦。

创立第一家工厂

陈江和出生于1949年,祖籍是福建莆田,陈江和的父亲当年为了赚钱维持生计,带着全家移民到了印尼。后来父亲在印尼开了一家小小的商店,生下了陈江和。

陈江和是家里的长子,家里一共有九个孩子,父母根本负担不起这么多个孩子的抚养费。从小陈江和就十分懂事,知道自己家境困难,主动出去打工赚钱,补贴家里。

在外工作的陈江和不怕辛苦,有一股年轻人的冲劲。1967年由于各种原因,陈江和被迫辍学,正式地开启了他的创业之路。

陈江和拿着自己之前打工赚的第一桶金,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要创立一个自己的工厂。

要知道,华人在外国创业总是很艰难的,容易受到歧视和阻挠,他想建立自己的工厂并没有那么简单

陈江和数次拜访印尼的部长,跟部长作出了自己创业的保证,才终于克服困难,拿到了准许建立工厂的资格。

1975年,陈江和的工厂正式建成,仅仅只用了十个月的时间,这件事惊动了部长,工厂开业之际,印尼总统和其他七位部长都来给他剪彩。

工厂慢慢做大之后,陈江和也履行了之前的承诺,给印尼当地人提供了很多就业的机会,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成为印尼首富,回国投资

到了1983年,陈江和已经把自己的资产规模扩大到了将近一亿美金,涉及石油承包、夹板厂、棕榈油等领域,陈江和的产品还畅销欧洲,1978年还开始出口到中国。

陈江和的创业野心很大,即使他的金鹰公司做到了上亿资产的中型企业,但他并没有就此满足。

陈江和把自己的事业重心放在了棕榈油的项目上,以他当时的实力还没有办法做大做强。

后来经过他五六年的努力,把棕榈油的生意做得越来越大,资产已经达到了十几亿美金。

陈江和已经把他的公司规模扩大到亚太各地区的国家,使得他摇身一变成为了印尼首富。

成为首富后的陈江和,开始放慢自己的脚步,问一下自己的内心。原来他自己心里一直都牵挂着祖国,一直觉得中国永远是自己的故乡。

上世纪90年代,陈江和回到中国投资,在中国江苏和福建等地建工厂,带动了当地的发展。

迄今为止,陈江和在华总投资已经达到了600多亿,涉及纸浆造纸、清洁能源、棕榈油等多个行业。

热心慈善,捐款三亿多

在中国投资的陈江和,并没有忘记回馈社会,一直都在热心做慈善。1981年,陈江和和夫人就一起在中国建立了陈江和基金会,用于教育、医疗等慈善事业捐款。

1993年,陈江和就捐款388万元建立了福建省莆田第一医院惠美门诊楼。我们都知道莆田是陈先生的祖籍。

他心里一直都觉得莆田是自己的故乡,人成名之后不能忘本,自己始终是炎黄子孙的后代。

1996年6月,陈江和捐款200万翻修了江苏省25所破旧的农村学校,提供给孩子们更好的学习环境。

2004年3月,陈江和又在西部地区捐建五所“陈金荣侨心小学”,之后陈江和就一直致力于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先后在西藏、青海等贫困地区捐款建学校,他坚信优质的教育能促进社会公平。

不仅如此,在中国有特大灾难比如汶川地震、非典等时期,陈江和都一时间捐款出力,为救灾提供援助。在中国发展的这么多年,陈江和的名字一直都出现在各种慈善榜单上。

他做得最出名的一项善举,就是捐资奥运。陈先生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国家游泳中心第一位大笔捐款者。

陈先生在采访里提到,他看到北京申奥成功的消息,难掩兴奋和激动,和亿万中国人民一起欢呼,终于中国可以摆脱“东亚病夫”的帽子了。

于是当北京在筹备奥运会场馆建设的时候,他先是马上给国家游泳中心捐款,之后还捐资500万美元支持“水立方”建设。

陈江和还跟北京侨办领导提出建议,不要设立捐款最低门槛,哪怕侨胞只是捐款了一分钱,都表达了他们心系祖国的情怀。

至今为止,陈老先生已经捐款累计3亿多了,是所有华人富商里面对中国捐款最多的企业家。可见他对中国慈善事业的贡献之大,对祖国的那份赤忱之心。

总结

漂泊在异国他乡的游子们,每当祖国需要自己的时候,一定会义不容辞地站出来,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爱国情怀。

印尼首富陈江和就是这样的一位游子,无论他现在有多么地功成名就,始终不忘记自己的祖国,一直都在为中国的慈善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对于海外侨胞,我们国人也应该敞开自己的胸怀去欢迎他们,我们的骨子里留的是一样的血脉。

无论何时,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的后代,都一同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