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开展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自主、合作、探究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通过组际、师生间的合作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各抒己见,互相交流信息,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以达到共同解决问题、掌握新知识的效果。在大班化教学中,也能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但在课堂中,由于组数较多,教师组织起来较为困难,时常照管不过来。而小班化教育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提供了相当便利的条件,它既可以弥补教师难以面对众多有差异学生的不足,同时又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大大增加。那么,如何在小班化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我在教学中,尝试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合理编排小组,加强多向互动合作学习。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分组问题。为了使学生能愉悦和谐又有成效地开展合作学习,教师一定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爱好、性别差异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加强多向互动交往。
(一)遵循“组内异质”的原则。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就是一个合作学习小组,他们的小组成员可谓是性格迥异。唐僧虽不是最能干的成员,但他有很强的组织能力,目标明确,以身作则,对保证任务完成起了关键作用;孙悟空虽能力强,但做事急躁,自以为是;猪八戒虽好吃懒做,但他大事不糊涂,能屈能伸;沙僧虽性格内向,不太说话,但他忠厚老实,对小组的团结有一定帮助。根据合作学习理论,小组最好要异质分组,最佳人数在4--6人左右,唐僧小组的组成符合这些原则。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时,可以将不同性别、能力、个性特点的学生分在同一组内。这样分组有利于学生间的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二)灵活变换座位排列形式。在合作学习中,可以改变以往的“秧田式”的排列,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形式变换成“品字型”、“T字型”、“U字型”等。讨论、实验等采用“风车型”、“餐桌型”;游戏、表演等采用“马蹄型”、“U字型”;操作、竞赛等采用“餐桌型”、“T字型”。而且每个小组都安排老师的座位,这样方便于教师行走于小组之间,参与他们的讨论,更直接、迅速地了解合作的效果,以便恰当进行调控,引导点拨疑难处,指导困难学生,帮助总结方法。
二、指导小组分工,提高互动效率。“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团队中为完成共同的任务,而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因此,为了合作学习能顺利进行,减少时间上的空耗,教师要帮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明确自己在小组中的地位和作用。给每人分配一项任务,如小组长、记录员、操作员、汇报员等,这样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避免一些不劳而获的学生“搭便车”现象。不过小组分工不宜实行终生制。终生制负面影响较大,压抑了更多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的热情。为了调动全班的积极性,可以实行轮流担当,给每一个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如教学《乌鸦喝水》一课,为了让孩子验证一下乌鸦的这个办法是否真的能喝到水,也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活动中去,经历验证的过程,教者采取了小组合作完成的形式。首先对组员进行分工(一人负责装水,一人负责放石子,一人负责做观察记录,一人负责汇报验证结果),然后进行试验。这样各司其职,就能有效地开展。在一个小组中,“小组长”的作用非常大,相当于是“组内舵手”。教师应该对“组内舵手”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培训,以充分发挥其在合作学习中的牵引和桥梁作用。如在低年级学习生字的环节中,可以指导小组长按下列步骤组织学习:组员借助拼音自学生字词。组长领读生字词。组内交流识字方法。组长检查组员认字情况,及时汇报,以便老师进行补充指导。这样的做法,使得单位时间内读字展示的人数达班级半数以上,老师指导也有侧重点,就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精选合作内容,把握互动过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精选内容是关键,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内容和学生学情,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学生靠个体自主学习难以解决的)进行小组讨论和学习。
(一)从文本角度出发。在阅读课上,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实效,教师先要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了解学生选择有讨论价值的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来。
1、探究性问题的教学在此类问题的教学过程中组织小组合作,可以让孩子们动手操作,开展一些实践性活动。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称象》时,可以让孩子动手剪一剪大船、大象和石头,亲自体验一下称象的过程,这样更容易理解曹冲所想办法的绝妙之处,也更能体会到一个七岁孩子的聪慧。
2、具有矛盾性问题的教学在教学中,有时我会根据学生的学情,通过设计矛盾性的问题引起学生产生认识、生活经验等方面的矛盾冲突进而形成悬念,让孩子们产生求知心理,这时的小组合作往往会比较高效。比如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先让学生体会小壁虎向小鱼姐姐借尾巴时是很懂礼貌的,然后学习向老牛和燕子借尾巴的部分可以放手让学生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去解决一个矛盾性的问题:小壁虎是那么懂礼貌,可是为什么其他小动物都不愿意把尾巴借给它呢?这样一个问题摆在学生面前,增强了他们的探究意识。
(二)从学生学情出发。有些教师为了套用当前的小班化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非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于是在小组合作内容的选择上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主要表现为:有的教师选择难度较大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课堂上看似学生讨论的热火朝天,但一次又一次跑离了主题,等于是白费时间。而有的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很简单的问题也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课堂气氛看似活跃,其实活动只是流于形式,学生的思维难以得到深入,导致课堂教学低效。笔者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既要考虑是否适合学生学情,又要考虑是否必要。
四、建立评价机制,强化互动意识。没有总结就会事倍功半,没有反思就不会进步。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必然离不开评价,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质量并使教学不断改进和完善的重要环节。因此要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有效的评价,从而更好地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合作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尊重和保护学生自主合作,大胆探究的积极性。因此要注重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开展学生自评、组内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一)自我评价。因为每一次活动的评价主体是学生,评价的对象也是学生,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勇于自评,也就是学生对自己在学习实践过程的收获和成果、不足和改进作出评价。通过自评,可以让学生认真地审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促进学生不断改进。
(二)组内互评。适当的表扬对于学生来说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有时来自同学的鼓励比来自于教师的对学生更有效果。因此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还应进行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评价。互评时,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要求学生之间相互找出优、缺点,最后由小组长根据大家的意见,记录评价结果。目的是在同学之间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营造团结合作、互相勉励、共同提高的氛围。
(三)教师赏评。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曾说:“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我们的学生有强烈的自尊心,渴求被老师肯定、欣赏。只要出自真心,老师的一个赞赏的动作、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信任的眼神,都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评价时应首先对他在巡视中所记录到的情况进行描述。如告诉学生他观察到多少人真正参与到了活动当中,多少人采用了社交技能,他们都是怎么做的;哪个小组如何帮助本组同学弄懂这个知识点的,以此来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强化和暗示。其次,教师应在对小组评价的基础上再对个人进行评价;使群体的智慧和力量以及个人的能力和水平都得到充分体现。使学生认识到对他们最有意义的是合作学习的过程,最重要的是从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合作学习的方式,合作学习的精神。总而言之,在小班化语文教学中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能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合作学习成为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而采取的最扎实、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