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国家的绿色之路——看新加坡绿色建筑发展

建筑业是新加坡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对带动新加坡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新加坡自然资源十分匮乏,大量水、电、建筑原材料都依赖进口,同时建筑能耗消耗较大。可持续发展成为新加坡国家发展的重要议题,新加坡将发展绿色建筑作为缓解国内资源和环境压力的主要策略。

1
发展历程

在世界第二次石油危机时,对煤炭和石油依赖较强的新加坡所受影响较大,于是,1980年新加坡建设局出台《建筑节能标准》,来推动国内的建筑节能。

2004年,在新加坡国家环境署的支持下,新加坡建设局开发了用于评价建筑对环境影响和建筑性能的绿色建筑评估标准——绿色标志(Green Mark),并于2005年1月开始推行绿色标志认证计划。同时,新加坡可持续发展委部际委员会还制定了绿色建筑的发展目标和规划,即到2030年,实现80%的新建建筑为绿色建筑,建筑能源效率比2005年提高35%。

2
法律基础

1.第一期绿色建筑总蓝图(2006年出台,主要针对新建建筑推广绿色建筑认证)

(1)政府带头建设绿色建筑,自2007年4月1日起,5000m2以上的政府投资工程与重大改建扩建工程必须获得绿色标志认证级,以此促进绿色建筑市场的形成;

(2)出台“绿色标志津贴计划”,安排2000万新元奖金用于鼓励开发商建设绿色建筑;

(3)5年内提供5000万新元研发基金,用于推动绿色建筑技术创新,引入国内外先进绿色建筑技术,成为国内首个建筑及房地产行业的专项科研基金;

(4)积极开展各类培训活动,并对绿色建筑管理师和专业工程师资质进行认证,以提高绿色建筑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

(5)通过展览、路演、居民宣传CD、公交广告和媒体广告等方式,向社会大众宣传绿色建筑理念,扩大绿色建筑的社会影响力。

通过“第一期绿色建筑总蓝图”的实施,绿色建筑理念在社会上得到广泛传播,并培养了大批绿色建筑人才。其中,鼓励政策覆盖开发商和设计单位,开发商可获得6元/ m2,总计达300万新元奖金,设计单位可获奖金总计达20万新元,从2006-2009年,共计102个项目获得奖金。

2.第二期绿色建筑总蓝图(2009年出台,提出了进一步推动绿色建筑的“六大策略”)

(1)由政府公共项目带头达到高级别绿色标志。要求新建政府项目必须获得绿色标志白金级认证。同时,要求关键新区的新建项目必须获得绿色标志超金级及以上级别认证,并与市区住建局合作,奖这一要求纳入土地出让条件,以此对开发商的行动进行约束。

(2)通过奖励机制,鼓励私人开发商建设更高能效、更高等级的绿色建筑,获得绿色标志超金级和白金级认证项目,可获得最高达1%和2%的额外建筑面积奖励。并制定了总额为1亿新元的“既有建筑绿色标志津贴计划”。

(3)促进绿色建筑标志和绿色建筑技术发展的紧密结合。分别针对新建建筑、既有建筑和绿色建筑外延建立相应评价标准。

(4)建立完善的职业培训和认证机制,包括绿色标志专业设计师、绿色标志项目管理师、绿色标志设备管理师等,并将绿色建筑纳入相关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课程。

(5)注重国际市场的开发,新加坡绿色标志认证逐步扩展到整个东盟地区、中东和非洲地区。

(6)探索建立建筑性能的最低标准,为立法管制和大范围推广提供依据。

3.第三期绿色建筑总蓝图(2014年出台,为未来5至10年的相关规划与发展定下策略)

新加坡建设局承诺拨出1亿零200万新元资金,加快现有建筑的节能改善步伐。新加坡计划实现在2030年拥有80%绿色建筑的目标。

绿色建筑标志奖励计划将设立5000万新元新津贴,协助现有建筑和场所的中小型业主及租户,使用绿色节能设施。中小型业主未来进行节能翻新时,如安装更省电的冷气系统,可获得最高50%的费用津贴,或最多300万新元;租户则能获得最高50%的费用津贴,或最多两万新元。

除“绿色建筑总蓝图”外,新加坡也开展了与绿色建筑相关的立法工作,详见下表。

3
评价体系

1.绿色标志(Green Mark)

新加坡建设局于2004年开发了用于评价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和建筑性能的绿色建筑评估标准——绿色标志,并于2005年1月起开始推行。

绿色标志认证得分分配示例表

绿色标志等级分类

绿色标志评价体系

绿色标志评估体系各项指标对应的分值大小还会根据技术进步等实际情况进行更新,因此一栋2008年获得“绿色标志”金级认证的建筑,在2011年或许只能达到认证级,而且一次认证的有效期只有三年,到期后建筑业主基于自愿原则可以重新申请评估认证。新建筑后来的评估会依据既有建筑标准进行。

绿色标志的申报流程为:递交申请、预评估、评估审查和颁发证书四个环节。

2.生态办公标签(Eco-Office Label)

由新加坡环境委员会(SEC)基于“生态办公评估体系”推动的一项认证计划,申报单位在网上进行自评,之后再决定是否申请认证。评估指标为:环保政策和承诺、采购情况、纸张及打印机和复印机的使用情况、减少废物的措施、办公室家具、办公室厨房、节能、室内空气质量等。

3.生态美食广场认证(Eco-Foodcourt Certification)

由SEC提出,主要对采用环保和可持续措施设计建造的食品中心进行评估,关键评估内容包括:环境管理体系、能源和水资源利用、废物管理和回收、通信和教育、供应商审查等。

4.生态酒店认证(Eco-Hotel Certification)

由SEC制定和出台,主要评估酒店的环保性能。主要评估内容为:能源、水、废物管理,以及对顾客和社区的环保宣传。申报酒店可获得白金、金、银、铜等不同级别的认证。

5.能源标签(Energy Label)

属于强制比较标识。2004年2月,新加坡国家环境局与SEC对家用电器引入了自愿性的能源标签制度(ELS),帮助家庭选择高能效产品。

6.绿色标签(Green Label)

绿色标签计划由SEC管理,对消费产品和服务的环境友好度进行认证。产品类别包括:电池、建筑材料、清洁剂和洗涤剂、电子产品、家电、照明器具、办公设备、办公用品、有机物、包装、油漆和表面涂层、纸制品、个人电子产品及个人卫生用品等。

7.新加坡绿色建筑产品认证(SGBPC)

由新加坡绿色建筑协会(SGBC)2010年9月发起,旨在支持新加坡建设局的“绿色标志”计划。评估主要从节能、节水、节材、防止污染、减碳等方面进行,并建立了绿色建筑产品的系统类别,分为机械、电器、外墙与围护结构、混凝土与结构、室内系统、装修工艺、可再生资源、可回收材料以及文本等内容。评价等级分为认证级、良好、优秀、卓越。

8.可持续生产标签(SML)

由新加坡制造商联合会(SMa)和SEC联合制定,引导制造商按照可持续方式进行生产。评价内容包括:绿色企业政策、产品生命周期开发、制造工艺、操作和设施、电力及公用事业。

9.用水效益标签(WEL)

新加坡公共事业局2006年10月31日推出,鼓励人们选购有节水功能的产品。

4
新加坡绿色建筑特点

1.政府带头,双轨制的强制政策机制。一方面,新加坡政府先拿自已开刀,强制要求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首先通过绿色标志认证;另一方面,政府制定了建筑最低性能标准,以满足其他类型建筑的大范围推广和强制的需要。

2.重视理念灌输,促进市场需求。新加坡注重向社会大众推广绿色建筑,同时,积极研究明确绿色建筑在投资收益方面的优势。激发开发商建设绿色建筑和社会大众购买绿色建筑的积极性。

3.注重专业认证和培训,规范市场准入机制。建立了完善的社会和高校培训机制,制定了相关职业认证机制。同时,通过设立“绿色建筑个人奖”等奖项,激发相关技术人员进行绿色建筑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4.完善配套认证机制,促进绿色产业升级。为开发商和业主选用绿色建材、家电等相关产品提供了依据,在发展绿色建筑的同时,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和“绿色”升级。

5
对我国的启示

1.先拿政府开刀的做法,具有很强的示范带头作用,同时具有较强的可控性。同样,我国政府带好头,也会起到保质保量的引领作用。

2.新加坡围绕绿色标志认证制度建立了完善的配套认证制度。我国也应全方位地引导和规范绿色建筑相关技术和产品,最终实现绿色产业转型。

3.新加坡的双轨制强制机制,科学引领了不同水平下绿色建筑发展。这刚好适合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绿色建筑的发展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绿色建筑推动政策: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制度用于引领建筑项目评价,绿色建筑强制机制应用于普通建筑整体建设水平提升。

4.新加坡开展市场研究引导绿色建筑市场需求。我国大部分民众对绿色建筑的认识还差强人意,也应采取类似的措施从根本上对市场需求加以培养。

精彩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