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记:35小时的火车

拿到核酸检测结果,就开始了35个小时的火车行程,我旅行一般不喜欢坐飞机,憋闷不说,还看不到车窗外的风景。
没想到,着35个小时,坐的是绿皮火车,很有情怀,不仅有点高兴,毕竟,火车也是旅行的一部分。
这列火车真是绝绝子,不仅跑起来慢,还每个小站都停。
不仅每个小站都停,没站也会停一会,有工人过来检查一下。
我在火车上经历了两个夜晚和一个白天,从郁郁葱葱的北京,路过呼和浩特,包头,走近长不出来草的盐碱地,直到进入了满眼黄沙蒿草的戈壁。
路上还看见了停在铁道上,被贴了封条的,带有履带的各式军车。
同车厢有位中年男士,看上去和我岁数相仿,衬衣扎在西裤里,规规矩矩的,微胖又淡定,一看就是国家干部,来出差的。
头一天谁也没理谁,今天早晨快下车时,我们终于聊了几句,出门在外,不和别人聊几句,得错失多少东西?
我说:“真荒凉。这人投胎啊真是个技术活,投胎在这种地方,和投胎在江浙一带,命运将是天差地别啊。”
对方也是大气的人,说:“其实啊,是他们的绿化没做好,这地方管理还能更好点,南水北调过来就好了。”
我心想,南水北调?成了吗?于是问他:“你是过来出差吗?”
对方说,是的。
原来他是某国家单位,要在敦煌建设几个项目,主要是光伏能和风力发电。
我说:“这两啊,我们内蒙挺多的,我在草原上见过,一大片一大片的。不过这里的资源好像挺多的,我来之前查了一下,有很多矿,矿产很丰富。”
对方接下来打开了话匣子,说的挺让我乐的:“是啊,这边招商引资,做点项目,当地政府给不了钱,老是给点矿。”
我问:“这真是一说起来家里没钱,只有矿的那种。按说有矿的地方都很富裕啊,就像内蒙的鄂尔多斯。”
对方说:“是啊,当地政府把各种开采的证件都办下来了,可就是没人过来开采,所以只能以这种方式出售了。我们这个项目也和他们的矿有点关系,我们的光伏能和风力发电,都是建造在他们已经废弃的矿山上。为了保护植被。”
有矿有证却无人开采,看来此地的人情壁垒更加密实。
傍晚时,我和先生聊起这事,先生说:“是啊,人情社会的很多壁垒,不是你合理合法就行,我有个朋友就是搞这个的。
外地人进一个地方开矿非常难,就算是上面同意了,一层层官卡下来,不一定最后在哪个层次的人群会被你设置壁垒。所以,如果在实现开采的过程中投入的大于开采的收益,人们也就放弃了。”
管中窥豹,从这一点就能看出,这个地方,传统熟人社会的风气挺浓厚的,外地人来了根本打不进本地生态,说明这个小社会对外交流较少,已经形成壁垒。
本地人开不起,外地人进不来,所以有些穷地方一直穷,是政策和当地民间意识形态双重作用的结果,行成了盘根错节的铁板一块。
有时候穷地方穷,也和先富起来的那批人不愿意建设家乡有关,煤老板们赚到钱,都去北京上海买房子,希望在房地产行业再大赚一笔。
在古代,愿意建设家乡的,都是乡绅带领着乡民,在自己的土地上盖属于自己的房子,可以代代传承。
如今,个人的财产都是虚无的,外部世界风云变幻,倒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哪里有钱追哪里。
谁还会建设能永久流传的东西呢?
我一般出门会住民宿,因为民宿比较便宜,也很有人情味。而且民宿中,往往能遇到一些同样的驴友。
这家民宿早就定了,上次退票的时候,给老板娘打电话,她说:平台退款麻烦,我先就这么确认入住了,您啥时候来,住够预定日期就行了。
到站后,民宿就派车来接我。
敦煌市人真少,市真小。据我所知,这地方以往一直都是人满为患,毕竟是个世界经典,是中西文化的交汇点,世界各地的人都来。我以前一直都不敢来,怕人多。
但今天发现,路上,每个民宿里,人都非常少,连莫高窟的人都稀稀拉拉的。排队不超过一分钟。
回民宿的路上,我问老板:“以前人超多吧,是不是外国人比中国人还多?”
民宿的老板说:“以往人特多,旺季的时候,基本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不停的接人送人。老外也特别多,各个国家的都有。即使到了淡季,人也非常多。
只是比旺季少一点。现在疫情,外国人进不来了,敦煌本市的人也没钱,也不来。我们这里除了旅游也没别的,大家都没钱了,感觉经济都活不起来了。”
我们在路边吃了一碗牛肉面7元,老板对我说:“今天下午让我媳妇带你去我家菜园子里摘果子去,我家果子可好吃了。”
转眼到了门口,门口的一小片葡萄架上挂满了成熟的葡萄,紫红紫红的,挂满了此地特有的黄色尘土。
这大概是近百年来敦煌人最少的时候了,喜欢敦煌的朋友,现在来绝对是个好时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