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点赞!机器人“种地”,给力!
近期
浙江乌镇谭家湾云上农业试验场“护卫队”
再次亮相央视
这条新闻可谓是赚足了眼球
小伙伴们的朋友圈
被谭家湾“护卫队”刷屏
智慧农业护卫队来了!
“云雀”、“龙犬”、“白兔”
等40多种智能机器人
在浙江乌镇的乡野间来往穿梭忙碌
实现从“会”种地到“慧”种地!
国内首个!5G云棚种番茄!浙江乌镇打造了国内首个“云上农业”样板间,实现“靠云吃饭”,有多神奇?一起跟着我们的镜头来看看“云上农业”脑洞有多大——
在乌镇谭家湾云上农业试验场云棚系统试验区内,来自山东省寿光市的西红柿长势喜人,一旁的屏幕上,同时实时显示着乌镇和寿光两地培育基地里的土壤湿度、气温情况等种植数据。浙江乌镇与山东寿光相距833公里,土壤、气温、湿度均有较大差异,但通过5G云棚系统,两地的西红柿实现了统一标准生长种植,品质趋同。
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国人就已经在谭家湾遗址附近生活,并诞生了璀璨的马家浜文化,这里不仅是中国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的稻作文明发源地之一。如今,古老的农业文明与新生的互联网在乌镇“邂逅”,为我们描绘出“数字农业”的全新模样。
5G“加持”下的“数字农业”
事实上,浙江乌镇与山东寿光两地共享“云端数据”背后,有着强大的北斗5G技术支撑。
在云棚里,除了土壤中有传感器以外,空中轨道机器人还会来回“巡视”,在感知到周围的环境发生变化时,肩负着监测病变植物拍照识别及远程诊断等职责,“利用在云棚部署的5G 数据桅杆”,这些机器人采集的数据,都加上了北斗定位数据,不然,不同地方数据混杂,对数据后续利用会产生不利影响,“脱敏”后的数据通过电信5G网络回传至农业大脑平台,基于人工智能算法,建立精准的种植模型,为作业人员提供精准作业决策信息,达到精准种植,合理灌溉,农业溯源的目标。
(图为谭家湾云上农业试验场大棚中能够实时感知各项数据的“数据桅杆”)
“慧”种地,机器人成了“新农人”
云上农业试验场不仅实现了数据的实时监测,而且配备了各种类型的农业生产“机器人”,让农业生产更省时省力。
“熊猫”“泰山”“白兔”“龙犬”“云雀”“种马”“黑鹰”……在浙江乌镇的凤岐茶社谭家湾云上农业试验场里,40多个不同种类的机器人来往穿梭忙碌。从“会”种地到“慧”种地,机器人成了这700亩云上农场的“新农人”。
在一拢拢的番茄中间,一个黑色的机器人“熊猫”, 是温室内的自动 “搬运工”,背着蓝色的框在田间移动,能够配合地面轨道机器人完成采摘后的搬运工作;“泰山”室外搬运机器人则能把“熊猫”送到温室门口的采摘果实,搬运到加工配送中心或者物流运输点;“云雀”空中轨道机器人则“栖息”在温室区域环境顶部的自动轨道上,360°实时监测各区域的空中作业场景,感知各项数据指标,监测作物的生长表现和病变情况;国内首个应用在农业领域的四足机器人——“龙犬”在云棚系统中进行自主巡检、环境数据感知、自主导航、数据回传等作业……
(图为“熊猫“室内穿梭车)
(图为“龙犬”四足机器人)
(图为“白兔”轨道喷雾车)
(图为“爬山虎”履带运输车)
(图为“种马”植保无人机)
(图为“黑鹰”数据监测无人机)
(图为“泰山”室外穿梭车)
而在大棚外的稻田边,还有巡检机器人和空中机器人在工作,它们可对病害、虫害、草害以及生物生长周期等数据进行采集,并且利用电信5G网络进行高清视频回传,工作人员在可视化监控与管理界面进行精准操控作业,实现智能种植,智能防虫,智能除草。
云棚系统试验区还同时配套建有数据方舱,土壤湿度、环境温度、阳光强度等各项数据指标通过物联网实时“上云”,何时该浇水、施肥,在农户的手机屏幕上一目了然,真正实现从“会”种地到“慧”种地!