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体味意象和意境(重要考点)

进入七年级,古诗词的学习难度大大增加,我们需要更加系统的学习如何赏析古诗。

首先就是要抓住意象,意象是融合诗人情感的景物,往往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分析起来难度较高,但也有很多常见并且含义相对固定的。

比如:月(明月、残月、新月、玉盘、孤月、冰境等),是思念、思乡的代名词。

课文第二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问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诗中出现“明月”这一意象,再结合题目,我们很容易就能判断,这首诗表达的情感是对友人王昌龄的思念之情。

乡书(家书、乡信、锦书等),表达的归乡不得,思念故乡的深沉感情。

课文第三首《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中出现“乡书”这一常见意象,稍微一分析,我们就就能知道,这首诗写的就是诗人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西风、秋风,往往表达伤感、不平、惆怅等情感。

课文第四首《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中出现“西风”这一意象,那么表达的情感情感跟伤感、不平、惆怅一定是相关的,分析之后不难得出,表达的就是作者长期漂泊他乡的孤寂、愁苦之情。

此外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还有很多,我们要不断积累,慢慢学会分析。

在抓住意象的基础上,我们还要体味意境。意境就是把诗人的情感,融入具体事物中。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入景等都是创设意境的方法。

领悟诗中意境,一定要弄清楚诗中写了什么事?什么人?什么景物?抒发了什么感情?表达了什么思想等等。

初中阶段意境有关的问题,常见的主要有:1、诗中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2、诗中描写了哪些形象,其作用是什么?3、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比如,本课思考探究第三题:朗读《次北固山下》,边读边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情景,体会上下句对偶的精妙。

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描绘的情景:潮水上涨,江面一下子就开阔了;此时,诗人船行江中,江风吹来,船帆顺风扬起,端端正正地高挂着。

这题目本质上是要求我们初步学会体味诗歌意境。

总结:古诗词的学习不仅是背诵和理解,更重要的是学会分析,一首首古诗如同数学中的一道道例题。学数学光背了这一道例题没用,还要懂得定律、定理等在例题中运用。学古诗也一样,古诗中意象和意境就像数学例题中的定律、定理,掌握了它们,也就掌握了学习古诗的那把钥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