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黄玉奎老师诗词的真善美
古今中外,文学艺术的主要功能乃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激励人们向上的斗志,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从而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文艺要实现这项功能,就要追求真善美。作为马来西亚华侨当代著名诗人,黄玉奎老师的诗作向来坚持文艺的真、善、美品质,坚持抵制假、恶、丑,才能出类拔萃,鹤立鸡群在国内诗坛中。
“惟乐不可以为伪”,“诗者,志之所之也”,“诗缘情而绮靡”等传统文论观点说的正是作家的真实情感的可贵。文艺是感性的,她能使人或“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或“长太息以掩涕”;虚伪矫作的感情,无病呻吟之作都不能打动读者。2009年12月16日黄老师喜得外孙,如获至宝,写下了:
万里来佳讯,孙儿已降临。
勤劳为本命,强健自安身。
富贵诚期待,融和应惜珍。
丰枝振茂叶,龙子扎深根。
对于一个初生的婴儿,祖父却对他寄望如斯,又是安身,又是立命,又是富贵,又是丰枝。同时还深深嘱咐其莫忘身为龙子的使命,仿佛迫切让他传承诗词此传统优秀文化事业。1995年,黄老师在沙坡头上写道:
初见黄河喜若狂,炎黄裔胄拜亲娘。
虽非雄似天苍水,足慰平生念故乡。
对于“亲娘”二字,我如是理解:作为马来西亚华裔国民的他,中华是血浓于水的亲娘,大马则是养他育他,恩重如山的养母。亲儿得以拜见亲娘,其情其意,不言而喻。老师在《遣怀》诗中说:
煮诗不足三餐饱,真假当留硕者澄。
良骏还须伯乐识,夏虫岂可共言冰?
“古来圣贤皆寂寞”,尤其在沙巴这块土地上,创作诗词更是何等孤单寂寞?诗人图的不为三餐温饱,更与功利占不上边。对于作者而言,无非以诗言志,以诗会友,结交知音,惺惺相惜。然而,这或许亦是一种奢求,这也是大多数文人的遗憾。2000年冬,我随老师赴武夷山参加诗词研讨会,期间一同登竹筏漂游九曲溪,一路风光旖旎,引入入胜,老师于是放怀高吟:
同登竹筏试漂游,九曲清溪风雨侔。
异景奇峰迷客醉,船夫妙语更添幽。
诗中“船夫妙语”让我回忆起当日的船夫确实妙语如珠,滔滔不绝,对两岸景观的介绍,如数家珍;对筏上游客的提问,知无不言。
上述几首诗,可说是作者生活写照,肺腑之言。它们无须歌功颂德,它们不用相互酬唱。因而它们只管反映现实,抒发内心的真实,成为艺术真实与客观真实的统一。这种真实性是文学作品所应具备的最高品质,也是我们衡量文学作品的客观标准。
文学艺术不只是一般地反映生活而是以艺术反映生活。形象地反映生活的特点构成文艺的特殊品质。它决定我们评价文艺作品,不只是要考察这种反映是否真,还要考察他的形象是否美。美是文艺批评的一个重要标准。
对于黄玉奎老师诗词作品的美,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形象的图画性和典型性。我们所说的艺术形象的一个重要特点,就在于它能够提供读者一幅幅具体可感的生活画面,使人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苏轼曾经称赞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画,画中有诗。”说明了诗与画有着共同的特点。这恰恰说明了鲜明的图画性是不可缺少的。王国维以“不隔”作为诗歌之美,并说“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也说明形象的具体如画一向是作者追求的目标。且看黄老师《游天台山华顶寻云锦杜鹃》:
五月华峰顶,寻花道已迟。
山中存几树,尤胜盛开时。
按理说诗人登天台山观赏云锦杜鹃而不果应该诗兴尽失,败兴而归,老师恰好相反。即来之,则安之,对于山中几棵平常不过的古树也能诗兴大发,不虚此行。这是诗人的胸襟,这是诗人的气度。如果说“山中存几树”是山水画中的题材,那么“尤胜盛开时”便是该幅山水画的弦外之音,存在一份飘渺的想象空间,也是中国画留白当中的意境之美。
第二,结构的完整性和连贯性。文学艺术作品需要把各种分散的生活现象,加以剪裁取舍,集中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形象。这种组织和安排,习惯称之为艺术结构。它的方法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好的结构总有一个共同点:前后连贯,互相呼应,浑然一体。如这首《荣休》:
休后欲何之?书山探未迟。
春蚕情未了,日日吐新丝。
退休忧郁症是现代文明病之一,让众多六尺好汉措手不及,何去何从,闻“休”色变。黄老师在荣休时抛出一句“欲何之?”,而后以“吐新丝”总结,巧妙设问,一语双关,丝者诗也;起承转合,层次分明。再举这首《偶成》:
红日垂天际,群山渐近时。
铁骑奔跑急,归意总嫌迟。
作者一口气用了“红日垂”、“群山近”和“铁骑急”来说明其“归意迟”,用字简练,布局紧凑,中心突出。这种情景交融,结构紧密的特点正是构成艺术美的另一个条件。
第三,手段的精炼性和准确性。以形象来反映生活是各类文学艺术创作的共同特点,然而它们用以反映生活的手段又是各不相同的。如绘画的表现手段是线条、色彩,音乐的表现手段是声音、曲调,而文学的表现手段则是语言、修辞。个人非常欣赏老师这首《与裕陵、光年兄同游镇江,赏杜鹃于南郊有感》诗:
烟花三月日,应是赏花时。
我怨花先谢,花言我到迟。
该诗不谈论花团锦簇之幽美,只道错过花期之遗憾。写的不是视觉上的美感而是剖析作者的内心世界。一首五绝其中用了四个“花”字,足见其恢宏的气魄。“我怨花,花言我”这种回文的巧妙又似乎透露出一缕不为人知的幽怨,引入遐思。
我们在提倡文学创作的真与美,同时还要涉及善的问题。文学艺术作品描写的内容丰富多彩,无论美与丑,善与恶,统统都可以成为文学创作的对象。但是,一部作品,只有当它以巨大的热情对美的事物加以赞扬,或对丑的事物加以鞭责,才能发挥“善”的作用。优秀的诗家作品,无不高扬人文精神。纵观中外文学史,从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到但丁、塞万提斯都是有强烈倾向的诗人,人文关怀在他们的诗作中鲜明的体现着。在中国,从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到苏轼、陆游、辛弃疾都留下愤世嫉俗,忧国忧民的诗篇。
2008年中国汶川大地震,举世华人同悲。悲恸之余,纷纷伸出援手,以实际行动关怀,体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博爱精神。马来西亚沙巴州寂静禅林发动《拥抱苍生》赈灾活动,黄老师献出书法大作义卖,他写道:
不嫌书法欠精工,拥抱苍生与众同。
烧得粗陶三两件,居然赏识有仁翁。
又
拥抱苍生宣大爱,车薪杯水慰哀鸿。
慈悲迈向菩提路,祈愿人间大业同。
黄老师宣扬“善”的作品不胜枚举,俯拾即是,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这幅联:
不作添花事,宁为送炭人。添花事向来世人爱做,诗人偏择善固执,这是他的执着,也是他最动人及最可贵的地方。
此外,歌颂友情的有“白水民风承远古,今生难忘故人情”,体现爱国情操的有“亲情源自炎黄血,神六征程似个长”,珍惜时光的有:“人生适意当如此,惟惜时光不我留”,感念亲恩的有:“回想当年辛苦日,父母伟大足长吟”,提倡诚信的有:“自由不改千金诺,吟苑遥撑万里骚”,与世无争的有“今生大半随风逝,知命乐天无所求”。
综上所述,黄玉奎老师作品里的真、善、美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依存。他在在创作中将真、善、美三位一体的价值结构充分体现在自己所创作的诗词当中。学生更应该坚持把真、善、美的标准作为自己应遵循的高尚职责,极力推动中国文学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仙客来坊欢迎您!
执手诗词,与子偕老。
记得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
ID:zhishoushi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