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第十四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视而不见,名曰夷①;听之不闻,名曰希②;搏之不得,名曰微③。此三者不可致诘④,故混而为一⑤。其上不徼⑥,其下不昧⑦,绳绳兮⑧不可名,复归于无物⑨。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⑩。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⑾。能知古始,是谓道纪⑿。

[译文]

看它看不见,把它叫做“夷”;听它听不到,把它叫做“希”;摸它摸不到,把它叫做“微”。这三者的形状无从追究,它们原本就浑然而为一。它的上面既不显得光明亮堂;它的下面也不显得阴暗晦涩,无头无绪、延绵不绝却又不可称名,一切运动都又回复到无形无象的状态。这就是没有形状的形状,不见物体的形象,这就是“惚恍”。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前头,跟着它,也看不见它的后头。把握着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实存在的具体事物。能认识、了解宇宙的初始,这就叫做认识“道”的规律。

[注释]

①夷:无色。

②希:无声。

③微:无形。以上夷、希、微三个名词都是用来形容人的感官无法把握住'道'。这三个名词都是幽而不显的意思。

④致诘:诘,音ji(阳平),意为追问、究问、反问。致诘意为思议。

⑤一:本章的一指'道'。

⑥徼:音jiao(上声)。清白、清晰、光明之意。

⑦昧:阴暗。

⑧绳绳:不清楚、纷芸不绝。

⑨无物:无形状的物,即'道'。

⑩惚恍:若有若无,闪烁不定。

⑾有:指具体事物。

⑿古始:宇宙的原始,或'道'的初始。

⒀道纪:'道'的纲纪,即'道'的规律。

[延伸阅读1]王弼《道德经注》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无状无象,无声无响,故能无所不通,无所不往。不得而知,更以我耳目体不知为名,故不可致诘,混而为一也。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於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
欲言无邪,而物由以成;欲言有邪,而不见其形。故曰无状之状,无物之象也。

是谓惚恍。
不可得而定也。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有,有其事。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也。虽今古不同,时移俗易,故莫不由乎此,以成其治者也。故可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上古虽远,其道存焉,故虽在今,可以知古始也。

[延伸阅读2]苏辙《老子解》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請,故復混而為一。
視之而見者,色也,所以見色者,不可見也。聽之而聞者,聲也。所以聞聲者,不可聞也。搏之而得者,觸也,所以得觸者,不可得也。此三者,雖有智者莫能詰也,要必混而歸於一,而後可爾。所謂一者,性也。三者,性之用也。人始有性而已,及其與物構,然後分裂四出,為視為聽為觸,日用而不知反其本,非復混而為一,則日遠矣。若推而廣之,則佛氏所謂六入皆然矣。《首楞嚴》有云:反流全一,六用不行。此之謂也。

其上不繳,其下不昧。
物之有形者,皆麗於陰陽,故上皦下昧,不可逃也。道雖在上而不皦,雖在下而不昧,不可以形數推也。

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
繩繩,運而不絕也。人見其運而不絕,則以為有物矣,不知其卒歸於無也。

是謂無狀之狀,無象之象,是謂惚恍。
狀,其著也。象,其微也。無狀之狀,無象之象,皆非無也。有無不可名,故謂之惚恍。

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
道無所不在,故無前後可見。

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古者,物之所從生也。有者物之今,則無者物之古也。執其所從生,則進退疾徐在我矣。

(0)

相关推荐

  • 视之不见,名曰夷, 听之不闻,名曰希, 搏之不得,名曰微

    伟大的哲学家老子不可能写出玄乎又玄的<道德经>,只因为<道德经>在流传过程中变得杂乱无章所以玄乎又玄,走进"360个人读书馆"馆友"百岁无疾的秘籍 ...

  •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四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企①者不立,跨②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译文] 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迈起大步想要前进得快,反 ...

  •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九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将欲取①天下而为②之,吾见其不得已③.天下神器④,不可为也,不可执也⑤.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⑥,故无败,故无失.夫⑦物⑧或行或随⑨:或觑或吹⑩:或强或羸⑾:或载或隳⑿.是以圣人去 ...

  •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六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①.是以君子②终日行不离辎重③,虽有荣观④,燕处⑤超然.奈何万乘之主⑥,而以身轻天下⑦?轻则失根⑧,躁则失君. [译文] 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宰.因此君子终日行 ...

  •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有物混成①,先天地生.寂兮寥兮②,独立而不改③,周行而不殆④,可以为天地母⑤.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⑥,强为之名曰:大⑦.大曰逝⑧,逝曰远,远曰反⑨.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⑩.域中⑾有 ...

  •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二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曲则全,枉①则直,洼则盈,敝②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③为天下式④.不自见⑤,故明⑥:不自是,故彰,不自伐⑦,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 ...

  • 老子道德经第十九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绝圣弃智①,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②以为文③不足,故令有所属④:见素抱朴⑤,少私寡欲:绝学无忧⑥. [译文] 抛弃聪明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抛弃仁义 ...

  • 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①:万物并作②,吾以观复③.夫物芸芸④,各复归其根.归根⑤曰静,静曰⑥复命⑦.复命曰常⑧,知常曰明⑨.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⑩,容乃公,公乃全⑾,全乃天⑿,天乃道,道乃久,没身 ...

  • 老子道德经第十五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①,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不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②:豫兮③若冬涉川④:犹兮⑤若畏四邻⑥:俨兮⑦其若客⑧:涣兮其若凌释⑨:敦兮其若朴⑩:旷兮其若谷⑾:混兮其若浊⑿:孰能浊⒀以静之徐 ...

  • 老子道德经第十二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五色①令人目盲②:五音③令人耳聋④:五味⑤令人口爽⑥:驰骋⑦畋猎⑧,令人心发狂⑨:难得之货,令人行妨⑩: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⑾,故去彼取此⑿. [译文]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